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在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今天,学校这个传授知识的圣地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象牙塔,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浮出水面,直接冲击着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消极,自我失控,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心理承受力低,难于应付挫折,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

  • 标签: 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承受力 望子成龙 传授知识 主要表现
  • 简介:采用权威的量表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班级气氛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总体处于均衡状态。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班级气氛要好于高中生。初中生在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上的得分相关显著,高中生在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上的得分相关不显著。在维度水平上,初中生在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各个维度上的得分相关较高,大多都能达到显著水平,高中生在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各个维度上的相关较低,大多未能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中学生 学习态度 班级气氛 相关
  • 简介:本文用自编问卷对在校17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认知与评价特点是:发生频率高的生活事件,并不是压力值最高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的是与学业有关的生活事件;年级、性别不同的大学生对压力性生活事件有不同的认知评价特点。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产生的精神压力特点是: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大四学生>大一学生;男生>女生。

  • 标签: 大学生 压力性生活事件 精神压力 认知特点 评价特点 自信心
  • 简介:错误的认知不断地被强化,而自己却又浑然不知。这是人的悲哀,这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本文提出从改变认知入手,消除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总结出“陈列、梳理、辨析、更新”八字流程,侧重于操作指导和方法介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认知 中学生 心理障碍
  • 简介:本文报告的是咨询师对一名由于挂科引发惊恐发作,从而害怕上学的大二学生进行咨询帮助的案例。该症状诱发原因明确,引起的主导症状典型。咨询师通过认知调整,使其明确情绪的核心作用,借助系统脱敏疗法,通过放松训练为其巩固了正确积极的观念,使求助者学校恐怖的症状消除,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 标签: 惊恐 情绪 放松训练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法探查自我觉知与负面容貌自我之间的关系。方法:让被试模拟屏幕上出现的面孔表情,并采用摄像头控制被试的公我觉知水平,探查对自我容貌满意与不满意个体自我评价的变化。结果:个体对自我容貌的评价均出现了下降,尤其是在公我觉知控制下,个体对自我容貌的评价下降的更为显著。结论:当大学生个体考虑自己在他人眼中状态,会对自我容貌的评价显著降低。

  • 标签: 负面容貌 自我 公我觉知
  • 简介:本案例阐述了一名女大学生在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引发求助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过程。主要采用的是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动思维和自己的深层不合理的认知,用建设性信念代替挫败性信念。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焦虑抑郁情绪,克服对人际关系的障碍,鼓励来访者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中的难题,树立起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最终达成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认知疗法进行了五次咨询,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人际关系 焦虑情绪 认知疗法
  • 简介: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大学生群体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创伤事件,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对创伤后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消极、不成熟和情绪中心的应对方式会加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积极、成熟和问题中心的应对方式可以促进个体的复原和成长。引导大学生使用合理的压力应对方式,可以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 标签: 压力应对方式 心理创伤 大学生
  • 简介: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明显不成熟,存在许多非理性信念,严重影响正常的择业和就业:须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 标签: 大学生 就业观念 非理性信念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归因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十年来有关中小学生学习归因方面的研究,归纳了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归因的倾向、归因的前提条件、归因的后果、归因的作用机制、归因模式及归因训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 标签: 学习归因 中小学生 归因模式 学习心理学 中国 归因训练
  • 简介:学生是网上团购这种新兴购物方式的重要群体,因而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209名在校大学生网上团购的现状,结果发现,1)网上团购率会由于性别、年级、生源所在地,经济状况,消费理念的不同而不同;2)大学生经常团购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服饰和优惠券上,大学生经常团购的网站是淘宝网(聚划算)、拉手网和美团;此外,72.97%的有团购经历者对团购商品比较满意,但是对风险估计不是很明确;3)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网上团购的六大心理特征并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网站和社会的角度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

