学科分类
/ 22
43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针对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进行诊治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8例,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均予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各类心律失常的检查率,作出相应的应用价值评估。结果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92.86%、79.59%、25.51%、14.29%、5.10%、12.24%、11.22%、43.88%;常规心电图检查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69.39%、51.02%、4.08%、4.08%、1.02%、3.06%、3.06%、2.04%。动态心电图对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更加准确,临床上应对于老年患者应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提高检出率,防止因心率失常导致的猝死。

  • 标签: 老年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血压(24h)监测中日间首次血压在日间平均血压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动态血压检测440例,对日间首次血压与日间平均血压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全部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首次血压均数明显高于日间平均血压(P<0.01)。首次血压增高组和降低组的均数比较平均血压的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中首次血压存在“白大衣效应”和“逆白大衣效应”的双向效应

  • 标签: 动态血压检测 首次血压 高血压 诊室血压
  • 简介:摘要从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Seminar教学法应用中对自身的把握、对课程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等方面,对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时教师应着重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教师角色定位对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影响。明确只有从教师层面真正领会和把握Seminar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在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Seminar教学的积极作用。

  • 标签: Seminar教学法 护理教学 教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实施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前和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间实施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后的急诊科患者各72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医患双方满意度。结果急救护理工作中实施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后抢救成功率90.28%、临床医师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医师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 急救护理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C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优点以及缺点。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食管癌治疗的患者8例,对其同时实施CT模拟定位以及常规模拟定位,照射野长度为病灶上下扩大3cm。常规模拟定位的模拟野宽为前野6cm,后斜野5cm;CT模拟定位的模拟野宽为肿瘤区的最大外径扩大10mm。对比分析两种定位方法的靶区、照射野大小以及剂量分布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CT模拟定位方式时,8例患者的最大体肿瘤区均被90%等剂量线包括,常规模拟定位时只有1例;脊髓部位受到的最大受照剂量低于75%的CT模拟定位方式中有1例,常规模拟定位方式有5例。采用CT模拟定位方式患者的照射野大小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模拟定位方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T模拟定位方式时,患者的肿瘤外侵范围显示更充分,但确定病灶长度时明显不如常规模拟定位方式效果好,采用CT定位方式时可以常规食管吞钡X射线片。

  • 标签: 食管癌 CT模拟定位 常规模拟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对415名乳腺肿物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全面的术后护理。结果乳房肿物切除,出现局部血肿35例,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出血少,恢复快,无疤痕,手术顺利,手术护理配合良好,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麦默通 乳腺微创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分诊护士及导医护士角色定位的工作内容,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服务能力。方法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门诊分诊护士和导诊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及定位条件、提升素质,适应现代医院标准化管理。结果促进科内人员加强学习专科知识及边缘学科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论更新门诊护理服务理念,健全服务制度,提高门诊医疗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门诊分诊 导医 角色定位 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前定位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患有急性阑尾炎的8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术前定位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压痛点定位,用不同方法标记,并与术后的病理诊断对比分析。比较组间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通过各组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组在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的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术前定位,使诊断率得到有效提升,减轻了患者所受痛苦,缓解了经济负担,也为手术准确实施提供了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急性阑尾炎 术前定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腰部CT定位下射频微创缓解老年人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179例保守治疗失败的老年人(大于60岁)腰腿痛患者,在CT定位观察下,结合病史、体征和影像选择合适入路到达退变的靶目标腰椎间盘、后纵韧带、腰椎神经管通道(侧隐窝、神经根的外口等),进行射频治疗,术后腰臀及下肢遗留稍许疼痛可联合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治疗,以改善椎旁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及功能障碍。;结果179例随访102例,随访时间6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其疗效,术前腰腿痛及下肢症状均缓解,VAS评分为7.50±1.53,术后1周评分3.28±0.72,按照ODI评分标准,65例优,18例良,9例无效,优良率81.2%。结论CT定位可以较为精确反映腰椎射频穿刺的靶点并实施脊柱射频微创操作,因此CT定位下脊柱射频治疗是缓解老年人腰腿痛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腰椎狭窄 椎间孔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臂丛神经阻滞定位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引导技术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对手、前臂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操作方法分为刺激仪组和超声联合刺激仪组,分析两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刺激仪组、超声联合刺激仪组总有效率为83.33%、100%(P<0.05);刺激仪组、超声联合刺激仪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3.33%(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定位中联合应用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引导技术,阻滞效果好,并发症少,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定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阴道镜下宫颈定位多点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回顾性分析因宫颈病变行阴道镜下宫颈定位多点活检患者50例,术后追加手术治疗(宫颈LEEP锥切、全子宫切除、宫颈癌根治术),对比研究阴道镜下宫颈定位多点活检与传统活检法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术后病理与阴道镜下宫颈定位多点活检结果完全符合者41例(82%),不符合者9例(18%),不符合者中3例术后病理加重,6例术后病理变轻。较常规传统3,6,9,12点活检准确率高(62%)。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弥补了常规传统3,6,9,12点宫颈活检的不足,以准确性高不失为诊治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定多点位活检 宫颈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塑模定位在放疗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临床应用相关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12月开展放疗的60例胸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不使用体位固定装置,B组为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摆位误差,并分析热塑模定位过程注意事项。结果B组患者在左右、头脚与前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显著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塑模定位可显著提高放疗的精准程度,但实际应用时需严格遵循注意事项,以免影响定位效果。

  • 标签: 热塑模定位 放疗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作为工伤康复专科医院业务副院长,以自己的亲生经历,论述了怎样正确的角色定位及履行自己的职责,作好院长的助手。

  • 标签: 康复专科医院 业务副院长 角色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定位、摆位过程中重要环节。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0例,热塑成型头颈肩面罩固定,进行定位、摆位和照射。结果3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治疗。结论采用精确的定位和摆位是保证调强治疗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 标签: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摆位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C臂定位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科收治的齿状突骨折并通过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的15例患者,其中Ⅱ型11例,Ⅲ型4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一65岁,平均年龄37.8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伤2例。术后根据患者颈部的疼痛,以及患者颈部屈伸、旋转等活动情况,还有骨折愈合率进行评价。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照Mayo(McGrory)颈椎创伤评分,15例患者临床评价均达到优秀,放射学评价,颈椎稳定性达到稳定。结论颈前路C臂定位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疗效显著。

  • 标签: 骨折 齿状突骨折 空心螺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前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是长期导管,其末端到达上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可留置体内长达1年。但是,置管过程中由于病人自身血管解剖异常、体型消瘦、颈强直等原因,造成导管末端异位于颈内静脉,经多种常用方法(如抬高床头、头侧向置管侧、改变肢体摆放位置)干预仍未调整导管末端达上腔静脉。现针对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病人采取B超定位纱块压迫颈内静脉的方法,均能成功调整导管位置。现报道如下

  • 标签: PICC 纱块 异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定位和手法治疗之法。方法在20例成人尸体头颈标本上,对枕大神经的行径、动静脉穿斜方肌腱膜的部位、深筋膜以及易发生卡压的部位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对200例具有枕大神经卡压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应用手法松解术,根据体表解剖定位,采用自创手法松解,进行对比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有何差异。结果枕大神经穿腱膜点约位于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的中、上1/3交点处。根据病情程度、压痛点、压痛范围,选择点面结合的治疗方案,即先放松颈部肌肉,然后重点按摩枕大神经出口处,特别在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中l/3稍上方的位置点按,效果会更佳。

  • 标签: 枕大神经 解剖 手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