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设置呈现出检察职能机构(业务部门)相对稳定,而非检察职能机构(非业务部门)数量及其人员配置相对隐性扩张的态势,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相对稳定的情形下,必然会导致非检察职能相对侵削检察职能的现象。就此,笔者从实证研究的视角出发,就基层检察院非检察职能机构的现实地位、功能作用、改革样态、设置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有效推进检察体制改革,促进非检察职能优化和机构整合,促进基层检察院机构的规范化发展寻找一种切合实际的路径。

  • 标签: 非检察职能 组织机构 亚职能 设置标准
  • 简介: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诉讼中有重要的地位,受“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等问题的困扰,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参与行政审判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些问题根源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本身存在着陪审员的角色定位不清晰、现有机制不完整、法官的“合议庭依赖”社会各界对陪审员要求迥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人民陪审员制度设立目的出发,准确定位角色,并对人民陪审员在诉讼中的作用分阶段进行设计,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 标签: 人民陪审员 行政审判 实效性 角色定位
  • 简介:《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c)项为通过条约解释缓解国际法断片化问题提供了依据。但对该条款的适用仍存在许多疑问,其中之一是“当事国”的解释问题。对“当事国”含义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到在条约解释时所考虑的相关国际法规则的范围。本文认为,对“当事国”的解释应在遵循条约解释规则和国际法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实现维护国际法体系性的政策目标。一种可行的解释范式是,将“当事国”解释为条约当事国,但对“适用于当事国”进行宽松解释,即只要条约当事国通过明示或暗示同意适用相关规则,即可在务约解释中对这些规则加以考虑。

  • 标签: 国际法断片化 条约当事国 争端当事国
  • 简介: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确立已逾三年多,在这几年的司法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本身的不明确性及相应配套机制的不完善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各地基层人民检察院对于该机制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广泛的探索,C市人民检察院“四位一体”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有其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C市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数量与质量,适宜在基层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中推广。

  • 标签: 羁押必要性审查 四位一体 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