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术室工作存在可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作为一种常见的骨填充、修复材料,广泛应用于骨科人工关节的固定、口腔牙套及矫形假体中,但PMMA骨水泥在植入人体组织聚合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甲基丙烯酸(MMA)单体,对手术室医务人员造成健康危害。我们综述PMMA骨水泥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危害以及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旨在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PMMA骨水泥相关职业危害的发生,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

  • 标签: 手术室 医务人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甲基丙烯酸(Methylmethacrylate,MMA)是一种均一聚合或共聚合的单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MMA的均一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无色透明塑料,透光率高达92%,远高于普通玻璃(透光度为80%),广泛应用于家电、交通运输、洁具、仪器仪表、光学高性能建筑涂料和医药功能高分子材料等。而MMA也可与其他乙烯基化合物等单体共聚得到不同性质的产品,如用于腈纶的生产,聚氯烯PVC加工助剂ACR、MBS的制造.粘合剂、淮滑剂、建筑喷漆、染涂料和皮革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此外,MMA也可与乳胶、橡胶和不饱和聚酯进一步。共聚得到功能性的高分子材料。目前MMA的主要生产方法有乙烯法,改进的乙烯羰基化法(羟醒缩合法)、C3路线-ACH法和C4路线-异丁烯氧化法等。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甲醇 丙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 简介: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人类物质生活和生产方式同时,人们思想也发生巨大改变,尤其在丙烯生产过程中,开始重视生产技术进展及应用,该项工作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丙烯生产技术的进步。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丙烯生产现状,探究丙烯生产技术进展,有望对部分学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丙烯酸 生产 现状 技术进展
  • 简介:摘要:自2012年起,我国丙烯及其产业出现了“爆发”的发展态势,2014年,国内产能出现了严重的过剩现象,国内各制造厂商都在深入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期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 标签:
  • 简介:摘要:丙烯是重要的制造业原料,在建筑业、包装业、卫生产业、纺织业中,均有广泛应用。我国是丙烯产能较大的国家之一,国内产能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了解丙烯的市场现状,分析其发展前景,可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 标签: 丙烯酸 酯产品 生产现状 发展前景
  • 简介:摘要:研究丙烯压敏胶带的粘接机理,重点探讨阻隔型压敏胶带的制备,分析基材种类的选择及基材柔韧性判定措施,指出丙烯聚合物与胶带粘接性能的关系,并对功能型丙烯压敏胶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做出阐述,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丙烯酸酯 压敏胶 粘接机理 阻隔型
  • 简介:摘要创面修复是临床中常见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基于水凝胶开发的多功能敷料在治疗急性和慢性创面中显示了较强的潜力。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除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细胞黏附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优势外,还因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理化性质可调节、临床应用广泛等而备受关注。该文介绍了GelMA水凝胶的特征及其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用于治疗创面的多功能GelMA水凝胶敷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生物敷料 水凝胶 组织工程 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改性聚丙烯(pa)水性聚氨酯(WPU)的应用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网络乳液法、核壳乳液法、复合乳液法等方法,通过物理混合提高两者的性能。与物理共混法相比,复配乳液有利于分子链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紧密结合,形成复合结构。通过WPU和PA二者的“协同效应”使共聚乳液具有更加突出的性能。基于此,以下对聚丙烯和水性聚氨酯阻尼涂料的减振性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聚丙烯酸酯 水性聚氨酯阻尼涂料 减振性能研究
  • 简介:摘要:在化工生产当中利用丙烯树脂化工材料能够利用其自身的性能优势和特点,实现对相应物体的保护效果,这种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其抗衰性和耐光性较强,在材料成膜的过程当中较为稳定而不会发生一定的缩聚,因此使得这种材料具有了一定的保色性能,再加上这种材料在应用方面较为便利,因此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领域当中。本文主要介绍了丙烯树脂化工材料的应用,为充分有效推进丙烯树脂的良好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丙烯酸树脂 化工材料 应用
  • 简介:摘要:采用过氧化苯甲酸叔丁(TBPB)和过氧化二苯酰(BPO)作为触发剂,而巯基乙醇(AMSD)作为对应的分子性能调节剂,得到了高固体分羟基丙烯树脂。探讨了各种环境温度、各种引发剂结构对树脂的黏度、机械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50份TBPB和10份AMSD的情况下,合成的羟基丙烯树脂黏度具有较低的黏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羟基丙烯树脂配漆,其铅笔硬度为3H,划格法附着力≤2级,MEK(甲基乙酮)擦拭能力>100次,漆膜外观平整,无流痕。

