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诊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载法舒地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LVEF、LVEDVI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心室重塑状态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PRA、ATⅡ、ALD、ET、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O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D、NEDV、Q1和Q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观察组LVESV、LVEDD、LVESD、和LVEDV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LVEF和RWT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心室重塑。

  • 标签: 冠心病心力衰竭 法舒地尔 心室重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MMP-14表达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MMP-14、LAD、RVD、LVDd、LVEF、LVFS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MMP-1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D、RVD及LV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及LVF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14水平与LAD、RVD及LVD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及LVFS呈负相关(P<0.05)。结论MMP-14水平与CHF患者心室重构相关,可作为发病机制研究及疾病治疗的新方向。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MMP-14 心功能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动脉栓塞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3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后制止产后出血,避免摘除子宫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显着,止血速度快,对产后出血患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动脉栓塞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术后的护理措施,为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依据。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最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话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中,对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并发症率,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并发症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动脉瘤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熟练的动脉采血操作技术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采血标本的合格率。借助血气分析的作用,对人体酸碱平衡、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指标进行测定,以此评判患者呼吸衰竭严重程度。可将测定结果,作为判断危重症者的主要指标,为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治疗依据。本文通过阐述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血的改良方法及其比较、动脉采血器具的选择、采血时机和采血后按压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加强护理人员动脉采血水平、采集标本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及痛苦,获得患者的满意。

  • 标签: 动脉采血 血气分析 痕迹动脉穿刺法 压迫止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及对并发症的护理,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良好。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栓塞术后痛苦,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介入治疗 脾功能亢进
  • 简介:摘要通过对人参成份功用了解与动脉硬化的特性分析结论动脉硬化不宜服用人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依托CTA对患者肝动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治疗意义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10例患者肝动脉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类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各型变异发生率和变异分部情况。结果本组210例患者中正常型174例,变异型36例,与MICHEL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肝癌病例64例,其中正常型40例,变异型24例,与所有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变异情况多样,通过CAT分析可清晰了解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对后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肝动脉 变异 CAT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对鄂伦春民族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和评估鄂伦春民族健康状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体检的方法对鄂伦春民族及本地区居住的汉族居民进行检查,A组200例为鄂伦春民族、B组200例为汉族居民,采用年龄分段统计方法。结果A组病例动脉硬化总发生率39%、B组病例动脉硬化总发生率29%,两者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性提示鄂伦春民族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方面还应该进行改进和提高。

  • 标签: 超声 鄂伦春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肱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的护理观察。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96例根据单纯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皮肱动脉穿刺途径或经皮股动脉途径完成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效果。结果解除绷带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穿刺部位止血效果达到Ⅰ级、Ⅱ级和Ⅲ级的百分数分别为83.0%、14.9%、2.1%与89.8%、10.2%、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经肱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准备工作简单,术后止血效果好,患者舒适感增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积极认真的护理干预是经皮肱动脉穿刺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肱动脉 止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颈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啊,并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平均成A组和B组,每组10例。A组行血管成形术,B组在此基础上行动脉瘤夹闭,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对比治疗疗效。结果A组出现,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再狭窄、出血以及死亡的人数均多于B组。结论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成形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更佳,推荐使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动脉瘤夹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形成因素、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对我科50例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均使用左右前臂内瘘,穿刺方法为绳梯式和定点穿刺,透析后止血方法均采用指压加弹力绷带环扎法等。结果我科50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动脉瘤,其中内瘘口2例,穿刺部3例,内瘘口及穿刺部1例。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2.0%。结论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形成与使用内瘘的时机、穿刺方法及医护人员穿刺技术、透析后止血方法、持续高血压、动脉硬化或静脉压增高等因素有关。提高护理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动脉瘤的发生,保护内瘘,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脉穿刺 假性动脉瘤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早期诊断和转院前的治疗。方法对确诊的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以胸痛居多,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通过及时行心脏彩超及胸部增强CT或主动脉MRA检查,16例患者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正确诊断,给积极治疗后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诊治过程中只要提高对此病的警惕,早期进行心脏彩超及胸部增强CT或主动脉MRA检查,有助于作出早期诊断,同时给予必要的治疗,才能安全的转到上级医院治疗。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扩张型心肌病心室重构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心功能Ⅰ级且左心室的射血分数超过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7例做为对照组;心功能Ⅱ—Ⅳ级且左心室的射血分数低于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7例做为观察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观察组的男性患者发病率、脉压超过70mmHg、心房颤动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房颤动、脉压超过70mmHg是扩张型心肌病心室重构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心功能关系。方法284例患者分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常规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和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级数增高而升高,且在各级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其升高的幅度与纽约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一致。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心室质量指数 心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急救护理要点。方法303例急诊PC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8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心外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氧气吸入,准确遵医嘱使用各种抢救药物,维持正常血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18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17例获得成功并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的过程中,护士术前应充分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冠脉压力的变化,一旦发生心室颤动,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可大幅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颤动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75岁以上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可行及疗效。方法238例接受介入诊疗的75岁以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各119例。比较两组在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中的动脉刺及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支架成功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造成功率、支架成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适反应发生率桡动脉组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局部血管并发症率及术后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桡脉组明显优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能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对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