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Catquest 9SF-CN量表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人群的反应度,并结合校标法和分布法确定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MCID)。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213例白内障术前患者进行Catquest 9SF-CN量表调查。术后1~3个月对来院复查的患者再次进行量表调查和7个选项的校标条目调查。分析量表的天花板和地板效应,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量表得分和视力的差异,采用效应值、标准化反应均数和变化率3个指标联合评估量表的反应度。然后根据术前视力、术前并发症(有/无)和术眼数量(单眼/双眼)分组,计算手术带来的得分变化。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术前视力分组)或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并发症或者术眼数量分组)分析组间差异。分布法通过1个效应值、1个测量标准误和1/2个得分变化标准差估算MCID,校标法通过校标选项和得分变化的线性回归分析估算MCID,最后根据平均值法确定取值。结果:共144例完成Catquest 9SF-CN量表的随访调查。量表术前的天花板和地板效应为4.2%,术后提高至17.4%。手术带来的量表总得分变化为11.0±7.9,logMAR视力变化为0.4±0.4,两者有相关性(r=0.30,P<0.001),且各自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视力=13.44,t得分=16.75,P<0.001)。量表的效应值、标准化反应均数和变化率分别是1.71、1.40、44.46%。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根据术前视力分成3组,或者根据术眼数量分成2组后,组间的得分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并发症分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04)。分布法中1个效应值、1个测量标准误和1/2个得分变化标准差估算MCID分别为1.71、2.12、3.96分。校标法中量表得分变化和校标条目选项呈负相关(r=-0.35,P<0.001),回归公式中的β系数为3.74,用来估计MCID值。结合分布法和校标法取平均值得到最终MCID值2.88分。结论:Catquest 9SF-CN量表适用于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在中国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反应度良好,并建立了MCID值2.88分作为应用参考。

  • 标签: 白内障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最小临床重要差异 国人白内障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简表
  • 简介:摘要: K 4 [Fe(CN) 6 ] 结构稳定,毒性小,是绿色氰化物源,具有工业实用性、反应稳定性和廉价性。文中介绍了以 K4 [Fe(CN) 6 ] 为氰源的卤代烃、芳酰卤、醛酮和羧酸的氰化反应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 K4 [Fe(CN) 6 ] 在氰化反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在氰化反应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K 4 [Fe(CN) 6 ] 氰化反应 催化剂 环境友好型 绿色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示踪剂用于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手术指导及对术后复发风险预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手术的cN0期PTMC 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常规组(53例)和示踪组(53例),示踪组术中采取淋巴示踪剂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常规组未使用淋巴示踪剂,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淋巴结切除平均数和转移平均数以(±s)显示,采取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示踪组淋巴结切除平均数和淋巴结转移平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淋巴结转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提示,年龄≥45岁、肿瘤大小≥0.5 cm、肿瘤突破被膜是影响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示踪组与常规组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3.77% vs. 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组无复发,常规组1例患者复发。结论应用淋巴示踪剂能提高cN0期PTMC患者淋巴结检出率;同时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突破被膜是影响cN0期PTM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纳米管,碳 复发 淋巴转移
  • 作者: 郑王虎 李超 孙荣昊 税春燕 汪旭 何天琪 蔡永聪 宁玉东 姜健 覃纲 周雨秋 刘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成都 61004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泸州 646200,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成都 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成都 610041;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61004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泸州 646200
  • 简介:摘要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主要的转移方式,其中,中央区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常见转移区域,文献报道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4.1%~64.1%。目前国际上,在术前评估颈部淋巴结为阴性(cN0)的PTC手术治疗过程中,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行预防性颈清扫尚存争议。中央区淋巴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可以根治区域淋巴结,但是同时会显著提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关于中央区淋巴结亚区的研究逐步增多,目的在于让我们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PTC患者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个体化治疗。淋巴结亚区研究对详细认识肿瘤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为PTC患者CLND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回顾和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cN0 PTC是否行预防性CLND的现状,中央区淋巴结及其亚区的解剖范围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PECT/CT淋巴显像检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前哨淋巴结(SL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16例淋巴结阴性(cN0)期PTC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年龄(47.0±8.4)岁,于手术前行99Tcm-硫体胶(99Tcm-SC)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检测SLN。