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应用改良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其瘀血影响情况探究。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科共计诊治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均排除有其他出血疾病,将其研究纳入案例依照其注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予以改良式皮下注射,对照组使用传统皮下注射,每组患者50例,分析两组满意度,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皮下瘀血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皮下瘀血发生率(28.00%),对照组注射满意度(80.00%)低于研究组注射满意度(98.00%),临床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皮下瘀血 低分子肝素钙 预留空气注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本次研究过程,了解空气封针中心的改良式注射方法,对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应用特点进行总结,提高注射治疗效率。方法将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门诊注射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6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注射,而实验组采用的是改良式空气封针注射。结果在采用改良式注射之后,通过本次处理之后患者的治疗状况有所改善,针眼淤青症状只维持在10%左右,而传统的注射方法淤青症状维持在20%~30%左右。结论实验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疼痛率以及出血率是低于对照组的,采用空气封针方法,患者的淤青症状有所改善,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通过不断改善注射方法,让注射过程更具有效性,提高其治疗效率。

  • 标签: 改良式注射方法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的改良对减少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01月需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病人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皮下注射,实验组对注射手法、排气方法、按压时间进行调整,并应用自制的皮下注射定位器轮换注射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的严重程度。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33,P=0.00),在出血严重程度上,实验组轻度出血发生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94,P=0.00),中、重度出血发生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能法能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轻轻度出血发生。

  • 标签: []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是否需要进行按压止血。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实施皮下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治疗的5例患者,在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均不予实施按压止血,观察患者的出血发生率。结果:5例患者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均未出现出血情况,创口顺利闭合。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会增加出血风险,但是在注射后不予按压止血并不会造成创口出血。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皮下注射 按压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Z型注射法在皮下注射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并分别被给予有针注射胰岛素和Z型注射法在皮下注射胰岛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更加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注射胰岛素达峰值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血药浓度峰值及曲线下面积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Z型注射法在皮下注射的方式为患者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促进患者胰岛素药代动力学得到优化。

  • 标签: Z型注射法在皮下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对比吗啡皮下注射镇痛用于癌性爆发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癌性爆发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皮下注射镇痛组(观察组)和吗啡皮下注射镇痛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数字分级法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疼痛缓解效果、血清β-内啡肽、P物质、5-羟色胺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2.4±0.4)分比(3.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QOL评分比较[(46±7)分比(4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109);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8%(46/49)比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37);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内啡肽、P物质、5-羟色胺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85±15)ng/L比(98±17)ng/L、P物质(2.1±0.3)μg/ml比(2.4±0.4)μg/ml、5-羟色胺(0.31±0.05)ng/L比(0.38±0.0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3.63、6.2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与吗啡皮下注射镇痛相比,氢吗啡酮能够更好地缓解癌性爆发痛患者疼痛,同时能够降低疼痛介质水平,降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氢吗啡酮 吗啡 癌性爆发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 2020年1月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治疗,在每天测定空腹、三餐前后2小时血糖水平,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剂量。结果:在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糖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3小时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

  • 标签: 胰岛素 持续皮下注射 妊娠期糖尿病 治疗效果 胰岛素泵
  • 作者: 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7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5月-2020年5月,病例类型在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74例,按照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将病例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7例,研究组实施胰岛素泵输注治疗,常规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对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输注治疗可以更有效的增强治疗效果,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岛素泵 胰岛素皮下注射 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筛选出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时间选为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21例。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研究组,使用常规皮下注射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BG、PBG以及HbA1c水平对比显示,治疗前两组数据无显著差(P>0.05),治疗后,研究组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泵 持续皮下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2型糖尿病行多次皮下注射法(MSII)与持续静脉泵注法(CSII)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及相关护理风险。方法:取80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基础,随机分为观察组(CSII)与对照组(MSII)各40例,对比组间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频率、平均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风险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MSII疗法,CSII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护理风险控制方面具显著成效。

