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7基因(EGFL7)、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和8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中EGFL7和PTEN的表达。结果EGFL7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恶性胶质瘤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组(P〈0.01)。PTEN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相应降低(P〈0.01)。EGFL7与PTEN在各级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2,P〈0.01)。结论EGFL7基因可能直接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侵袭过程;PTEN基因突变或丢失、灭活导致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或减弱在胶质瘤的发生、侵袭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GFL7表达与PTEN表达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EGFL7高表达与PTEN表达下降在胶质瘤的浸润发展过程起协同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EGFL7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GFL7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探讨EGFL7及MVD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的EGFL7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八因子抗体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染色,结合Meta-Morph显微荧光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分析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EGFL7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期、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在正常膀胱组织均呈阴性表达,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EGFL7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P〈0.05)。EGFL7蛋白的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GFL7和MVD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EGFL7蛋白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protein 7EGFL7)基因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中低表达对其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宫颈癌细胞Hela分为实验组(Hela细胞转染EGFL7-siRNA)和对照组(Hela细胞转染Mock-si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中EGFL7 mRNA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两组细胞EGFL7蛋白的表达量;利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Hela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结果siRNA降低了人宫颈癌细胞Hela中EGFL7蛋白表达;对照组Hela细胞划痕愈百分率为74.1%±6.8%,EGFL7表达降低后宫颈癌细胞划痕愈合百分率为42.0%±4.9%,划痕愈合能力明显下降(P<0.05);Transwell细胞转移结果显示,对照组Hela细胞成功转移的细胞数量为179.24±20.01,而低表达EGFL7的Hela细胞成功转移的细胞数量为79.22±13.16,转染EGFL7-siRNA的细胞转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侵袭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成功转移的细胞数量为79.35±8.04,EGFL7-siRNA组成功转移的细胞数量为26.98±6.24,低表达EGFL7的Hela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低表达EGFL7的Hela细胞E-cad表达上调,MMP2/9蛋白的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EGFL7低表达会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EMT降低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迁移与侵袭能力。

  • 标签: EGFL7 宫颈癌 细胞转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在恶性脑膜瘤细胞及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恶性脑膜瘤细胞株(IOMM-LEE、CH157-MN)及正常人脑膜细胞系(HMC-140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反转录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EGFL7 mRNA及EGFL7蛋白在细胞株IOMM-LEE、CH157-MN和细胞系HMC-1400中表达,检测25例恶性脑膜瘤肿瘤组织及相应的瘤周正常蛛网膜组织、侵袭的颅骨组织中EGFL7 mRNA及EGFL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qRT-PCR、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人恶性脑膜瘤细胞株IOMM-LEE和CH157-MN中的EGFL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脑膜细胞系HMC-1400(P<0.05)。恶性脑膜瘤组织中的EGFL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瘤周正常蛛网膜组织(P<0.05);EGFL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侵袭颅骨组织、原发恶性脑膜瘤组织、瘤周正常蛛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依次递减(P<0.05)。结论EGFL7在恶性脑膜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呈高表达,且其高表达可能与恶性脑膜瘤侵袭相关。

  • 标签: 脑膜瘤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 侵袭 预后
  • 简介:摘要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与胃肠道肿瘤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胃肠道肿瘤与BMP7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BMP7的生物学特性和信号通路作一简单回顾,并对BMP7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其相关药物对肿瘤的治疗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胃肠道肿瘤
  • 简介:Psoriasin(S100A7)是一种分子量为22.9kD的同源二聚体蛋白,属于S100蛋白家族成员。通过与钙离子结合,参与细胞内外重要的生命活动。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q21.2-q22。Psoriasin(S100A7)蛋白最初是从银屑病异常增生的角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故称为Psoriasin,即银屑素。Psoriasin在异常增生的角化细胞、膀胱鳞状细胞癌和原位及浸润乳腺癌中表达上调。Psoriasin这种分泌和表达特征有可能作为膀胱鳞状细胞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候选标志物。

