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各种后现代理论正在攻击现代化,而研究怀特海哲学的学者认为,怀特海也提供了一种后现代主义,但是他和著名的法国学派不同,前者更能够欣赏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指出了西方的现代性有什么基本特征,简要说明它们已经带来了什么问题,怀特海哲学对此如何回应。在第二部分,作者探讨了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几个具体问题。在第三部分,作者根据怀特海哲学提出了对中国现代化的几条建议。

  • 标签: 怀特海哲学 现代化 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实际上都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为了挽救或缓和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政治的危机而提供的理论'修正和护航'。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政治危机的理论反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则主张彻底变革和超越资本主义制度,以共产主义取而代之。在如何对待财产权的问题上,自由主义主张的是保持私有制的'财产的平等化',而马克思主张的是废除私有制的'财产的社会化';在如何对待社会共同体的问题上,社群主义建构的'完善论国家'是'虚假的共同体',而马克思建构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真实的共同体';在如何对待民主的问题上,共和主义追求的是形式化的'程序的民主',而马克思追求的是实质性的'革命的民主'。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哲学 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共和主义
  • 简介:社会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宣言,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罗宾·布莱克本在肯定社会主义的合理价值的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既不是现成的,也不是离开资本主义的平坦道路.社会主义旨在构建一个真正的民主文化和政治,同时,包括发现一个全新的、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模式.布莱克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组织方式进行了一个彻底的重新定位.他从企业和工人、市场和消费者、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的具体关系切入,集中于论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得失和未来的可行方向,展开其对理想社会形态下经济民主模式的探求,彰显其社会主义情结.

  • 标签: 罗宾·布莱克本 经济民主 社会主义 经济组织模式
  • 简介: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集中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评价。在这其中,超出以往学术界强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否定性批判关系',恩格斯似乎更加注重的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肯定性继承关系'。其中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哲学'潜隐着的革命性观念的肯定性继承;马克思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中隐匿着的现实基础的肯定性继承;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隐匿的理想国蓝图的肯定性继承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肯定性继承关系
  • 简介:在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尤尔的《工厂哲学》一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尤尔《工厂哲学》一书的关注,恩格斯较马克思先行一步,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尤尔进行了政治性、伦理性批判。但是,马克思后来居上,先后在其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反复多次对尤尔进行了更为科学、更为系统、更为深入的批判,使得这种批判从政治性、伦理性批判升华为理论性批判和方法论批判,从而促进了自身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

  • 标签: 尤尔 《工厂哲学》 马克思 经济哲学 批判
  • 简介:本刊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资料性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至今已出版84期。几年来,向读者提供了国内外大量有关资料、史料、动态、学术论文等,为推进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作出了一定成绩。从1986年起,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刊物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以更新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

  • 标签: 动态年度 哲学思想研究 年度征订
  • 简介:福利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平等理论,人们围绕其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与对话,共同勾画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平等理论图景。当代很多政治哲学家对福利平等基本上持批判的态度,约翰·罗尔斯和罗纳德·德沃金完全抛弃了福利平等,并建构一种替代性的平等理论,即资源平等理论。理查德·阿内逊和G.A.柯亨并没有完全抛弃福利平等,而是试图对其进行修正,分别建构了福利机遇的平等理论和可获得的利益的平等理论。实际上,无论通过对福利平等的替代还是修正而建构的平等理论,都没有成功地将责任纳入平等理论的考量之中。

  • 标签: 福利平等 资源平等 福利 运气 责任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别繁多,人物思想庞杂,如何在这些众多的派别和人物思想中梳理一条清晰的线索,逻辑地呈现出其中的哲学传统及其历史嬗变,这是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所需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评析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历史叙述入手,依据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分别考察了欧洲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内部分歧和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述了这两个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联系和区别,提出,应该以葛兰西、卢卡奇、柯尔施创造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兰克福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线,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形成、变革及其在当代的风貌,从中发现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法兰克福学派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1972年2月21日,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毛泽东在中南海进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会谈主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为什么要谈"哲学问题",对此学术界以及社会上流传着多种看法,主要是毛泽东提议要谈哲学问题。其实,仔细阅读相关档案材料就能发现,毛泽东是回应尼克松的提议而主张谈哲学问题的。之所以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会谈,又有其必然性,主要是基于如下因素的考虑:中美领导人会谈的目的是要取得政治上的互信;中美两国因为长期敌对,一次短时间的会谈难以解决众多问题,而重在弥合分歧;会谈要有共同话题,而毛泽东和尼克松对于哲学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到,哲学问题是在围绕台湾问题的争执中逐步推出的。

