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长期贯彻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为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耕地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有必要对现有耕地保护理念进行反思,从注重耕地保护向注重农地保护的理念转变,构建耕地保持(保障口粮安全)——农地保持(保障食物安全)——农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级实施框架,从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对各省、市、自治区口粮安全和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中国实施多级农地保护思路的条件已经具备,如妥善实施,可极大改善土地资源管理状况。

  • 标签: 耕地保护 农地保护 口粮安全 粮食自给率
  • 简介:在今后十多年内,争取粮食产量有较大增长,是我国实现本世纪末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条件。一定要破除粮食“供过于求”的神话,要制止盲目缩减粮田的现象,要抑制粮食的超常规消费,正确处理提高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压力、耕地面积下降的矛盾,以利达到粮食供应的小康水平。

  • 标签: 粮食发展战略 粮食生产 增长率 消费量 人均粮食 消费总量
  • 简介:文章借助空间自相关和重心曲线对四川省2000—2012年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四川省耕地分布的全域空间自相关较强,耕地分布具有较显著的聚集特征。2000—2012年,研究区耕地分布具有局域空间自相关,2000年包括成都平原在内的高-高类型区和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等地区在内的低-低类型区,不存在异质性;2006—2012年,耕地分布的异质性凸显,出现低-高类型,新的异质区域主要出现在成都的都江堰市和龙泉驿区。2000—2012年,研究区耕地分布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13年间耕地重心一共移动了6.3844km,与四川省域范围相比,偏移距离较小,表明四川省耕地集中分布于成都平原区,且近几年耕保政策成效明显。

  • 标签: 耕地 时空动态变化 空间自相关 重心曲线 四川省
  • 简介:造成世界粮食危机与价格猛涨的新因素是发达国家的生物能源发展。中国必须始终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的根基要进一步夯实。必须科学养护耕地,牢固坚守耕地红线,必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奖励制度,国家财政必须全力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 标签: 世界粮食危机 粮价猛涨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 简介:根据乌蒙山区基础地理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乌蒙山区人口和耕地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乌蒙山区人口与耕地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耕地面积较多中高海拔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大,中高海拔地区人口耕地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逐渐向低海拔地区扩展;影响山区人口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耕地,海拔高程通过影响耕地面积来影响人口分布,随着海拔升高,人均耕地减少程度呈递减状态。

  • 标签: 人口垂直分布 耕地垂直分布 相关关系 乌蒙山区
  • 简介:本文以耕地利用动态度为度量,利用模糊有序聚类方法将耕地需求量划分为不同的状态区间,并建立马尔可夫链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改进传统的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用改进后的模型对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 标签: 马尔可夫链 模糊有序聚类 耕地需求量 预测
  • 简介:根据老河口市1996~2005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十年间老河口市耕地资源变化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老河口市耕地变化的10个因子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耕地演变的机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2012、2015和2020年的耕地数量,为老河口市合理地对耕地资源进行预测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耕地资源 演变机制 多元回归模型 老河口市
  • 简介:城市化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引擎,耕地保护涉及子孙后代基本生存的粮食生产安全,土地资源成为城市战略与耕地保护战略相交织的节点。破除"土地二元制度",建立"同地同权"的新土地管理制度,激活农村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发展权转移"鼓励农民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以建设用地复垦的土地指标换取发展或创业资金,是平衡城市化与粮食生产争地矛盾,实现城市化与耕地保护战略和谐并举的途径与机制。

  • 标签: 城市化 耕地保护 战略和谐并举 实现机制
  • 简介:在马克思地租理论两个现实性假设"土地有限"和"土地收益递减"的共同作用下,不会出现耕地抛荒现象。但由于过度利用较好土地导致其单产大幅度提高从而抑制了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作用的发挥,致使我国出现了耕地既短缺又抛荒的悖论。然而通过历史背景分析发现,马克思地租理论产生上述作用有其土地边际产出增加不会产生负外部性的暗含假设条件。正是由于在较好土地上密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石化合成物的过度集约化耕种所引起的负外部性未计入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之内,才抑制了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作用的发挥,进而致使耕地抛荒。

  • 标签: 马克思地租理论 耕地抛荒 过度集约化耕种
  • 简介:通过对衡水市近8年来城镇建设用地、近10年耕地减少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数学模型对2010年的耕地面积情况进行推测,得出了"城镇建设的加快必然引起建设用地大幅增加"的结论,并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3种途径:即保护存量,走规范发展之路;盘活存量,走内部挖潜之路;提高存量使用标准,走高效发展之路.

  • 标签: 城镇建设 耕地面积 数学模型 存量
  • 简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2013年山东省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均呈现下降趋势,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总体上处于弱可持续性状态。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需要在拓展和保持现有耕地资源的生物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并处理好耕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

  • 标签: 耕地资源 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利用系数
  • 简介: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以“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例,挖掘教材中具有育人价值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图片、表格、视频等素材的解读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了解我国的耕地资源现状和国家粮食安全,强化个人与国家安全间的关系,培养家国情怀,达到教学德育的作用。

  • 标签: 地理教学 德育功能 国家安全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生态课堂的建立对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课为例,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提供一定的实践价值。

  • 标签: 生态课堂 粮食安全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抗战以来,贫困化趋势更甚。田赋作为土地税的主要部分,也是国民政府不断据国内经济形式进行政策调整,从银钱为主到以粮食为主,逐步加重农民负担。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南边疆滇东汉村的田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这一时期的农村土地税收及农民生活状况。

  • 标签: 二十世纪 西南边疆 耕地税
  • 简介:摘要: 本文以《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为例,建构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二轮学习模型:课标为中心,以课标为纲,教材入脑海,回归教材夯基础,眼里有热点,关注热点寻找考点,手上有真题,研做真题明确方向。打造优质学习课堂。

  • 标签: 课标 教材 热点 高考真题 学习模型
  • 简介:保障粮食安全,一定要坚持自力更生,立足国内。按照走云南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子的要求,要建设云南高原粮仓,务必把"保障粮食安全"这个"永恒的课题"放在突出的地位。昆明农村耕地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说明我国虽具有粮食安全保障,但危及粮食安全的问题依然存在,必须常呜粮食安全的警钟。

  • 标签: 粮食安全 耕地流转 市场决定 “非粮化”问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