  • 标签: 大学生 网上团购 现状分析
  • 简介:选取319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作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结构具有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和回避性四个维度;(2)师生关系类型包括矛盾冲突型、亲密和谐型和疏远平淡型三种类型;(3)师生关系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师生关系质量随年级升高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师生关系最好,初二和高二学生的师生关系最不理想;(4)师生关系各类型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 标签: 中学生 师生关系 结构 类型 人际关系
  • 简介:本研究采用2(空时距、实时距)×8(1秒~8秒)的实验设计,以22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类型、不同长度的时距估计特点,结果发现:(1)时距类型在时距估计中存在主效应,在本实验中,1秒~8秒条件下实时距估计比空时距准确;(2)时距长度在时距估计中存在主效应,时距估计所产生的误差随时距长度的增加而增大;(3)时距类型与时距长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实时距、空时距估计进行曲线估计及预测,发现两类时距估计呈现动态特征,18.45052秒之前实时距估计比空时距准确,之后空时距估计比实时距准确,两类时距估计曲线的变化速度也呈交替上升趋势.

  • 标签: 大学生 实时距估计 空时距估计 时距长度 时距类型
  • 简介: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它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该文从心理和行为两个维度阐述了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负面影响的对策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互联网 大学生 心理素质 网络文化
  • 简介:采用新的加工深度(Depthofprocessing)研究范式与随意编码(Incidentalencoding)研究范式将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好朋友与自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新的加工深度研究范式下,朋友参照条件与自我参照条件下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自由回忆率没有显著差异;在新的随意编码研究范式下,自我参照条件下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朋友参照条件。结果表明,中国青年大学生的自我结构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 标签: 自我参照效应 朋友参照效应 加工深度 随意编码
  • 简介:运用匹配--伪装方法研究了外籍教师的口音对于中国学生关于外籍教师的印象形成的影响。被试是120名大学生。实验结果表明,外籍教师的口音在中国学生关于中外籍教师的印象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带有美国口音的外籍教师比带有英国口音的外籍籍都是在外貌特征、人格特点、教学能力和对学生的吸引方面获得学生更为肯定的评价。这一结果对于外籍教师的聘用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中国 学生 外籍教师 匹配-伪装方法 口音
  • 简介:本文是一例中学生因失恋厌学的来访者的咨询案例报告。来访者是高中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近两周时间内出现以下症状:脾气暴躁、情绪低落、失眠。该来访者自知力完整,失恋后不去上学,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咨询室。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整个过程以转化不良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建立新的认知与行为模式。经过六次的心理咨询,根据来访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和咨询师的评估,不良情绪明显缓解,睡眠状况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运用了认知一行为疗法.对改善来访者的厌学心理和不良情绪转变有相对显著的效果。

  • 标签: 中学生 失恋 厌学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227班周三上午第三节课本来是数学课,数学老师宋老师因临时有事和我调课。当我告诉学生本节课要上历史时,部分学生“哗”的一下高兴起来,只听见有的学生说:“上历史好,数学太烦了,怕的很……要是取消数学课就好了”。听到学生对数学的抱怨,身为班主任的我当时就在想:数学可是高考拉分的关键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害怕数学呢?

  • 标签: 数学老师 学生 心理咨询 数学课 班主任 历史
  • 简介: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认知风格与逻辑推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三段论推理中,场依存型学生和场独立型学生推理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逻辑学的学生推理成绩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生和女生推理成绩差异显著,女生比男生更易受“气氛”的影响。(2)在命题推理中,对抽象材料构成的命题,场独立型学生和场依存型学生的推理存在显著差异,场独立型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证伪倾向,场依存型学生表现出更强的换位倾向;对具体材料构成的命题,场独立型学生和场依存型学生的推理不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认知风格 逻辑推理
  • 简介:该研究采用自陈问卷方法,考察了108名中学生的心理控制感与受欺负状况的关系.结果:在生活外控、社交内控、受身体欺负上,男高于女.高中生受身体欺负比初中生少,而未知控制更多.受社会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受言语欺负与社交外控、生活外控、外部控制有正相关;与社交内控、躯体内控有负相关.受财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外部控制对受社会性欺负、言语欺负和财产欺负有预测作用;躯体内控对受言语欺负有预测作用.

  • 标签: 欺负 身体 言语 未知 生活 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