  • 标签: 2型糖尿病 多次皮下注射法 持续静脉泵注法注射 胰岛素 临床疗效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21年3 - 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断中重度AD且同时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注射皮下注射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评估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首次皮下注射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儿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峰值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AD积分指数(SCORAD)、皮肤病家庭生活质量指数(DFI)变化情况,同时收集首次注射至4周后首次访视时的不良事件。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指标则采用符号秩检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自身过敏性疾病史、家族成员过敏性疾病史这5种因素对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EASI50的影响。结果39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21例,女18例,2 ~ < 6岁21例,6 ~ < 18岁18例,年龄M(Q1,Q3)65.0(53.0,111.0)个月。度普利尤单抗单次皮下注射后4周,18例(84.85%)EASI评分下降≥ 50%,13例(60.61%)下降≥ 75%,18例(75.76%)峰值NRS下降≥ 4分,20例(81.82%)下降≥ 3分;15例(68.75%)SCORAD评分下降≥ 50%,7例(18.75%)下降≥ 75%。所有患儿注射度普利尤单抗后至4周访视时,均未出现结膜炎、皮肤感染、注射部位反应等常见不良事件,亦无严重不良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水平、自身合并过敏性疾病史、家族成员过敏性疾病史对EASI50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单次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可明显改善中重度AD患儿瘙痒症状、皮损严重程度,提高患儿家庭生活质量,短期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儿童 白细胞介素4受体α亚单位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度普利尤单抗 单次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皮下注射治疗。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各20例,均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种疾病患儿生长指标、生长速度及IGF-1、TSH水平,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身高、生长速度均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皮下注射 特发性矮小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进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加以讨论。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来到我们医院进行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所选60例患者全部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进行治疗,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患者分组,给予其中一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共计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给予剩余一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共计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 针对性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6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分别采取不同护理,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备受患者信赖。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10例患者,电脑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针对性护理),每组患者5例。分析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和胰岛素“三短一长”皮下注射治疗的疗效展开比对和分析。方法:择取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样本抽选时间: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以上患者经简单随机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胰岛素“三短一长”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则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同时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均明显更低,血糖达标时间明显更短,P<0.05;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更低,血糖日均波动幅度明显更小,P<0.05。结论:胰岛素泵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所获疗效可观,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胰岛素泵 胰岛素“三短一长” 皮下注射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7至2021年收治的下肢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骨折部位、疼痛评分及分级、骨折距入院时间、2型糖尿病病程、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血糖控制方案和监测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方案分为CSII组和MDII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07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90例,女性117例;年龄(61±15)岁;体重指数(25.5±3.5)kg/m2;CSII组102例,MDII组10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部位,疼痛评分及分级,骨折距入院时间,2型糖尿病病程,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II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以及2者同时达标时间均较MDII组短[(48.7±30.2)h比(78.7±44.5)h,P=0.003;(66.8±31.5)h比(93.3±47.6)h,P=0.001;(68.4±30.5)h比(96.3±48.1)h,P<0.001]。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同时达标时CSII组患者单位体重每日胰岛素总剂量和餐前总剂量均明显少于MDII组[(0.67±0.20)U/kg比(0.73±0.17)U/kg,P=0.030;(0.34±0.10)U/kg比(0.38±0.09)U/kg,P=0.004]。207例患者中,共17例患者发生23例次低血糖,发生率8.2%(17/207)。2组患者低血糖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102)比11.4%(12/105),P=0.319],CSII组5例低血糖患者无一例发生第2次低血糖,MDII组12例低血糖患者中4例发生2次、1例发生3次低血糖。发生的其他药物不良事件包括过敏、全身水肿、皮下脂肪结节性增生和注射部位持续出血。CSII组有8例患者发生其他不良事件,其中装置故障5例,麻醉期间佩戴胰岛素泵、佩戴胰岛素泵进入磁场环境和佩戴胰岛素泵进入潮湿环境各1例。结论CSII治疗有利于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更快达标,可提供更多的低血糖纠正方式和时机。但实际使用中胰岛素泵需要更多的专业维护,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 标签: 糖尿病 骨折 低血糖 围术期 注射,皮下 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选择低剂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穿戴弹力袜联合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纳入对象总计60例,均为本院2020年1月-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依据围术期干预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术后在穿戴弹力袜同时皮下注射使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DVT发生上对比差异大,观察组相对较低(P<0.05)。两组在肺栓塞及再次出血发生率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ICH接受手术治疗后,穿戴弹力袜同时皮下注射使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对深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上效果理想,且不会增加再次出血风险,具备临床推荐价值。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低分子肝素 弹力袜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