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阴道内细菌感染时,比较PCR检验和细菌培养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56例女性患者,对照组(细菌培养)、试验组(PCR检验),检测两组的检出率,并检测阴道内的各类细菌,分析其特异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组的检出率(89.74,70/78)与对照组(71.79,56/78)相较,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检出的加特纳菌率(65.71%)较对照组(48.21%),上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阴道病,PCR检验的检出率较高,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PCR和细菌培养用于阴道细菌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2~2016.4妇科收入94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使用PCR进行检测,对照组使用细菌培养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细菌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91.5%,高于对照组76.6%,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法相比较,PCR检测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利于医师对于疾病判断,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PCR法 细菌培养 阴道细菌检验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PCR检验及细菌培养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具有典型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分泌物标本作为试验研究,检验时分别予以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办法。比较两种检测措施的检出结果。结果PCR检验的检出率与细菌培养法相比显著偏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标本实施PCR,其检出率比较高,应用前景较广。

  • 标签: PCR检验法 阴道细菌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细菌检验的过程中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细菌培养检验,实验组患者则采取PCR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阳性检查率为96%(4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细菌培养检验法相比较而言,通过对阴道炎患者采用PCR检验,能够提高患者阴道细菌的阳性检测率,为后续用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阴道细菌 检验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细菌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PCR检测及细菌培养,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率。结果PCR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3.33%,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的61.81%(P<0.05),PCR检测的加特纳菌检出率为75.69%,显著高于细菌细菌培养的46.53%(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测中采用PCR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细菌检测 PCR 细菌培养法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由本市各医院采集并送至本中心接受麻疹病毒检测的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标本均采用ELISA和RT-PCR进行麻疹病毒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出疹时间段所取标本的阳性率、检测水平。结果:在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中,ELISA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2例,IgM抗体阴性28例,阳性率为44.00%;RT-PCR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6例,IgM抗体阴性24例,阳性率为52.00%,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疹第1天收集的标本,采用ELISA检测阳性率为60.00%,采用RT-PCR检测阳性率为80.00%。随着患者采样时间不断改变,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逐渐降低,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麻疹疑似患者同一时间段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24例患有免疫史,不伴随有免疫史亦或者是不详的共26例。结论:RT-PCR适用于出疹时间在2d之内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而ELISA法则适合使用在出疹时间在2d或以上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检测中。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麻疹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进行阴道细菌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均采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2种检查方式。对比2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细菌培养检验检出的阳性率显著比PCR检验高,且对棒状杆菌、戛纳杆菌以及肠球菌的检出率也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CR检验法相比,细菌培养检验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临床检出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也更好。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 细菌培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药基因突变以及L型耐利福平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采用PCR-SSCP,对50株MTL型临床分离株进行测试。同时,进行常规的药敏实验。然后,对比检测的结果。结果在96例肺结核标本中,有54份被检出为MTL型,占56.3%,包括42例人型结核分支杆菌,12例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在药敏试验中,将50株MTL型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4株敏感,耐药率为52%。通过PCR-SSCP分析中,显示21例为阳性,检出率为42%。在恢复试验中,显示21株rpsL基因突变株中,15株依然对利福平有耐药性,占到71.4%。29株rpsL基因阴性株中,有26株恢复为细菌性,占到89.7%。结论对50株MTL型临床分离株进行测试后,有24株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占52%。21株显示阳性,检出率为42%。根据药敏结果,以及PCR-SSCP,得出的两种办法的符合率为80.9%。

  • 标签: 结核分支杆菌L型 rpsL 耐药基因 PCR-SSCP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R检验在阴道炎患者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患者10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标准组和对照组。标准组患者选择PCR检测,对照组患者用细菌培养。结果标准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加特纳菌检出率分别为88.0%、70.00%,对照组为64.00%和34.00%。结论PCR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和加特纳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炎 阳性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P-ELISA联合PCR在梅毒血清学检验上的检测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梅毒患者共92例采集患者样本,采用TP-ELISA、PCR以及TRUST,3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鉴定,对比三种方法的鉴定准确率及特异性。结果TP-ELISA、PCR以及TRUST,这三种检测方法对梅毒血清进行检验之后,其中PCR的检测准确率最高,TP-ELISA次之,TRUST准确率最低;在特异性检测方面PCR与TP-ELISA的检测特异性均为100%,TRUST的特异性最低。三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梅毒血清学的检测时,可以采用TP-ELISA联合PCR进行梅毒血清的检测,能够显著提升检测准确率及特异性,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检测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TP-ELISA联合PCR法 梅毒血清学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快速准确提高对食品致病菌的检测,建立多重PCR技术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对食品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同时确认该方法的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重PCR和传统培养对7种常见到病菌的标准菌株模拟人工污染食品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多重PCR在FT增菌4小时、16小时后,检出率为100%;统培养依据国标的方法和时间分离培养后,检出率为85.7%,与多重PCR的检出率比较,两检出率相等(P<0.05)。结论多重PCR高效、灵敏、快速,可以和传统培养联合运用在食源性到病菌的检没中,能更好地提检测高效率、灵敏度、准确性,能极大减轻了工作量和提高了工作质量。

