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跆拳道运动员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的静态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及体重分配,分析影响第三回合比赛平衡能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12名,采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睁眼自然站立状态(NO)、闭眼自然站立状态(NC)、睁眼站在6cm软垫(PO)、闭眼站在6cm软垫(PC)下的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指数(sT)和体重分配指数(WDI)。结果: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的sT值显著高于静息状态的ST值(P=0.047)。NO姿势摆动频谱分析,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跆拳道运动员姿势摆动从F1到F8呈递减趋势,在F3频段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摆动强度显著高于静息状态(P=0.036)。体重分配分析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NO、NC、PO、PC的WDI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静息状态。结论:跆拳道运动员正常姿势维持表现为高强度低频率的姿势摆动特点,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存在因外周前庭功能异常引起的稳定性下降,体重分布从不同程度匕都出现异常。

  • 标签: 跆拳道 姿势摆动频谱 姿势稳定性 体重分配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人持续伸膝疲劳时的股四头肌做功特征。方法:研究选择了32位受试者,分为经常锻炼老年人组与不常锻炼老年人组;实验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受试者以角速度60°/s完成最大30次的伸膝动作。3天后,以角速度180°/s完成最大50次的伸膝动作,测量各组受试者做功特征。结果:60°/s慢速测试时,经常锻炼的老年人股四头肌收缩的总功显著高于不常锻炼老年人。这与他们的大腿去脂体积有较大差异;180°/s快速测试时,对经常锻炼的女性老年人股四头肌劣势侧做功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结论:运动对老年人骨骼肌做功能力改善非常显著,运动对常锻炼女性老年人的两侧下肢肌力更加均衡,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股四头肌 做功
  • 简介:以五大人格模式理论为基础把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学生性格特征对体育运动偏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根据体育运动偏好度的一般特点,大学生较个人运动更偏爱集体运动;第二,男女大学生对于个人运动与具挑战性运动的偏好度没有呈现出明显差异;第三,男大学生相对偏爱分胜负运动,而女大学生更喜爱非分胜负运动;第四,男女大学生对于需事前指导的体育项目的偏好度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五因素人格 体育运动 偏好度
  • 简介:采用实验法,对柔道项目专项力量训练的有效性进行论证,研究现有专项力量训练能否有效的训练柔道主要动作中的主要用力肌肉,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7名优秀国家一级运动员,采用肌电测试手段测试柔道主要技术动作和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肌肉用力方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论:目前柔道专项训练以上肢肌肉训练为主,不能有效锻炼到全身肌肉。快速推砖和皮条平拉的训练负荷较小,在日常训练中,应加大训练的负荷。

  • 标签: 柔道技术 专项训练 用力肌肉
  • 简介:以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决赛前八名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归纳出在同类国际高水平层次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中所综合表现出来的竞赛战术制胜特征,包括选手年龄分布特征、项数参与布局特征、单项排名布局特征、单项得分因子特征,以期为我女团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 标签: 女子体操 团体决赛 战术 制胜特征
  • 简介: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少年阶段的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优秀少年女篮运动员的测试,运用相关与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少年女监运动员的成绩的主要感知觉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意在为少年女篮运动员感知觉方面的训练及运动员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少年女篮运动员 运动成绩 感知特征 训练 选材
  • 简介:目的:采用动感单车运动对中年无规律锻炼人群进行运动干预,分析动感单车运动对中年人群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中年人群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中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5—59岁无规律锻炼受试者30人,男、女各15人,进行24周的动感单车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心率变化,选择部分时域和频域指标为观察指标,比较动感单车运动干预前后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活性和迷走神经活性及其平衡协调的变化。结果:运动干预后,中年男性受试者时域指标HR、RMSSD的变化和频域指标TP、HF、LF/HF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干预后,中年女性受试者时域指标HR、SD2的变化和频域指标TP、LF、LF/HF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运动干预方案下,动感单车运动主要通过提高人体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来改善人体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继而对中年人群心率变异性有改善作用,提高了中年人群心脏贮备能力。

  • 标签: 动感单车 中年人群 心率变异性 特征研究
  • 简介:对ATP、WTA年终排名前50名的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置信区间的特点及其身高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旨在为网球运动选材与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网球运动员 身高 体重 克托莱指数 选材
  • 简介: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等速肌力测试过程中肌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征,以期探讨肌氧饱和度与局部肌肉耐力之间的关系。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以北京国安三线10名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20次240°/s的膝关节屈伸运动方案,同时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连续监测运动中股外肌的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肌氧饱和度下降幅度与做功下降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肌氧饱和度 等速肌力测试 近红外光谱技术
  • 简介:对第23-29届奥运会金牌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第23-29届奥运会我国金牌项目在各省份之间分布极不平衡,其金牌数量与各区域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成正比;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金牌数目和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地域单元金牌项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各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决定了我国金牌项目的动态消长及发展状况。

