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依据最新公布的考古材料,首先对撰写时间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评析;其次,判定撰成于武周长寿元年(692),在武周证圣元年(695)和开元初年(约719)两次少有补续;并进一步推断692年撰成时当为"沙州都督府经卷第一"、695年补修后为"卷第二".

  • 标签: 敦煌文书 《沙州都督府图经》 撰修时间
  • 简介:这是一枚持花女神西班牙双柱银币。该银币正而图案是坐在卧榻上的西班牙女神,她头戴城堡形皇冠,背靠群山,手拿橄榄枝伸向前方,上书西班牙文国号“ESPANA”(西班牙),下书发行年款“1870”。

  • 标签: 西班牙 银币 女神 赏读 国号
  • 简介:浅析“二磴岩舞蹈”的内涵与价值林堃四川的古文化遗存,有大量的汉代崖墓,四川盆周及伸展开来的以丘陵浅山为主的地势,为开凿这些崖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并得以保存下来。崖墓中大量的遗存,特别是众多生动的石刻造像,反映了古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所创造...

  • 标签: 舞蹈 群众性 《巴渝舞》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 地域文化 四川省
  • 简介: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或许都怀有一种走进文化殿堂的肃穆感觉,每一件展品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人类的历史,怎样才能将这无声的诉说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呢?以往,博物馆在向观众传播无形文化信息时,多以讲解员的口头阐述为主,辅以文字说明、播放录像、电脑演示等多媒体手段,但总体上属于一种静态的模式,所以显得比较沉闷和单一.

  • 标签: 无形文化遗产 博物馆 讲解员 文字说明 新探索 多媒体手段
  • 简介:2012年河南博物在偃师市征集到一组汉代彩绘乐舞百戏陶俑群,共23件。这组俑群均为灰陶质地,基本完整,彩绘多有脱落,其中男乐俑19件,百戏俑3件,女舞俑1件。这一组陶俑对我们研究探讨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

  • 标签: 河南博物院 汉代 乐舞百戏 陶俑群
  • 简介: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退连贯珍》为研究对象,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翻印的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所图书馆所藏《遐迩贯珍》影印本,对其存世情况及所承载的宗教、新闻、科普、广告等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考察了其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宗教史、科学史上的地位,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 标签: 遐迩贯珍 传教士 新闻 科普 广告
  • 简介: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物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古沉船 小白礁Ⅰ号 病害细菌 显微技术 文物保护
  • 简介:2017年7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商务中心区中学工地发掘了M9。该墓是由墓道、甬道和墓室构成的土洞单室墓,出土釉陶俑、陶器共计32件。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测该墓的年代应为初唐偏晚时期。该墓为研究豫西地区初唐时期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标签: 三门峡商务区中学9号唐墓 釉陶俑 彩绘俑
  • 简介:2005年冬,唐河县湖阳镇农民在罐山采石时发现古墓葬一座。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墓由前室、后室、西耳室、东耳室和墓道组成,为西汉晚或东汉初期的墓葬。出土陶器、瓷器和铜器共计40余件。对研究两汉时期南阳地区画像石墓提供了新资料。

  • 标签: 唐河县 汉画像石墓 2005年 发掘
  • 简介:大足宝顶大佛湾“牧牛”调查报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室牧牛,亦称“牧牛证觉道场”、“牧牛道场”或“放牛坪”。其称虽异,实则为一。它嵌刻于四川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山大佛湾。大佛湾,位于宝顶山十三处石刻造像的...

  • 标签: 牧牛图 宝顶山 重庆大足 佛教石刻 石刻艺术 杨家骆
  • 简介:东庄(EasternEstate)位于苏州城东,为吴宽之父吴融所建。吴宽不仅请李东阳作《东庄记》,文学友人做东庄诗,还托请沈周为他绘制了一套《东庄》册页。这些记文、诗赋和绘画都具有某种纪念性,纪念吴宽的父亲吴融,同时又展现出吴融及吴宽所拥有的财富、品行和修养。《东庄》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成为现存明代最早的园林图像,直接影响到文徵明及其后的吴门画家,还建立起一种再现园林的图像模式。通过考察《东庄》对城市空间、山川景物以及观看视角的处理方式,可以讨论明代以来“城市山林”的图像传统如何得以塑遣成形。

  • 标签: 东庄图 空间 图像 城市山林 地图
  • 简介:查干哈萨岩画,是1988年全旗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岩画位于四子王旗卫井苏木西北约50公里处的查干哈萨,这里距蒙边境线约15公里.以岩画所在地为中心,东面是较平坦的丘陵草原,约15公里有通往边境额尔登的公路,南面约10公里有一座不知名的敖包,西面为一条狭长的丘陵,北面约3公里处是四子王旗锰矿所在地.

  • 标签: 哈萨图 四子王旗查干 图岩画
  • 简介:元代,画竹之盛为前代所无,画竹风格也五彩纷呈,但画竹的大类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勾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儒染何淋漓",是写意墨戏的风度。李衎(1244~1320年)则为水墨竹之泰斗,挥洒自如,风度翩翩,足以让后人叹服。

  • 标签: 集贤大学士 太常寺 画竹 小吏 双勾 石图
  • 简介:<正>1988年9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格都勿拉苏木哈沙嘎查被洪水冲毁一座古墓.墓葬距地表约2米,墓内有年轻女性骨骼1具,随葬品有金马鞍饰4件,金耳环1只,金手镯1对,金杯1只,铜镜1面及丝绸残片若干.从随葬品的形制、特点判断,此墓当属金元时期蒙古汪古部的墓葬.本文主要介绍出土的丝织品。1.织金锦织金锦是这批丝织品数量较多的一个

  • 标签: 丝织品 金元时期 年轻女性 随葬品 锡林郭勒盟 出土
  • 简介:汉代画像石上有'秋胡戏妻'题材的图像,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此类图像的出现、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了考述.

  • 标签: 汉代 画像石 秋胡戏妻 图像 考释
  • 简介:高台地埂坡M4墓葬壁画娱乐图像演奏的乐器是龟兹乐的腰鼓,表演的形式来自西域的胡舞:胡腾舞或者胡旋舞,是发源于龟兹地区的苏摩遮舞蹈的一个截图。苏摩遮是队舞的起源,发端于十六国,形成于唐宋时期,是中外乐舞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

  • 标签: 高台墓葬 壁画 乐舞 苏摩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