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有两种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设想,即“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列宁前期、斯大林、毛泽东都把“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当作“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去理解和建设,遭受很大挫折。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成为世纪性的难题。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此作了回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实现了一次跃迁。

  • 标签: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卡夫丁峡谷” 和谐社会 中国
  • 简介:李达研究中的一大误解是认为李达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误解既没有直接的文本依据,又缺乏有力的推论,混淆了不同概念.实际上,从李达的自述、他的学术思想以及长期以来人们的评价来看,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深远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思想.李达之所以在学术研究中很少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从科学主义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尽可能排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文化
  • 简介:20世纪中国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下逐步现代化,其现代转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历史进程。20世纪上半叶,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些进步学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学研究,迈开了中国学现代转型的步伐。20世纪50—7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中国学研究者们纷纷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庄子哲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同时,由于政治话语的强化,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简单化和程式化的缺憾。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庄学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