手术中使用γ探测仪探测放射性"热点"。将手术切除的SLN及颈部清扫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6例患者术前99Tcm-SC平面显像检出SLN 14例,检出率为87.50% (14/16)。术前99Tcm-SC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分别检出31枚和35枚SLN。术中γ探测仪探测到SLN 13例,共计37枚,检出率为81.25% (13/16)。γ探测仪探测SLN数目与SPECT/CT淋巴显像数目有4例不一致,12例一致,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75% (12/16)。病理结果显示,15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占93.75% (15/16)。SPECT/CT检测SLN的灵敏度为86.67% (13/15 )、准确率为81.25% (13/16)、假阴性率为13.33% (2/15)。结论术前SPECT/CT淋巴显像能有效探测cN0期PTC患者的SLN,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 标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前哨淋巴结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cN0期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出现颈部VI区(中央区)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风险因素,进而决定是否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0例cN0期PTM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阳性)组和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non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Non-CLNM)(阴性)组,运用SPSS 18.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00例cN0期PTMC中,CLNM为142例。性别、肿瘤最大径、是否腺外侵犯、边界、有无钙化、肿瘤单发或多发、纵横比、有无血流是cN0期PTMC患者发生CLNM的风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P=0.014)、肿瘤最大径≥0.5 cm(P=0.03)、肿瘤腺外侵犯(P=0.003)、边界不清(P=0.032)、有钙化灶(P=0.009)、纵横比≥1(P=0.001)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男性患者、肿瘤边界存在不清,肿瘤大小≥0.5 cm、肿瘤生长存在侵犯突破腺体、肿瘤病灶中合并有钙化灶存在、肿瘤病灶垂直生长(纵横比≥1)的cN0期PTM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22例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RAFV600E突变阳性与PTMC患者CLNM的相关性。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22例PTMC患者94例(42.3%)存在CLNM;肿瘤大小、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生CLNM的风险更高;BRAFV600E突变(OR=2.445,95%CI:1.557~3.840)是影响CLNM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具有较高的CLNM,BRAFV600E突变阳性时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BRAFV600E突变可有效预测cN0期PTMC患者是否存在CLNM。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腺癌,乳头状 淋巴转移 BRAFV600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及超声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4265例,纳入双侧甲状腺叶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与无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5例cN0患者中28.3%(75/265)出现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ont-CLNs转移组较非转移组发生微钙化的比例更高(84.1% vs 53.2%),病灶更大(69.3% vs 51.6%),病理被膜受侵率更高(82.6% vs 61.5%),单发病灶比例更高(43.1% vs 25.9%),患者年龄更小(90.7% vs 7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6.901、6.775、7.197、5.062,P<0.001、-0.009、0.009、0.007、0.024)。然而性别、结节的囊实性、内部回声、血流以及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差异与无Cont-CLNs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微钙化(OR=3.768,P=0.003)及被膜受侵(OR=2.673,P=0.042)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钙化及病理被膜受侵是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为c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以期减少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检查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应用于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踪剂组(76例)和常规组(77例),其中踪剂组接受术中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并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常规组接受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采用SPSS 21.0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采用χ2检验;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淋巴结检出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踪剂组人均清扫淋巴结数量为(9.3±2.3)枚、淋巴结检出阳性率95.1%,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踪剂组在术后1 d、3 d、术后3个月血钙和PTH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踪剂组甲状旁腺受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踪剂组复发率(15.8%)明显低于常规组(29.9%), P<0.05。两组组内复发与未复发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24个月总生存率为91.5%,不同淋巴结清扫数量与生存预后无相关性。体重指数、淋巴结平均直径、医师经验是纳米碳示踪剂检出淋巴结清扫数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能够明显增加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同时对预防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纳米管,碳 淋巴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cN0T1/T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