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柴芍调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口服复方铝酸铋片、阿莫西林胶囊、雷尼替丁胶囊;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柴芍调胃方,连续服药4周。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调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浅表性胃炎 肝胃不和型 中医药治疗 柴芍调胃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古代医家对于血管痴呆的治疗多从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现代兴起的“毒损脑络”理论是在古人认识其病因病机基础上,认为肾虚、痰浊、瘀血互相转化,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形成虚痰瘀毒恶性循环的有害网络。因“毒损脑络”与络病病理改变不谋而合,因此提出“化浊解毒通络法”是治疗血管痴呆的治疗大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痴呆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治疗 毒损脑络 络病
  • 简介:雷鸣主任医师认为老年痴呆的发病与心、脑、脾、肾均相关,运用中医学理论分析瘀血、经络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与老年痴呆形成与发展的关系,得出瘀血、经络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是引起老年痴呆的主要病机之一。以补肾充髓养脑为主,运用虫药以去瘀生新而养脑为辅的治则,灵活变通,临床疗效颇佳。通过跟随雷鸣老师临诊,整理相关病例资料,总结雷鸣老师用虫药对老年痴呆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瘀血阻脑 活血化瘀法 虫药 雷鸣 验案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PTR,INR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中医证候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