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对魏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一诗及其英译本进行及物分析来探讨诗人的生态观,从而展现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方面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登池上楼》及其英译本主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来体现诗人尊重自然、亲和自然的自然生态观;通过行为者的拟人化来展现世间万物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社会生态观;通过关系过程来表达诗人顺从性情,归隐山水以期追求“自我”的精神生态观。研究发现,汪榕培译本和许渊冲译本的及物分布于原诗差距较大,但生态观和原诗相近,汪榕培译本最为接近。

  • 标签: 及物性 登池上楼 生态话语分析
  • 简介:基于英、汉语跨语言的差异,文章比较了英、汉语双及物结构与格转换的广域和狭域制约原则。结果发现,汉语与格转换不能完全通过与格转换广域制约原则得到预测。普遍的连接规则在汉语致损义双宾结构的句法和语义匹配过程中将来源论元匹配至间接宾语位置,目标论元并不一定始终占据间接宾语位置。与格转换狭域制约原则规定了双及物动词进入双宾结构的能力。由于该原则存在跨语参数差异,因而英、汉语与格转换狭域原则规约的双及物动词参与与格转换的能力也存在参数差异。

  • 标签: 汉语双及物结构 与格转换 广域制约原则 狭域制约原则
  • 简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文学作品.以人物性格塑造为构思和创作的中心,在艺术形式和方法上,也必然以性格刻划艺术为美学追求.本文试从人物性格刻划--内心外现法谈其美学价值.

  • 标签: | 人物性格刻划方法 内心外现法 美学价值
  • 简介:教材是性别价值取向传递的重要途径,应该具备科学性与权威性。但是目前我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性别价值取向方面却备受争议,女性人物的数量、职业地位和个性品质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而美国加州版教材却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苏教版教材可以通过增加女性人物数量、提高女性职业地位、丰富女性个性品质以及合理分布男女角色等途径,传递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性别价值观,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 标签: 中美小学 语文教材 人物性别价值取向 比较研究
  • 简介: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以前项动词为不及物动词的日语复合动词「V+切る」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从微观的角度探讨复合动词「V+切る」的语义扩展机制,探讨其与前项动词为及物动词的复合动词「V+切る」之间的语义连续性。归纳出在前项动词为不及物动词时复合动词「V+切る」的核心语义由[+施事移动量变化终结]至[+受事的极限状态]的语义变化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复合动词「V+切る」的核心语义受前项动词以及施事与受事性质的影响。

  • 标签: 「V+切る」 复合动词 语义研究 语义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