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10月14日,一则《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动漫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介绍的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选拔机制与晋升过程,风格轻快幽默,是中国领导人首次以卡通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2014年2月19日我国领导人卡通形象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千龙网的一组漫画版新闻"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舆论焦点,这是官方媒体首次发布习近平的漫画形象。

  • 标签: 卡通形象 去哪儿 国家领导人 官方媒体 公众视野 政治语境
  • 简介:中国人对死亡有着诸多忌讳,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将死亡从私人领域隔离开来,但是权力并未因死亡而停止对死者和社会进行规训,不断地将死亡拉回到公共空间。古典时期,在“家国天下”的秩序下,权力分别从“实体”的制度、法律以及从“天命观”的伦理、道德层面进入死亡,将死亡政治化,使得死亡能够在公共领域堂而皇之地呈现。现代时期,“家国天下”的秩序被破除,民族国家的观念被引入后,社会与国家成为新的两极,媒介勾连起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国,演变出“社会媒介国家”这一新秩序。此时伦理、道德一极的死亡被科学话语、殡葬改革革除,而权力也开始从前台退场和隐藏,但权力又在媒介的遮掩下将死亡再次政治化并使死亡得以重返公共领域。

  • 标签: 家国天下 社会媒介国家 死亡政治 公共领域
  • 简介:积极话语分析是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对批评话分析的反拨与补充,是从解构向建构发展的话语分析。非政治性新闻为人民搭建话语平台,对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非政治性新闻语篇态度资源的分析来探讨非政治性新闻语篇中积极话语的现实意义以及实践途径,旨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创建和谐的环境。

  • 标签: 非政治性 新闻语篇 积极话语
  • 简介:《礼记·曲礼上》中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际问交往讲究礼尚往来,国与国亦如是。前外交部礼宾司参赞吴德广认为“以国家元首和政府的首脑、或以国家和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均可称国礼。”

  • 标签: 文化输出 政治传播 当代中国 国礼 礼尚往来 国家元首
  • 简介:作为政治信息流通、政治主体交互的主渠道,政治传播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建构与政治实践,同样赋予了政治传播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以新定位、新角色。政治传播只有跳出单一、单向的国家逻辑,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关系,深刻反思并系统优化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术的政治宣传,着力解决政治信息单向流通、回馈乏力、传受不均等现实问题,努力构建多元、系统、现代的政治传播体系,深入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协商对话,积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效促进公共领域建设,才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利益之间寻求最具优化效应的'中间点',在根本上推动以'平等对话、多元协商、社会共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

  • 标签: 协商民主 政治传播 政治宣传 公共领域 国家治理
  • 简介:2017年5月13日,“第二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协办,并得到多家科研机构、媒体与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中国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近百位权威专家与学界新锐与会展开对话与争锋。论坛聚焦于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中国政治传播的管理规范与空间、公众舆论与政治认同建构、全球政治传播模式变革与中国实践,以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 标签: 中国政治 传播研究 学术论坛 中国传媒大学 综述 成果
  • 简介:20世纪初,'有闻必录'成为新闻从业者信奉不疑的报道原则,此后风行数十年。逻辑上讲,无论是晚清还是当下,新闻实践活动皆不可能做到'有闻'则'必录'。那么,这样一个字面上不合常理的言说,何以构成近代新闻业极具影响的职业理念?研究指出,'戊戌'之后,政权当局开始强势干预新闻界各项职业活动,从业者日益感受到政治势力的压迫。面对此景,'有闻必录'被新闻界极力呼喊,意在争取'有闻'就可以'必录'的自主性运作空间。加之彼时西方'言论自由'观的传布扩散,更使新闻界此番抗争增添了思想上的正当性基础。该时期,'有闻必录'实际上转变成了'言论自由'的操作性表达,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以'职权'对抗'政权'的行业诉求,并由此迫使清季民初的政界力量有所收敛。文章认为,'有闻必录'之奠定,彰显了近代新闻界在政治干预下展开弱势抗争的职业心态,且此种心态长期存在于民国中后期的新闻实践中。

  • 标签: 有闻必录 言论自由 弱势抗争 职业心态
  • 简介:新闻史是评述和研究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历史,其发展状况始终受到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具备史学研究的动态特征。由于我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程度有限,且易受科技、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新闻史研究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处于被忽视的弱势地位。

  • 标签: 新闻传播 史学研究 文化史 社会历史环境 新闻史研究 政治
  • 简介:从2003年开始的15年是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场域建构和调整的时期,到2017年,该学术研究场域基本成形。从学术场域内的惯习存在情况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场域对内存在着明显的对研究主题、研究视角等方面的路径依赖,而对场域内主要的资本权力掌握群体并没有明显的跟随。场域构造过程中该核心学者圈的稳定性较好,但其内部的关联度却较低,对全场域的带动作用较差,该研究领域真正的学术共同体在当下还并未建成。

  • 标签: 政治传播 CSSCI 场域 理论 学术史
  • 简介: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现象与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网络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更是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常态化现象。社交媒体的流行和普及对传统的政治传播权力结构和话语体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文章以微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讨论社交媒体使用以及社交媒体用户呈现的网民心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网络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行为,并对网络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进行个体型和群体型的划分。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信息偏好、社会情绪和社会价值均不同程度地与两类网络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引导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发展不能忽视社交媒体及其网民心态的影响和作用。

  • 标签: 社交媒体 网民心态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微博政治参与
  • 简介:论文以《中央日报》和《大公报》1943年“管制物价宣传周’’报道为例,聚焦媒介在面对“动员”问题时如何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由此重恩“政治家办报”,将“政治家办报”划分为“创新型政治家办报”和“学习型政治家办报”,提出“历史的经验”乃是最聪明的人当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历史”因之并不是一个时间论域的概念。

  • 标签: 媒介动员 政治家办报 管制物价 《中央日报》 《大公报》
  • 简介:在2008美国大选中,新媒体延展了信息向度和扇面,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新媒体颠覆了传统主导的广告方式,成为候选人话语力量的增效器;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议程设置”,规避了由媒体施加给受众的“伪环境”;新媒体创造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政治游戏,激发了美国年轻一代巨大的政治热情。新闻传播史和美国政治史的研究者将会记录这一政治传播生态中的媒体革命。

  • 标签: 新媒体 美国大选 民主 传播功能 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