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基-D-苯丙氨酸(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8只6 ~ 8周龄的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按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 5 mg/kg NOFD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6只。照射给药组于照射前2、16 h及照射后3 d分别腹腔给予5 mg/kg NOFD,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间和次数与照射给药组相同。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分析各组小鼠外周血血细胞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的百分比,骨髓细胞中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的数量及百分比,骨髓细胞中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和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实验和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实验检测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结果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9.05±0.16)×109个/mL对(9.57±0.15)×109个/mL],T细胞的百分比升高[(11.54±0.20)%对(15.31±1.88)%],髓系细胞的百分比降低[(32.67±2.87)%对(24.90±2.19)%],HSC的数量增加[(2.24±0.54)×103个/股骨对(6.77±1.67)×103个/股骨],同时HSC和HPC在骨髓细胞中的百分比[(0.09±0.02)%对(0.59± 0.13)%;(0.62±0.14)%对(1.82±0.43)%]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98~3.633,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BMNC)和HPC中线粒体ROS自由基(MitoSOX)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降低[(6.66±0.56)×103对(3.19±0.25)×103;(2.51±0.46)×103对(1.20±0.35)×1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50、2.282,均P<0.05);同时照射给药组小鼠BMNC、HPC和HSC中γ-H2AX的MFI明显降低[(10.25± 0.77)×103对(7.22±0.15)×103;(18.37±2.52)×103对(12.44±0.34)×103;(26.05±2.64)×103对(17.16± 1.20)×1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56、2.577、3.070,均P<0.05)。集落形成单位实验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CFU-GM(12.33±1.48对24.00±3.92)和CFU-S(6.00±1.07对10.83±1.01)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8、3.288,均P<0.05)。结论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辐射损伤 造血系统 活性氧 辐射防护剂 N-草酰基-D-苯丙氨酸
  • 简介:摘要:一些微生物也可能会造成食品中 N-亚硝胺含量的升高,有研究证明肠菌属和梭菌属具有生成 N-亚硝胺的能力,能够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N-亚硝胺的前体物),同时降解蛋白质生成胺类化合物,某些细菌还能产酸,更容易形成促进亚硝化反应的环境,最后导致体系中 N-亚硝胺含量升高。这些微生物多是食品中所固有的或者很容易被侵染的,使得肉制品中更容易形成 N-亚硝胺。基于此,本文针对食品中N-亚硝胺形成的抑制进行了研究。

  • 标签: 食品 N-亚硝胺 形成的抑制
  • 简介:摘要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类以心境抑郁、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病因机制不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自杀率特点。当下主流的单胺类假说不能充分阐明其病理学特征,部分抑郁症患者对现有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具有潜在快速抗抑郁效果,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突破口。NMDAR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适当激活可促进树突发育、神经元生长和长时程增强,但过度刺激会引起毒性反应,导致突触萎缩和神经元死亡。此外,炎症反应可诱导NMDAR功能改变从而产生抑郁症状。目前临床上新型抗抑郁药物NMDAR拮抗剂氯胺酮可能通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释放增加、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起到快速抗抑郁和延缓抑郁复发的作用,但由于MDD患者NMDAR基因变异性较大,其潜在功能多态性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和药物敏感性。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NMDAR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发病、抗抑郁治疗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抑郁症患者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抑郁症 氯胺酮 基因
  •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抗NMDAR)脑炎是由抗NMDA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在成人与儿童均可发病,儿童抗NMDAR脑炎在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流程、治疗随访策略和预后均有别于成人,有其独自的特点。本病虽然临床表现重,但给予及时和有效的免疫治疗,可使绝大部分患儿获得良好预后。为此,本文总结分析本病的治疗进展,以期提高我国儿科医生对儿童抗NMDAR脑炎的规范化诊疗水平,降低致残和致死率。

  • 标签: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免疫治疗 自身免疫性脑炎 儿童
  •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抗NMDAR)脑炎是由抗NMDA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在成人与儿童均可发病,儿童抗NMDAR脑炎在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流程、治疗随访策略和预后均有别于成人,有其独自的特点。本病虽然临床表现重,但给予及时和有效的免疫治疗,可使绝大部分患儿获得良好预后。为此,本文总结分析本病的治疗进展,以期提高我国儿科医生对儿童抗NMDAR脑炎的规范化诊疗水平,降低致残和致死率。