  • 标签: 合成 羟基丙烯酸 树脂 研究 改性
  • 简介:摘要:弹性丙烯酯类乳液是指加入适量的软单体以降低Tg(玻璃化温度),并且利用加入的功能单体或低聚物所带有的特殊官能团的相互作用形成醚键、键或者酰胺基团,或者通过双键之间的加成作用形成大分子链的C-C键,形成具有微交联结构的一类丙烯乳液。丙烯酯类乳液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碱性、抗紫外光性和机械性能等,广泛用于涂料中。介绍了弹性丙烯酯类乳液的性能和特点。

  • 标签: 弹性乳液 丙烯酸酯乳液 合成
  • 简介:摘要:丙烯酯类聚合物乳液因其优异的黏结性、耐候性、成膜性、保光保色性和力学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外墙用乳胶漆。然而普通的丙烯酯类聚合物乳液含有硬单体甲基丙烯酸较多,人们开始研究一种涂料用丙烯酯类弹性乳液。本文重点介绍了现在应用比较广的纯丙弹性乳液和硅丙弹性乳液。

  • 标签: 丙烯酸酯 弹性乳液 有机硅 聚合 交联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含氧化石墨烯(GO)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并探讨原位光聚合GO-GelMA复合水凝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0.2 mg/mL的GO溶液50 μL均匀涂抹于导电胶上,烘干后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GO的结构和大小。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分为采用相应终质量浓度GO处理的0 μg/mL GO(不加GO溶液,下同)组、0.1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10.0 μg/mL GO组,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培养48 h的吸光度值,以此表示细胞增殖活性(样本数为6)。将HSF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别分为采用相应终质量浓度GO处理的0 μg/mL GO组、0.1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划痕后24、36 h HSF的迁移率(样本数为5)及划痕后12 h HUVEC的迁移率(样本数为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4、6、8 h后HSF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样本数为3)。将配制的含相应终质量浓度GO的GO-GelMA复合水凝胶设为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观察其交联前后的性状,检测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泡3、7 d后GO的释放情况(样本数为3)。在16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采用原位交联的含相应终质量浓度GO的GO-GelMA复合水凝胶处理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每组4只,观察治疗3、7、14 d创面大体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治疗3、7、14 d创面血流灌注并计算平均灌注单位(MPU)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治疗7 d创面血管新生情况并计算血管密度(样本数均为3)。取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和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治疗7 d的创面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GO分布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样本数为3),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VEGF的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法。结果GO为多层片状结构,宽度约为20 μm、长度约为50 μm。培养48 h,10.0 μg/mL GO组HSF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0 μg/mL GO组(q=7.64,P<0.01)。划痕后24 h,4组HSF迁移率相近(P>0.05);划痕后36 h,0.1 μg/mL GO组HSF迁移率明显高于0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q值分别为7.48、10.81、10.20,P值均<0.01)。划痕后12 h,0.1 μg/mL GO组HUVEC迁移率明显高于0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q值分别为7.11、8.99、14.92,P值均<0.01),5.0 μg/mL GO组HUVEC迁移率明显低于0 μg/mL GO组和1.0 μg/mL GO组(q值分别为7.81、5.33,P<0.05或P<0.01)。培养4、6 h,4组HSF的VEGF表达均相近(P>0.05);培养8 h,0.1 μg/mL GO组HSF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0 μg/mL GO组和5.0 μg/mL GO组(q值分别为4.75、4.48,P值均<0.05)。4组GO-GelMA复合水凝胶在交联前均呈红色液体状,交联后呈微黄色凝胶状且流动性无明显差异。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复合水凝胶各时间点均无GO释放,其余3组GO-GelMA复合水凝胶中的GO于浸泡3 d部分释放,至浸泡7 d全部释放。治疗3~14 d,4组小鼠创面可见水凝胶敷料覆盖在位并保持湿润,创面逐渐愈合。治疗3、7、14 d,4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相近(P>0.05)。治疗3 d,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MPU比值明显高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q值分别为10.70、11.83、10.65,P<0.05或P<0.01)。治疗7、14 d,4组小鼠创面MPU比值均相近(P>0.05)。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治疗7 d的MPU比值明显低于治疗3 d(q=14.38,P<0.05),治疗14 d的MPU比值明显低于治疗7 d(q=27.78,P<0.01)。治疗7 d,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新生血管密度为每200倍视野下(120.7±4.1)根,明显高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的每200倍视野下(61.7±1.3)、(77.7±10.2)、(99.0±7.9)根(q值分别为12.88、7.79、6.70,P值均<0.01);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和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新生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q值分别为5.10、6.19,P<0.05)。治疗7 d,相较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成簇新生血管更多,且聚集于GO附近;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GO和新生血管分布区域有大量VEGF表达。结论GO质量浓度低于10.0 μg/mL对HSF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0.1 μg/mL的GO能够促进HSF和HUVEC迁移,能促进HSF分泌VEGF。原位光聚合GO-GelMA复合水凝胶敷料能够通过促进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新生,增加创面早期血流灌注,且GO对新生血管有富集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O促进创面细胞分泌VEGF相关。

