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药学服务在急性 ACS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本次选择了在 2019 年 5 月至 2019 年 11 月的 70 例 细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为研究对象,把这些 患 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35 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治疗方式,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法治疗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及抗缺血等治疗)。 观察组 :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 。 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治收缩压 /舒张压情况、两组复诊率 (再住院率 )情况、两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得出结论。 结果: ① 观察组在出院 12 个月后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分别为 128.23±11.58 、 76.57±9.63 ,对照组在出院 12 个月后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分别为 131.25±12.57 、 71.57±6.12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 观察组在出院 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后的复诊率分别为 2.86% 、 2.86% 、 5.71% ;对照组在出院 3 个 、 6 个月 、 12 个月后的复诊率分别为 5.71% 、 11.43% 、 17.14%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③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费用、药占比分别为 9.36±4.12 、 6934.547±4958.36 、 26358.71±16574.25 、 30.47±13.57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费用、药占比分别为 13.57±6.75 、 10 124.24±7 415.52 、 35200.25±23014.47 、 35.37±16.62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有利于提升疾病 急性ACS二级预防水平。因此有必要推广该治疗模式。

  • 标签: 药学服务 二级预防 作用 急性 ACS
  • 简介:摘要 :本文简述了化工 某厂 ABB 厂家的 ACS1000 变频器发生“超频”的原因分析和故障处理,以及变频器送至工艺 DCS 的故障跳闸信号和报警信号的回路改造。通过故障的处理和回路改造,确保了设备的平稳运行,满足了生产的需求。

  • 标签: 超频 报警信号 故障停车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药学服务在急性 ACS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本次选择了在 2018年 5月至 2018年 11月的 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3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治疗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法治疗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及抗缺血等治疗)。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治收缩压 /舒张压情况、两组复诊率 (再住院率 )情况、两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得出结论。结果:①观察组在出院 12个月后收缩压 (mmHg)、舒张压 (mmHg)分别为 128.23±11.58、 76.57±9.63,对照组在出院 12个月后收缩压 (mmHg)、舒张压 (mmHg)分别为 131.25±12.57、 71.57±6.12。(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在出院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后的复诊率分别为 2.86%、 2.86%、 5.71%;对照组在出院 3个 、 6个月 、 12个月后的复诊率分别为 5.71%、 11.43%、 17.14%。(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费用、药占比分别为 9.36±4.12、 6934.547±4958.36、 26358.71±16574.25、 30.47±13.57;对照组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费用、药占比分别为 13.57±6.75、 10 124.24±7 415.52、 35200.25±23014.47、 35.37±16.62。(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有利于提升疾病急性 ACS二级预防水平。因此有必要推广该治疗模式。

  • 标签: 药学服务 二级预防 作用 急性 AC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ACS患者为对象,按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治疗情况,分析两组护理流程缺陷情况,并采用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总体缺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项目记录遗漏、单病种知识欠缺、分诊经验欠缺、处理流程欠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主诉误判、既往服药史遗漏、主观隐瞒病史、护患沟通欠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服务可及性、质量及安全维度评分及总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环境设施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能为ACS患者争取更多宝贵救治时间,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诊救治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ACS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时间(15.46±8.65)min、进入手术治疗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的超高危界定标准对住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降脂治疗需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CS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合作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该项目是一项基于病例的注册登记研究,在全国158家三级医院和82家二级医院连续入选住院ACS患者,系统地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本研究纳入该项目2014年11月至2019年7月入选的所有ACS患者,分析超高危ACS患者的比例和特征,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水平和距离新LDL-C目标值的差距,以及出院时患者接受降脂治疗的强度和联合用药的情况。结果共纳入104 516例ACS住院患者,其中75.1%(78 527/104 516)的患者符合CSC专家共识提出的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标准,需要达到新的LDL-C目标。在超高危患者中,21.2%(16 651/78 527)的患者发生过≥2次严重ASCVD事件,78.8%(61 876/78 527)的患者发生过1次严重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超高危患者入院时LDL-C水平为(2.8±1.0)mmol/L,且93.4%(73 307/78 527)的患者入院时LDL-C水平≥1.4 mmol/L,未达到1.4 mmol/L目标值的患者LDL-C距目标值的中位距离为1.3(0.8,2.0)mmol/L。如果将患者入院时的LDL-C水平降低50%,预计有55.6%(43 632/78 527)的超高危患者LDL-C水平可以达标。在40 875例收集了出院处方中他汀类药物及剂量信息的患者中,93.5%(28 004/29 947)的超高危患者出院时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其中95.1%(26 632/28 004)的患者接受他汀单药治疗,91.1%(25 501/28 004)的患者接受中等强度治疗。结论约3/4的住院ACS患者属于超高危患者,9/10的患者入院时LDL-C水平高于新的LDL-C降脂目标,目前临床常规实施的降脂治疗措施和新的降脂治疗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风险评估 超高危 LDL-C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根据监测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CYP2C19基因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快代谢型组、中代谢型组和慢代谢型组)。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卒中和出血等。将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缺血性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定义为联合血栓事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和CYP2C19基因型对联合血栓事件、心原性死亡和出血的影响。结果共入选1 696例患者,年龄(59.4±9.6)岁,男性1 280例(75.5%)。氯吡格雷抵抗组471例(27.8%),氯吡格雷非抵抗组1 225例(72.2%);慢代谢型组218例(12.9%),中代谢型组668例(39.4%),快代谢型组810例(47.8%)。中位随访时间13.3个月,失访率为7.7%(131/1 696)。与氯吡格雷非抵抗组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7.6%(36/471)比5.1%(62/1 225),P=0.041],而出血[13.2%(62/471)比17.9%(219/1 225),P=0.020]、小出血[11.5%(54/471)比15.8%(194/1 225),P=0.022]的发生率较低。在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绞痛、支架内血栓、缺血性卒中及大出血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CYP2C19基因型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是联合血栓事件(OR=2.334,95%CI 1.215~4.443,P=0.016)及出血事件(OR=0.481,95%CI 0.174~0.901,P=0.023)的独立影响因素。CYP2C19基因型不是联合血栓事件、心原性死亡和出血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对于PCI术后的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可增加联合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但出血风险也相应降低;CYP2C19基因型不是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抵抗 CYP2C19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1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 92例与对照组 9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试验组给予替格瑞洛,对比两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17 %,对照组为 15.22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试验组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提高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1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 92例与对照组 9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试验组给予替格瑞洛,对比两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17 %,对照组为 15.22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试验组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提高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