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巴尔蒂斯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一生过着一种幽闭的生活.默默无闻地进行着艺术创作,就像一个局外人从容地穿越他所经历的世纪,没有参加过任何派别和社团。纵观西方画论发展史后我们认为,巴尔蒂斯的绘画不完全归于模仿论的范畴,但也是他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应;不应全部局限于表现论的框架,却是他情感世界的直接表露。

  • 标签: 巴尔蒂斯 绘画艺术 符号学理论 卡西尔 解析 艺术创作
  • 简介:<正>舞台美术学科,舞台设计理论专业83级研究生陈明,经过二年的专业学习,在其导师胡妙胜副教授的指导下,应用符号学,研究舞台设计的理论问题,撰写了题为《戏剧的视觉符号——对符号学领地的涉足》的学术论文。这篇论文从方法论上说,具有开拓性,论述的问题亦富有现实意义。今年10月17日,学院举行了设计理论专业的硕士论文答辩会,答辩委员会主任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答辩委员会委员孙浩然、胡妙胜、周本义、徐企平出席答辩会,陈明同志顺利地通过了毕业和硕士学位的论文答辩。

  • 标签: 设计理论 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 符号学 研究生 理论问题
  • 简介:由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和黄梅戏研究会联合主办的’95黄梅戏表演艺术研讨会,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于1995年12月20日在合肥文华园开幕。开幕式由安徽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黄梅戏研究会会长蓝天主持。

  • 标签: 黄梅戏 表演艺术 研讨会 戏曲理论 戏曲艺术 艺术发展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对话热,尤其是海外公演交流活动为剧学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词汇、新观念。中外以及知识界与梨园界的互动都达NT新的层面。此间“象征主义”成为各方进行戏曲理论探讨的关键词。这一概念近20年间在戏曲讨论中的由显至隐,展现了在“他者”的刺激下,思想界的启蒙诉求与梨园界的艺术理论探索进行的对接,并因此启发和影响了“剧学”的构建和实践。

  • 标签: 剧学 象征主义 海外交流 梅兰芳 程砚秋 新知识界
  • 简介:把普通大学教室变成教育戏剧的剧场,它的功能是用戏剧的方式完成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开拓与塑造。在教室剧场教学上最重要的原则不是个体成员为演戏而表现,而是为实现集体创造表现戏剧而参与体验,目的是让大学里有更多的戏剧参与者,在教室剧场创造中实现自我提升的实际体验。

  • 标签: 教室剧场 教育戏剧 自我提升 体验
  • 简介:“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会议以“行动”和“反思”为主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与跨文化思考,作为生活方式的整体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的保护、重构与当下利用、法律与政策思考,实践与研究路径的新探索等多个维度的问题,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土化转向的趋势。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动 反思
  • 简介:2008年10月28日,由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组委会、中国杂技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国杂协主席夏菊花,中国杂协副主席孙力力、中国杂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建明、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肖肇中、余小平等出席了会议,本届杂技节的评委、嘉宾、参赛团队领队和编导、主要演员等60余人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国杂协副主席李西宁主持研讨会。与会代表就"从杂技节参赛节目看世界杂技(马戏)的发展趋势"为议题进行了研讨。

  • 标签: 世界杂技 中国武汉 参赛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