  • 标签: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免疫治疗 自身免疫性脑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及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3例,均为2017年2月到2020年9月期间到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2例实施低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为观察组,余下31例实施常规临床治疗,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的96.88%和对照组的74.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低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 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慢阻肺患者在稳定期并且有高风险时采用N-乙酰胱半氨酸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的慢阻肺稳定期高风险9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N-乙酰胱半氨酸治疗和使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EF指标、FEV1指标对照中,治疗组分别是373.84±39.11(l/min)、3.13±0.89(l),对照组分别是315.28±32.07(l/min)、2.31±0.77(l),(t=6.762,p=0.000),结果有差异。(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CQ量表评分对照中,治疗组是21.59±3.17(分),对照组是29.16±3.82(分),(t=7.48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慢阻肺患者在稳定期有高风险时采用N-乙酰胱半氨酸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N-乙酰胱半氨酸 稳定期 高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血清 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47例与正常组33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NT-proBNP),采用Pearson进行左心室肥厚与血清 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LVMI、NT-proBNP水平均比正常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NT-proBNP与LVMI呈正相关关系,r=0.6334。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血清 NT-proBNP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断可以采用NT-proBNP作为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血液透析 左心室肥厚 血清 N-末端脑钠素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治疗的前瞻性录入的163例抗NMDAR脑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出现运动障碍将患者分为运动障碍组(75例,46.0%)与非运动障碍组(88例,54.0%),于患者免疫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163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男性91例(55.8%),女性72例(44.2%),年龄26(19,34)岁。运动障碍组75例中,口面部肌张力障碍50例(66.7%)、肢体刻板动作45例(60%)、舞蹈样动作28例(37.3%)、偏身投掷动作9例(12.0%)、运动迟缓7例(9.3%)、震颤5例(6.7%)、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13例(17.3%)。与非运动障碍组患者相比,运动障碍组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分别为14.7%、3.4%)、免疫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5分(分别为76.0%、33.0%)、脑电图异常(分别为89.3%、77.3%)、腰椎穿刺压力增高(分别为53.3%、34.1%)、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分别为73.3%、51.1%)、脑脊液NMDAR抗体强阳性(分别为44.0%、25.0%)、收住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分别为60.0%、9.1%)、接受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分别为80.0%、40.9%)、血浆置换(分别为36.0%、3.4%)、免疫抑制剂治疗(分别为37.2%、17.0%)的比例更高,发病至开始免疫治疗天数更短[分别为20(10,33)、35(15,77)d],免疫治疗至开始好转天数更长(分别为34(20,60)、20(15,35)d),并且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预后与复发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半数抗NMDAR脑炎患者出现表现形式多样的运动障碍,运动障碍严重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经过积极的免疫治疗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运动障碍随着原发疾病治疗好转而好转。

  • 标签: 脑炎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 运动障碍 肌张力障碍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ABO亚型家系血清学和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该家系中α-1,3- 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新变异位点的特征。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3名家系成员血液标本,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表型检测,荧光PCR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通过对先证者ABO基因全编码区直接测序及第6、7外显子克隆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序列及单体型分析。结果先证者血型为AxB亚型,ABO血型基因分型为A/B。克隆测序结果显示A新等位基因在ABO*A1.02序列基础上存在第7外显子c.797_798 insT变异。家系调查发现,先证者及其姐姐新变异均遗传自其父亲。c.797_798insT新变异序列已注册基因数据库(MK125137)。结论α-1,3- 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第7外显子c.797_798insT新变异为可遗传变异,可导致A抗原表达减弱。