  • 标签: 多重PCR 分离培养 致病菌 FT增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荧光定量PCR直接检测临床标本的肺炎链球菌并对其进行血清学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针对肺炎链球菌种属特异性基因lytA及该菌常见的21种血清型设计荧光探针及引物,构建Taqman荧光定量PCR。使用荚膜肿胀试验作为金标准检测PCR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选择1209份临床样本同时做培养及PCR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及血清分型情况。结果构建Taqman荧光定量PCR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2%及70%。Taqman荧光探针PCR鉴定的主要血清型别为19F(43.7%)、6A/B(17.2%)、23F(13.8%)、19A(6.8%),未能分型的肺炎链球菌为17.2%。荚膜肿胀试验鉴定的主要血清型别为19F(39.1%)、6A/B(17.2%)、23F(9.2%)、19A(5.7%),未能分型的肺炎链球菌为28.7%。1209份临床样本仅培养出16份肺炎链球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出44例肺炎链球菌,其对临床样本肺炎链球菌阳性检出率更高,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39,P<0.001)。结论Taqman荧光探针PCR灵敏度高、特异度好,能直接对临床样本进行血清学分型,可大幅度缩短肺炎链球菌检测的报告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和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口咽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中的检测性能。方法采用HC2和多重荧光PCR检测31例口咽癌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检测结果中的一致性。结果HC2和多重荧光PCR两种方法检测高危型HPV一致性较好,总符合率为90.32%,总一致性指数(Kappa指数)为0.7364。结论在口咽癌患者中应用HC2技术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有可行性。

  • 标签: 杂交捕获 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口咽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高危型
  • 简介:【摘要】: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是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基础上演变起来,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核算定量技术。与常规 PCR 相比,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根据 PCR 产物中莹光信号的强度定量 , 不仅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和自动化程度,而且有效解决 PCR 污染等问题,实现了检测质量的飞跃 . 当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多种领域的研究,本文对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原理,分类以及应用做一系统性综述。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原理 应用
  • 简介:【目的】谷斑皮蠹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在新疆周边多个国家分布,口岸检疫人员多次从进境货物中截获谷斑皮蠹,该虫对新疆的农业生产极具威胁。【方法】以谷斑皮蠹的16SrDNA基因为靶序列,用昆虫通用引物对4种供试皮蠹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用生物软件设计检测谷斑皮蠹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结果】设计的特异性引物(TG-SNP-F/TG-SNP-R)及所建立的常规PCR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谷斑皮蠹,其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50bp,灵敏度为3ng·μL^-1设计的特异性引物(TG-F/TG-R)和探针(TG-probe),以及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谷斑皮蠹的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8fg·μL^-1【结论】建立的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对谷斑皮蠹进行准确鉴定,为口岸检疫人员检测进境货物中携带的谷斑皮蠹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谷斑皮蠹 16S RDNA 常规PCR 实时荧光PCR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乙肝DNA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共计涉及到150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收集,然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乙肝DNA进行检测,分析检验结果和临床的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并且研究对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15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当中,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乙肝DNA的检测,检测结果和临床的诊断结果相同的144例,存在误诊和漏诊共计6例。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了标本因素、实验室检验因素以及核酸提取方法因素等。结论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乙肝DNA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的确诊率,但是对于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主要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临床需要加以注意,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便利和支持。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乙肝DNA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胸水标本不同预处理方式对EML4_ALK融合基因RT-PCR检测的影响,以提高肺癌患者EML4_ALK融合基因的阳性检出率。方法收集本院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标本20例,同时采用2种不同的标本预处理方法提取RNA后采用突变扩增系统PCR(ARMS-PCR)检测EML4_ALK融合基因,一种为直接离心提取法,另一种为制备细胞蜡块后切片提取法,对比两种预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5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细胞蜡块切片提取法检测到的阳性样本数也同样为3例且与石蜡包埋提取法的阳性样本一致,直接沉淀提取法检测到的阳性标本数为1例,占总数的2%。结论制备细胞蜡块后切片提取法无论在检测成功率还是阳性检出率方面均显著优于直接离心提取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EML_ALK融合基因检测 细胞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