  • 标签: Psoriasin(S100A7) S100蛋白家族 钙结合蛋白 EF-手相
  • 简介:摘要泛素-蛋白酶途径可调节多种细胞过程,近年来以该途径为导向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异性蛋白7作为其调节泛素化动力学的关键成分——去泛素化酶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病毒复制、肿瘤、神经系统病变、炎症反应等多种疾病的相关蛋白调控。在过去十多年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疾病及其抑制剂研究,一些抑制剂已经初步显现出其对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意义。本文就特异性蛋白7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联和其抑制剂进行综述。

  • 标签: 泛素-蛋白酶途径 特异性蛋白酶7 肿瘤 炎症 抑制剂
  • 简介:摘要:人们健康的生活与炎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炎症是引发一些疾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证明,许多的细胞因子都是与炎症有着联系的,其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在人体中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例如,癌症、青光眼等一些病症的发生。本文主要是依据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在人体中的促炎功能进行研究。

  • 标签: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 促炎功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CM7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MCM7的表达。结果MCM7的表达从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到浸润鳞癌呈渐进性的增高,各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具显著性(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MCM7的表达从良性到癌呈渐进性增高,有助于区分宫颈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恶性肿瘤组织,在宫颈癌变的过程中具有早期的诊断意义,有助于临床评估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MCM7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农牧团场7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的现状,促进对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农牧团场7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检查,统计并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儿童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和贫血检出率。结果314名儿童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3.76±10.86)g/L,检测结果正常的儿童有283名,占总数的90.13%,贫血的儿童有31名,贫血率为9.87%。男童和女童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和贫血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岁儿童的血红蛋白平均值最低(120.77±11.02)g/L,贫血率最高(17.33%)。血红蛋白平均值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高,贫血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家长需要注重孩子的营养健康,预防贫血的发生,关注孩子的血红蛋白值,及早发现并及时纠正贫血。

  • 标签: 血红蛋白 农牧团场 7岁以下儿童
  • 简介:摘要信号蛋白(semaphorin)是一种以保守的氨基末端Sema信号域为特征的分泌蛋白和膜相关蛋白,由20多个成员组成,但只有一个糖磷脂酰肌醇(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的信号蛋白即信号蛋白7A (semaphoring 7A,Sema7A)。Sema7A参与了轴突生长、肺纤维化、骨稳态等诸多方面,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慢性炎性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特征,Sema7A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炎性反应进而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现就Sema7A在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心肌损伤等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信号蛋白7A 炎症反应 整合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迁移诱导蛋白7(MIG-7)、细丝蛋白A(FL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899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MMP-9、MMP-2、MIG-7、FL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MP-2、MMP-9、MIG-7表达水平分别为(481±69)ng/ml、(262±85)ng/ml、(156±23)ng/ml,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136±33)ng/ml、(191±21)ng/ml、(98±1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591、120.224、59.896,均P<0.01);结肠癌组织中FLNa表达水平为(19.5±3.2)ng/ml,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5.4± 8.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902,P<0.05)。结肠癌组织中MMP-9、MMP-2、MIG-7、FLNa表达水平与肿瘤长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高表达、MMP-2高表达、MIG-7高表达及FLNa低表达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MP-9、MMP-2、MIG-7低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5个月(95% CI 25~78个月)、56个月(95% CI 26~79个月)、54个月(95% CI 25~78个月),均长于高表达患者;而FLNa高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58个月(95%CI 27~80个月),长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MMP-2、MIG-7、FLNa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MP-9、MMP-2、MIG-7高表达和FLNa低表达均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结肠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迁移诱导蛋白7 细丝蛋白A 预后
  • 简介:本研究选择低温脱脂大豆粕为原料,提出并采用碱提酸沉膜分离法来分离7S和11S大豆球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鉴定分离纯度,并与传统的几种方法比较分离效果.结果表明,碱提酸沉膜分离法的分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所得的7S和11S大豆球蛋白的纯度可以分别达到75.5%和84.7%.