  • 标签: 竞技体育 奥运会 金牌项目 地域分布
  • 简介:以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专项体能特征进行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筛选出专项体能的一、二级指标,确立指标的权重,运用累进计分法制定运动员体能评价标准。研究显示:男子游泳运动员除具备肩宽、臂展长、胸围大、上肢力量强和柔韧性好的优势外,肺活量、心力储备和最大血乳酸也是体能的较重要指标。希望建立科学的游泳专项体能评价标准,为游泳各级别的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短距离游泳 优秀运动员 专项体能特征 评价体系
  • 简介:采用4台数码摄像机对10名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动作进行同步拍摄,并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三维图像解析,旨在揭示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特点,以及髋、膝、踝等各个关节、角度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1)男子运动员在横踢动作中,提膝转髋、踢击、收腿三个阶段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35%、20%、45%。2)在横踢过程中运动员Z轴重心位移起伏较大,数值升高变化特征明显,可有效提高踢击效果。3)在横踢动作中,未发现跆拳道运动员的左支撑脚内旋达180°。4)跆拳道运动员左支撑腿位置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踢击目标的需要,不断调节支撑脚的滑动位置。

  • 标签: 跆拳道 男子 横踢 特征 运动生物力学
  • 简介:从认知人格角度对运动员人格系统信息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183个描述运动员人格的词汇,经过筛选最终保留118个有效词汇。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人格适合于取3个维度:阅历性,外向性和情绪性,而且每个维度里都包含具有运动特点的内容。

  • 标签: 人格 构念系统 认知 词汇 运动员
  • 简介:<正>我国年轻跳高选手朱建华,近两年来三破男子世界跳高纪录,目前仍以2.39米的高度保持世界纪录。由于他的精良技术代表了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某些发展方向,颇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对他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作初步的研究分析。一、研究方法1.用16毫米高速摄影机,在多次重大比赛时从二个不同的角度对朱建华的跳高技术进行现场摄影。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跳高技术 背越式 世界纪录 研究分析 摆动腿
  • 简介:根据临床生物力学相关资料,选择人体腰骶关节中心为研究重点建立力学模型,改变人体身体姿态,结果表明:正常人体处于直立放松平衡位时,脊柱前、后壁肌的向下等长收缩,均不能对L5/S1椎间盘中心起到肌力“软支柱”的作用;前、后壁肌力及L5/S1关节中心应力大小除受到前、后壁肌拉力角的影响外,更受前壁肌的力臂影响,当力臂较小(小于5.0cm)时,壁肌拉力角增加,前、后壁肌力及L拍。关节应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某一最佳状态,使前、后壁肌收缩所产生的效果在L5/S1关节处完全起到肌力“软支柱”的作用;适当地利用胸、腹腔内压,亦可确保脊柱前、后壁肌群只需用较小的力就能确保躯体平衡,同时亦可起到“软支柱”的作用;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人体屈位状态下脊柱前、后壁肌力及L5/S1处的应力比直立位要大得多,这提示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前屈弯腰,特别是前屈搬物时更应尽可能地减小重力矩。

  • 标签: 静态作业 腰骶关节 应力特征 软支柱
  • 简介:将交谊舞练习者分为跳舞时重心起伏突然(不平稳)和平稳型两类,旨在探索不同舞姿练习者在正常步行中是否表现出不同的撞击震荡吸收能力。测试中要求受试者以各自正常的步速行走,在胫骨和头部分别用体表加速度计记录其加速度变化,并同步摄下其步态而得到相关运动学参数。结果表明:正常行走时平稳型练习者的震荡吸收较不平稳型好;不平稳型练习者行走时的膝角、踝角峰值和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较平稳型均大.且有显著性。认为,采用合理的舞姿(平稳型)将有利于提高交谊舞练习者的整体震荡吸收能力和改善踝关节背屈控制能力和全身协调能力。

  • 标签: 交谊舞 震荡吸收 步行 踝关节
  • 简介:采用数据统计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男子拳击64KG级运动员李泉龙在2012年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半决赛和决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李泉龙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借鉴.

  • 标签: 男子拳击 拳击运动员 技术 战术 李泉龙
  • 简介:目的对上海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特点以及该基因不同基因型与有氧训练的敏感性进行了相关研究,探寻CKMM基因(A/G)多态性与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为不同项目当中的优秀耐力运动员的早期选材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通过对上海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作为实验组,并选取上海市优秀赛艇运动员以及上海市汉族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与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进行多态性分布的比较,确定具有良好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CKMM基因多态位点标记。结果CKMM基因经过基因杂交显色法之后得到3种基因型:A/A型、A/G型和G/G型。在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上海市汉族人群以及优秀赛艇运动员的三种基因型分布分别是:A/A型为71.6%、69.2%、54.6%;A/G型为:24.3%、22%、30.9%:G/G型为4%、8.8%、14.4%。结论(1)上海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与上海市优秀赛艇运动员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不同基因型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敏感性可能不同。(2)上海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与上海市汉族人群的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初步判断青少年赛艇运动员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没有群体性特征

  • 标签: 青少年 赛艇运动员 CKMM (A/G) 基因多态性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对比分析法,对两组(14名)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各关节工作性质及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时间、速度、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跳远起跳阶段髋关节工作为先等长收缩再离心收缩,不是缓冲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不同水平运动员膝、踝关节缓冲、蹬伸工作能力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对提高重心垂直速度的贡献不显著;运动员水平越高蹬伸时间指数、水平速度转变率越高,重心轨迹曲线越平滑。

  • 标签: 跳远 起跳腿 工作性质 重心运动 重心提升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