  • 标签: 伤口愈合 水凝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新生 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 氧化石墨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甲基丙烯酸酐(MA)的低浓度MA明胶(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和高浓度GelMA材料,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制得低浓度GelMA水凝胶、中浓度GelMA水凝胶和高浓度GelMA水凝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材料的氢核磁共振谱并根据波谱图计算其取代度,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样本数均为9。根据前述筛选出的MA浓度合成含10种浓度银的GelMA(含银GelMA)溶液,将每种浓度的含银GelMA溶液均分为3份,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暴露于紫外光下持续20、25、35 s,制得相应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胶原酶降解法测定不同光交联时间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24、36、48 h的降解剩余率及彻底降解所需时长,样本数为5。测定前述筛选出光交联时间下含10种浓度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反映其抑菌能力,样本数均为5。以与含最低浓度银(即不含银)GelMA水凝胶抑菌圈直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含银GelMA水凝胶为有抑菌活性。选取具有抑菌活性的且载药浓度最低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采用能谱仪检测其内部银元素的存在情况,样本数均为9。将冻干单纯GelMA水凝胶和冻干含银GelMA水凝胶分别浸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通过称重法计算并比较2种水凝胶的溶胀率,样本数为5。根据预实验及前述实验结果,制备含银和rh-bFGF的GelMA水凝胶(简称复合水凝胶)。大体观察复合水凝胶的外观,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与孔径。取30只4~6个月龄、雌雄各半日本大耳兔,在其背部制作深Ⅱ度烧伤创面。以兔头侧为基准,将脊柱左侧创面作为复合水凝胶治疗组,右侧作为纱布对照组,2组创面分别作相应处理。观察伤后3、7、14、21、28 d创面愈合情况;记录伤后7、14、21、28 d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其愈合率,样本数为30。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低浓度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及高浓度GelMA材料的取代度,差异明显(F=1 628.00,P<0.01)。低浓度GelMA水凝胶存在疏松、不规则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孔径为(60±17)μm;中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络、孔径大小均较均匀规则,孔径为(45±13)μm;高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致密、层次混乱,孔径为(25±15)μm。3种GelMA水凝胶孔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0,P<0.01),选取(MA)中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相同光交联时间下的含不同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降解性基本一致;20、25、35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74.2±1.7)%、(85.3±0.9)%、(93.2±1.2)%,降解24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58.3±2.1)%、(65.2±1.8)%、(81.4±2.6)%,降解36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22.4±1.9)%、(45.2±1.7)%、(68.1±1.4)%,降解48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8.2±1.7)%、(32.4±1.3)%、(54.3±2.2)%;20、25、30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彻底降解所需时间分别为(50.2±2.4)、(62.4±1.4)、(72.2±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40,P<0.01),选取25 s作为后续光交联时间。低浓度至高浓度的10种含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2.6±0.4)、(2.5±0.4)、(3.2±0.4)、(12.1±0.7)、(14.8±0.7)、(15.1±0.5)、(16.2±0.6)、(16.7±0.5)、(16.7±0.4)、(16.7±0.6)mm,基本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趋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70,P<0.01),与含最低浓度银GelMA水凝胶相比,其他有抑菌活性的含低浓度至高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抑菌圈直径均明显增大(t值分别为26.35、33.84、43.65、42.17、49.24、55.74、43.72,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2.1±0.7)mm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选取该含银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含银GelMA水凝胶的微观形貌为规律的趋于平行线性的条索状结构,孔径为(45±13)μm,且含有银元素。