  • 标签: 7S 11S 大豆球蛋白 膜分离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外伤和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成型蛋白-7(BMP-7)在异位骨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外伤患者145例,按骨折类型分为单纯脑外伤组57例、单纯四肢骨折组48例、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40例,然后按14-16个月后髋、肩、肘、膝关节部位X线平扫是否存在异位骨化分为可见异位骨化组17例和未见异位骨化组128例。145例患者在骨折发生后0.5d、3d、15d、30d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选择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BMP-7蛋白的含量。结果21.05%的单纯脑外伤患者和41.7%的单纯四肢骨折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5)。伤后3d、15d、30d三种骨折类型患者血清BMP-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异位骨化组和无异位骨化组比较,伤后15d、30d患者血清BMP-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与健康组比较,其血清BMP-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伤后患者血清BMP-7水平随病程推移而增高(P〈0.05)。结论单纯脑外伤患者血清高浓度BMP-7是异位骨化的因素之一,其3d~30d时间点的浓度可以作为预防异位骨化的观察指标。

  • 标签: 骨成型蛋白-7 异位骨化 脑外伤
  • 简介:摘要: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而去泛素化酶在这种动态的蛋白质双向修饰调控系统内发挥重要作用。泛素特异性蛋白7(ubiquitin-specifific protease 7,USP7)作为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中成员最多的USPs(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家族内的一种,可以调控多种在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的稳定性,进而在DNA的损伤与修复、表观调遗传的调控、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等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USP7近年来在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去泛素化酶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病毒感染 肿瘤
  • 简介:摘要: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而去泛素化酶在这种动态的蛋白质双向修饰调控系统内发挥重要作用。泛素特异性蛋白7(ubiquitin-specifific protease 7,USP7)作为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中成员最多的USPs(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家族内的一种,可以调控多种在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的稳定性,进而在DNA的损伤与修复、表观调遗传的调控、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等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USP7近年来在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去泛素化酶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病毒感染 肿瘤
  • 简介:宝安凤凰社区有望“农地入市”深圳宝安区凤凰社区将成为我市首个原深圳“农村土地”入市试点,该宗地块位于深圳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毗邻深圳机场和广深一级公路,用地面积14568平方米。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实现挂牌出让。

  • 标签: 深圳机场 农地入市 农村土地 一级公路 用地面积 挂牌出让
  • 简介:摘要通过探究CUL7、CCDC8蛋白在0~4周龄正常小鼠胫骨生长板的表达位置变化和表达量的变化,明确CUL7、CCDC8蛋白在正常小鼠胫骨生长板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UL7、CCDC8蛋白在0~4周龄正常小鼠胫骨生长板中的表达位置及表达量的变化。CUL7蛋白在0~4周的小鼠胫骨生长板静止带、增殖带和肥大带胞质和胞核中均有表达。CUL7蛋白在生长板各带中的表达量和总表达量,都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F=369.61,P<0.001)。CUL7蛋白的表达量在增殖带下降最为显著,其次是静止带、肥大带。CCDC8蛋白0~2周主要在生长板的增殖带和肥大带胞质和胞核表达,3~4周主要在肥大带胞质和胞核表达。增殖带中的CCDC8蛋白表达量随着周龄的增加而下降,肥大带中的CCDC8蛋白表达量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加(F=453.67,P<0.001)。生长板中总的CCDC8蛋白表达量随着周龄的增加而下降。CUL7、CCDC8蛋白总量都随着周龄增加表达量减少,提示CUL7、CCDC8蛋白可能有促进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 标签: CUL7 CCDC8 生长板 3M综合征
  • 简介: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大类锌依赖性内肽酶家族,主要由结缔组织合成,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影响正常组织的再生和重建,参与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是该家族中结构最小的成员,在身体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如甲状腺、乳腺、肺部、消化道、生殖系统、肝胆系统等。近年来,MMP-7在肝胆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MMP-7不仅在肝胆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和侵袭过程中高表达;在肝脏纤维化、胆道闭锁等疾病中也异常升高,甚至可以作为胆道闭锁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肝胆疾病 胆道闭锁
  • 简介:目的观察转染人骨形成蛋白-7(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BMP-7)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与胶原膜(BME-10X)复合培养后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将hBMP-7基因转染Beagle犬BMSC,与胶原膜复合培养后,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取材,HE、Mallory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异位成骨能力。结果各组均有不同程度Ⅰ型胶原的表达,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显著高于单纯膜组,转染组又显著高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转染了hBMP-7基因的BMSCs具有更强的异位成骨能力,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 标签: 基因转染 骨形成蛋白-7 骨髓基质细胞 胶原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