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临床上预后非常差,患者多伴有终身残疾或瘫痪,调控神经干细胞(NSCs)修复脊髓损伤被一致认为是治疗该类疾病极具潜力的选择。我国人口基数大、脊髓损伤患者数量较多,积极调控脊髓NSCs对于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有着重要意义。内源性NSCs避免了外源性干细胞移植的诸多不利因素,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Wnt信号通路在NSCs的分化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关于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过程中NSCs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机制目前仍尚未完全了解。本文主要阐述Wnt通路调控NSCs在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再生 Wn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调控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作用,并基于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配对分为模型组(8只),NSCs移植组(8只),电针+NSCs移植组(8只);由于造模后部分大鼠死亡,最终各组取6只大鼠进行数据分析。模型组大鼠给予基础饲养以及同等条件抓取固定,NSCs移植组采用NSCs移植治疗,电针+NSCs移植组在NSCs移植基础上行电针百会穴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NSCs移植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SCs移植组及模型组相比,电针+NSCs移植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NSCs移植组大鼠跨越平台次数为(2.28±0.35)次,高于NSCs移植组(1.76±0.46)次与模型组(0.98±0.3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NSCs移植组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量为(1.45±0.35),明显高于NSCs移植组(0.92±0.22)、模型组(0.86±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SCs移植组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基于调节海马区BDNF的表达调控外源性NSCs从而改善PSCI。

  • 标签: 卒中后认知障碍 电针 神经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的预后非常差,病人多伴有终身残疾或瘫痪,干细胞移植被一致认为是治疗 SCI 极具潜力的选择。神经干细胞有助于脊髓损伤后的修复,直接输入神经干细胞虽最为理想,然而在临床上 实施却困难重重、效果有限 。利用内源性修复机制刺激组织再生达到按组织自身结构与功能要求去修复 脊髓意义重大;然而, 探索 ENSCs 增殖和分化的关键靶点和网络通路 一直是 医学界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 Gli2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 关于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过程中 NSCs 分化的 分子机制仍未阐明, Gli2 的潜在分子机制和关键下游靶点目前仍尚未完全了解。本文就 Gli2 信号分子在调控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过程中 NSCs 分化的研究 机制 进展综述如下 。

  • 标签: Gli2 信号通路 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