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TNM分期联合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老年食管癌是否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接受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SII值。将SII及临床病理特征纳入Cox模型分析,得出预后指数(PI)方程。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根据PI分组预测患者生存并比较PI和TNM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II、N分期、TNM分期均与总生存率密切相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II、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根据Cox分析结果得出PI=0.961×SII分组+0.523×N分期。根据PI及总生存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临界值并分组。低危组1、2、3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高危组(HR=0.365,95%CI:0.221~0.604,P<0.001)。SII-N预测总生存ROC曲线下面积优于TNM分期(0.707:0.560,P<0.001)。结论初步证明SII-N预后评分模型优于传统TNM分期,可能对老年食管癌治疗策略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食管肿瘤,老年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川崎病患儿冠脉扩张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川崎病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我院接受体检的儿童70例,为对照组。全面性比对两组结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川崎病患儿发生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NLR、PLR、SII水平,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合并冠脉损伤患儿NLR、PLR、SII水平高于未合并冠脉损伤患儿,P<0.05;治疗后,合并冠脉损伤患儿NLR、PLR、SII水平高于未合并冠脉损伤患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LR、SII均是导致川崎病患儿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川崎病患儿NLR、PLR、SII水平持续升高,检测其各项指标的水平,能够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川崎病 冠脉扩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甲胎蛋白(AFP)和肿瘤长径对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并建立相应的术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83例肝细胞癌患者中男性249例,女性34例,年龄(53.7±11.0)岁。依据术后病理分为两组:MVI阴性组(n=140)和MVI阳性组(n=143)。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与MVI的相关性,选取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VI的预测模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ng/ml(OR=2.304,95%CI:1.329~3.995,P=0.003)、SII>376.30×109/L(OR=2.249,95%CI:1.299~3.894,P=0.004)以及肿瘤长径>5 cm(OR=2.728,95%CI:1.587~4.687,P<0.001)是肝细胞癌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AFP(HR=1.663,95%CI:1.063~2.602,P=0.026)和SII(HR=1.851,95% CI:1.173~2.920,P=0.008)是肝细胞癌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SII、AFP和肿瘤长径建立的模型预测MVI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4%和75.7%。结论SII、AFP和肿瘤长径与肝细胞癌患者MVI的发生密切相关,AFP和SII是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对MVI的发生及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血管 甲胎蛋白类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肝癌根治术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根治术患者78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拟行肝癌根治术治疗。选择同期治疗的肝脏良性疾病手术患者58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计算NLR、PLR值;利用公式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算SII;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ALT、肿瘤直径、术前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分级等指标,并对观察组患者NLR、PLR和SII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治疗后进行18个月随访,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记录两组患者NLR、PLR、SII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NLR(7.48±1.21)、PLR(25.31±4.23)、SII(452.98±43.69),均高于对照组NLR(2.35±0.96)、PLR(10.49±2.44)、SII(253.23±25.31)(t=6.391、5.328、8.562,P<0.05);观察组NLR、PLR、SII水平与术前ALT、肿瘤直径、术前AFP、肝功能分级有关(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随访18个月,存活患者55例,死亡23例。存活组原发性肝癌患者NLR(4.39±1.46)、PLR(15.93±4.39)、SII(275.69±21.53),低于死亡组NLR(13.59±2.49)、PLR(53.29±6.41)、SII(574.67±46.39)(t=7.398、4.395、6.781,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NLR、PLR、SII水平与患者治疗预后呈负相关(r=-0.693、-0.771、-0.709,P<0.05)。结论NLR、PLR、SII在肝癌根治术患者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监测其表达水平能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肝肿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的变化,客观地评价tDCS治疗DEACMP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自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DEACMP患者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tDCS治疗,以左侧前额叶背外侧为阳极刺激部位,右侧肩部为阴性刺激部位,治疗时间为30 min/次,刺激强度为1.5 mA,1次/d。常规组在基础治疗上辅以tDCS伪刺激(1.5 mA电流刺激10 s),电极片保持30 min,1次/d。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6月时检测2组患者SII、MHR,脑电图(EEG)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同时分析治疗前SII、MHR与ADL评分和EEG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痊愈30例,好转6例),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2%(痊愈22例,好转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0,P=0.024)。治疗后4周、治疗后6月时,观察组的SII、MHR、EEG异常率和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常规组,MoCA、ADL评分和P300波幅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II、MHR与ADL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805,P<0.001;r=-0.788,P<0.001)。SII、MHR和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03,P<0.001;r=0.719,P<0.001)。结论tDCS治疗能有效降低DEACMP患者炎症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评分;SII、MHR可初步评价tDCS治疗效果。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经颅直流电刺激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