浸没24 h,含银GelMA水凝胶的溶胀率与单纯GelMA水凝胶相近(P>0.05)。复合水凝胶呈无色清亮透明状;其三维结构为规则、均匀的网格状,内部存在细丝网状结构,孔径为(40±21)μm。伤后3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可见散在结痂,亦可见少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伤后7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已明显缩小,纱布对照组兔出现创面存在与纱布粘连情况。伤后14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红润、可见肉芽组织生长;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基底呈苍白色、血运差。伤后21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完全愈合,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出现愈合趋势。伤后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部位可见新生毛发,纱布对照组兔仍残存椭圆形创面。伤后7、14、21、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大于纱布对照组(t值分别为2.24、4.43、7.67、7.69,P<0.05或P<0.01)。结论中浓度GelMA水凝胶在溶胀性、可降解性方面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筛选出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制得的复合水凝胶可明显缩短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 标签: 敷料,水胶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皮肤 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 纳米银
  • 简介:摘要:近年来,玻璃外观是家用电器十分流行的设计方式,受限于钢化玻璃特点影响,各大厂商开始研究玻璃面板固定方式。经过系列研究及实践,利用丙烯泡沫胶带对玻璃面板进行固定逐渐被各大厂商接受。基于此,研究了丙烯泡棉胶带在家电玻璃面板固定的应用技术,指出门体与钢化玻璃面板组装的工艺及要点,为家电外观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丙烯酸泡棉胶带 玻璃面板 固定方式
  • 简介:摘要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负载吉西他滨(GEM)的纳米微球(GEM-PBCA-NP),应用化学交联法将抗黏液蛋白1(MUC1)单抗偶联GEM-PBCA-NP。采用皮下种植法建立胰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并随机分为MUC1-GEM-PBCA-NP组、GEM-PBCA-NP组、GEM组、单纯纳米颗粒组(PBCA-NP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MUC1-GEM-PBCA-NP组裸鼠移植肿瘤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治疗结束时的移植肿瘤重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提示MUC1-GEM-PBCA-NP对裸鼠移植肿瘤具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纳米微粒 动物模型 黏液蛋白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涂料被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虽然提供了美观度,但也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故需对涂料进行改进与优化。本文将丙烯单体、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作为原料,采取乳液聚合工艺进行自交联型硅丙乳液的制备,并探讨了有机硅单体及硅烷偶联剂用量对乳液性能所具有的影响,望能为此方面的应用研究带来一些参考。

  • 标签: 硅丙乳液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硅烷偶联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采用卡前列联合马来麦角的出血预防效果。方法:选取5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分别给予宫缩素、卡前列联合马来麦角治疗,观察患者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2h、24h出血量分别为(387.32±18.32)ml、(612.47±24.34)ml,对照组分别为(422.63±23.97)ml、(648.62±28.36)ml,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优势显著、宫底高度比较低(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术后及时采用卡前列、马来麦角治疗的安全性高,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症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前列甲酯 马来酸麦角新碱 瘢痕子宫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 摘要:丙烯腈是某种农药或者医药的中间流程材料,也是橡胶、纤维等合成化学物的主要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氢氰酸等有毒化合物,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如何处理丙烯腈废水,保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化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将基于丙烯腈厂废水质工艺的原理,详细叙述该工艺的特点和工艺流程,希望对相关企业有所贡献。

  • 标签: 丙烯腈 废水制酸 制酸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