  • 标签: 毛泽东 尼克松 会谈 哲学问题
  • 简介:<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不是美学专著,却包含深刻的美学思想,为了把握这些美学思想,我们必须紧紧依据《手稿》基本思想去理解,看看这些美学思想给当代美学提供了什么观点、思路,还有哪些需要具体论证并加以阐释的。这是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手稿》以一种新人类学和人本学的观点和方法,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以之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私有财产作了考察和分析,并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所持有的

  • 标签: 哲学手稿 《手稿》 物质生产 异化劳动 美学思想 实践观
  • 简介:瞿秋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特质,坚持理论探索与思想批判相结合,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求中国革命的“政治解决”方法,构建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支撑,实现了中国政治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政治目的。

  • 标签: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中国革命
  • 简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又是科学方法论。它所提供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都可以化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在组织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他们对将哲学的原理、观点化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极感兴趣。所谓思想方法,就是观察、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手段。所谓工作方法,就是指导行动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这些都是哲学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在我们党校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哲学方法论的教育,很受学员欢迎。

  • 标签: 哲学方法论 工作方法 干部学习 哲学世界观 党校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简介:我国现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已经二十年了。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一、《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的第一个成功范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这个救国救民的科学理论不能局限于先进的知识分子中间,只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普及,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同时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

  • 标签: 现实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物质力量 青年学生 救国救民 《实践论》
  • 简介:<正>在当代哲学研究中,我们注意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即形容词"思辨的"(spekulative)或名词"思辨"(Spekulation)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哲学文本中,甚至也作为著作的书名而出现。如王元化先生的著作就用过《思辨短简》、《思辨发微》和《思辨随笔》等书名。他在《〈思辨短简〉序》一文中曾经说起,起先他自己给这本书取的名字是《文史辨》,后来编辑部的一位老友出于对书籍的销路的考虑,建议他用"思辨"一词,他才用了《思辨短简》这一书名。王元化先生说:"虽然有一时期我曾倾倒于黑格尔,但本书取名并不含有

  • 标签: 黑格尔哲学 思辨哲学 马克思哲学 费尔巴哈 历史唯物主义 逻辑学
  • 简介: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结构、体系等问题开始了引人瞩目的广泛讨论,这一探索对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意义,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以供研究者参考。一、关于一般教科书体系的来龙去脉和弊端要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结构、体系,首先就必须弄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标签: 实证科学 人类社会 苏联学者 马恩 认识论问题 意识论
  • 简介:美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最新的发展中,注重对席卷美国、欧洲的金融危机以及"占领华尔街"运动进行深度思考;注重对社会主义在西方实现之可能性的几种理解;注重对马克思理论之时代意义进行召唤与传扬;注重对与马克思理论相关的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政治哲学进行重新解释。这些内容相互之间并没有完全隔离,毋宁说它们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学者在面对大致相同的对象——如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时形成的几种政治哲学的理路,彼此之间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和问题的交集。与此同时,这些内容既有对直接的现实问题的论析,也有对理论问题的阐述,但理论与现实其实也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对现实的观察基础之上,现实的研究又提升到理论省思的层面之上,这也就使得美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始终保持着一种理论与现实的张力,始终因为其强烈的"实践性"指向而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 标签: 美国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 简介:哲学消亡是目前哲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的触角几乎延伸到当代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现代性问题紧密相关。实际上马克思早就谈论了这一问题,而且重要的是,今天关于哲学消亡的讨论的许多问题,马克思已多有共识:譬如科学技术与哲学消亡、意识形态与哲学消亡诸问题等,但是也有一些重大的原则区别,那就是,马克思对哲学消亡是从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的,而且,他关于哲学的消亡就是哲学的实现的思想与时下相关的主流观点相比,无疑是真正革命性的。

  • 标签: 马克思 哲学丧失 否定哲学 消灭哲学
  • 简介: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从语言哲学高度,以语言的指称和意义的关系为中心,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体系转变的学理内涵。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是在西方社会历史实践中约定俗成地指称外部对象,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大众化转变势必指涉指称的转变问题;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意义也是在主体以语言把握其所指的对象的过程中获得的,而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大众化转变势必指涉意义的变迁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语言体系 语言哲学
  • 简介: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式,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首要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根植于深厚的唯物辩证法,即抓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根本社会矛盾并深刻阐明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本质论中的五个本质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各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三个原则: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须以生产力的一定解放和发展为基础;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 历史唯物论 历史辩证法
  • 简介:书信,一般文字较简短,而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它对于了解一个人的生平、思想是十分重要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以下简称《书信》)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了解和学生毛泽东同志生平和崇高品质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同毛泽东的其他著作一样,这本集子也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特别是它真实地记载了毛泽东的哲学活动的足迹,反映了毛泽东对一些哲学理论观点的酝酿过程,强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哲学思想 酝酿过程 矛盾学说 哲学理论 书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