  • 标签: ABO血型 新变异 ABO糖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2019年诊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中合并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与预后。结果347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共有15例(4.3%)合并小脑共济失调,其中1例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8岁,从脑炎发病到出现小脑症状平均病程30.8 d,极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平均3.73分,脑脊液白细胞中位数28×106/L。15例患者均接受了一线免疫治疗,1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二线免疫治疗,9例患者接受了吗替麦考酚酯长程免疫治疗。随访时间7~66个月,末次mRS评分平均2.73分,预后良好者(mRS评分≤2分)6例(6/15)。结论抗NMDAR脑炎合并小脑共济失调者相对少见,此类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预后较差,应及时识别抗NMDAR脑炎患者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状,采用规范的免疫治疗方案和长程免疫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 标签: 脑炎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 小脑 共济失调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瓜氨酸化蛋白/多肽抗体(ACPAs)是RA特异性自身抗体。近年来研究发现,RA患者血清中还可以检测到针对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的自身抗体,该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RA的诊断。抗PAD4抗体与RA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相关,有望成为RA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抗PAD4抗体在RA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抗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抗体 瓜氨酸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误诊为精神障碍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8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误诊为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精神症状特征、病程特点、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收集121例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筛选出误诊为精神障碍的43例。43例患者中,16例(37.2%)存在前驱症状,所有患者均有精神行为异常(100%),其中癫痫发作32例(74.4%)、意识水平下降13例(30.2%)、不自主运动21例(48.8%)、记忆力下降15例(34.9%)、言语功能障碍8例(18.6%)、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中枢性低通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8例(18.6%),各种不同症状可能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或相继出现,症状完全缓解或只留下轻微肢体障碍者38例,遗留精神异常和癫痫发作反复入院者5例,复发率占11.6%(5/43)。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极易误诊为精神障碍,延迟治疗会导致病程延长,预后不良。

  • 标签: 抗NMDA受体脑炎 免疫介导 精神障碍 首发症状 误诊 精神科 临床研究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全脑炎。本病例报道的1例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患者伴有严重的发作性喉痉挛。17岁男孩因难治性精神行为症状和认知能力下降来诊。脑组织磁共振平扫和DWI未见异常。血清和脑脊液中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抗体阳性,证实了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诊断。住院期间该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发作性喉痉挛,导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反复应用免疫球蛋白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经治疗患者好转出院并接受门诊定期随访。报道该病例的目的旨在提高人们的认识,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可能表现出致命的发作性喉痉挛,需要紧急和积极的气道管理及免疫治疗。

  • 标签: 喉痉挛 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自身免疫性全脑炎
  • 作者: 孟晓妮 王皓 刘洪琪 徐希柱 宋曼殳 王友信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方法学平台,北京 100050,潍坊学院校医院医务部,山东潍坊 26106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埃迪斯科文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澳大利亚珀斯 WA6027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山东某高校新生亚健康状态(suboptimal health status,SHS)与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N-糖基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9月至11月于山东潍坊学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大学生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SHS评判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SHS组(50例)与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血浆IgG N-糖基组检测,获得24个糖基峰。IgG N-糖基组与SHS的关联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血浆IgG N-糖基作为SHS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结果由24个糖基峰构成的IgG N-糖基组中的GP17与SH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SHS人群GP17水平较高。基础模型的诊断效能(AUC)为0.826(95%CI:0.747~0.905,P<0.001);糖基模型的AUC为0.631(95%CI:0.519~0.744,P =0.002),基础模型纳入糖基变量后构建了联合模型,其AUC为0.848(95%CI:0.763~0.912,P<0.001),其诊断效能与基础模型相比呈现出提高的趋势。结论山东某高校新生SHS与IgG N-糖基组中的GP17水平存在关联,SHS人群GP17水平较高。

  • 标签: 亚健康状态 免疫球蛋白G N-糖基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当前测定多种药品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测定的结果相对准确,且效率颇高,因而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本文主要是研究了使用该方法来测定螺旋霉素中的N-亚硝基二甲胺,最终判断了该种测定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N-亚硝基二甲胺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螺旋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参与研究,共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对患者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9%VS81.08%),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N-乙酰半胱氨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反映心肾功能的综合生化指标,对各阶段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而言,NT-proBNP不仅仅是判断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独立敏感指标,更是监测病情早期变化、评价心功能的关键因素。本文现就CKD中NT-proBN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慢性肾脏病 N-端脑钠肽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组与自身抗体相关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疾病。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存在一定困难,因为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导致脑炎的临床表现可无特异性,且存在多重自身抗体时可导致临床表现变异与叠加。我们报道1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二肽基肽酶样蛋白抗体双重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供临床借鉴。

  • 标签: 脑炎 N-甲基-D-天冬氨酸 二肽基肽酶样蛋白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光敏聚酰亚胺作为一种十分优质的高分子材料,其被广泛用于微电子领域的绝缘层与保护层。在非光敏聚酰亚胺应用中,图形加工实施十分困难,而光敏聚酰亚胺的图形光刻工艺十分容易,这就引起聚酰亚胺应用领域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对光敏聚酰亚胺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光敏聚酰亚胺 研究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