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尾部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骶尾部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藏切除+袋形缝合术,15例行藏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结果18例行藏切除+袋形缝合术经一次手术治愈。15例行藏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均痊愈,其中5例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或坏死延迟愈合,均经常规换药引流后愈合。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愈合时间较切除+袋形缝合术短[(19±7) d比(37±12) d,t=6.556, P<0.01]。袋形缝合术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5.6%,Limberg皮瓣转移术组术后无1例复发,2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袋形缝合术均可有效治疗,对于复杂性和复发病例尽可能选择皮瓣转移技术。

  • 标签: 藏毛窦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 切口敞开术 联合微波 治疗骶尾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46 例骶尾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3 例。实验组行 切口敞开术,术后给予微波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同实验组,仅不给予微波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随访 6 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切口敞开术 联合微波 治疗骶尾部临床效果良好,切口愈合快,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切口敞开术 藏毛窦 微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菱形皮瓣(Limberg皮瓣)转移修复与直接缝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及普通外科收治76例,男69例,女7例;年龄16~40岁,平均22岁。用Limberg皮瓣转移修复与直接缝合两种手术方法,其中37例为菱形切除后Limberg皮瓣转移;39例为直接缝合术。术后随访1~2年,分别就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4项指标进行统计检验。结果Limberg皮瓣组和直接缝合组手术时间均1.5 h,住院时间均1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mberg皮瓣组37例患者中35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出现皮肤开裂及感染等并发症;直接缝合组39例患者,16例未出现并发症,23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239, P=0.000)。Limberg皮瓣组37例仅1例复发;直接缝合组39例有9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921, P=0.000)。结论Limberg皮瓣转移术治疗切口愈合好、并发症少、复发少。

  • 标签: 藏毛窦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Limberg皮瓣
  • 简介:摘要探讨骶尾部术后复发并发骶尾骨骨髓水肿的治疗效果,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术后换药,骶尾部伤口于术后24天愈合,术后42天复查MR,骶尾骨骨髓水肿明显消退,随访1年,患者无不适,骶尾骨未见骨髓水肿。

  • 标签: 藏毛窦 骶尾骨 骨髓水肿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4例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创面部分闭合在治疗中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术中应用亚甲蓝引导,彻底切除病灶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创面部分闭合治疗可安全应用于骶尾部的治疗,并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 标签:
  • 作者: 李婉迪 栾杰 穆大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北京 100144;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外一科,北京 10010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北京 100144
  • 简介:摘要(潜)疾病是一种多发于骶尾部皮下软组织的慢性囊肿或道,因在我国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同时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者往往需要根据病情作大范围的组织切除。随着非中线缝合的手术效果被广泛认可,皮瓣成形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回顾了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重点叙述了手术治疗的应用现状与进展,总结了部分文献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建议。

  • 标签: 藏毛窦 外科皮瓣 骶尾部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并评估一种乙状后入路开颅过程中快速准确定位横乙状连接处(TSSJ)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至10月经乙状后入路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静脉减影,结合后处理明确横乙状交界处在颅骨上的投影,术中在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随即扩大骨窗显露;对照组(31例)使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星点"钻孔开颅。评价2组开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长度、开颅时间、骨窗大小短于或小于对照组,分别为(6.8±0.5)cm比(8.0±1.5)cm、(37±8)min比(45±15)min、(8.7±1.2)cm2比(10.2±2.4)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开关颅出血量、静脉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颈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63%比38.71%;P=0.04)、切口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6±1)d比(9±2)d;P=0.01]。结论使用乙状后开颅方法,"关键孔"中心应位于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较传统的以"星点"为标志开颅方法,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切口疼痛缓解时间。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桥小脑角区 开颅 乙状窦后 骨性标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上颌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上颌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以及口腔外科诊治的行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患者共53例种植体,根据文献报道的纳入标准,分为三组,可进行上颌底提升术的伴上颌囊肿者为囊肿组共17例,可进行上颌底提升术的伴有慢性上颌窦炎者为炎症组共15例,上颌内无明显炎症或囊肿者为正常对照组共21例。术前记录上颌黏膜厚度,上颌底剩余牙槽骨高度(RBH),术中记录有无上颌黏膜撕裂、破裂。术后7 d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在修复后12个月记录分析上颌内成骨高度(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BH)、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BL)、上颌囊肿变化或上颌黏膜增厚情况。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术后急性感染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中Fisher精确检验,三组间的上颌黏膜厚度、上颌内成骨、边缘骨吸收等指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术前、术后囊肿直径和上颌黏膜厚度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三组病例术中均未出现上颌黏膜撕裂。囊肿组2例、炎症组3例、对照组1例出现术后急性上颌窦炎,三组间急性炎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049,P = 0.352)。三组病例均无术后上颌积血、积液等情况。修复后12个月,囊肿组SBG为(8.09 ± 1.20)mm,炎症组SBG为(7.17 ± 1.18)mm,对照组SBG为(7.36 ± 1.41)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09,P = 0.100);囊肿组ABH为(1.94 ± 1.34)mm,炎症组ABH为(1.40 ± 1.12)mm,对照组ABH为(2.10 ± 1.30)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382,P = 0.261);囊肿组MBL为(0.53 ± 0.70)mm,炎症组MBL为(0.47 ± 0.92)mm,对照组MBL为(0.48 ± 0.67)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118,P = 0.889)。囊肿组术后囊肿直径[(2.35 ± 3.51)mm]较术前的囊肿直径[(8.41 ± 3.04)mm]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16,P<0.001)。炎症组术后黏膜厚度[(6.27 ± 2.15)mm]较术前厚度[(5.27 ± 1.58)mm]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62,P = 0.023)。结论伴上颌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上颌窦 囊肿 上颌窦炎 牙种植 即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发展民族特色体育教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结合体育局的一些研究资料,以及本人对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体育教学的实地考察,发现体育教学与前些年相比具有明显的提升,民族特色性逐渐增强,师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影响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体育进一步发展。[1]本文将对区体育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来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建议,促进我国体育教学全面均衡进步。

  • 标签: 藏区体育 体育教学 均衡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颈部母细胞癌影像表现一例。患者男,36岁,CT表现为左侧颈部皮下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呈快进快出型。MRI表现为左侧颈部皮下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其内多发类圆形出血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其内纤维分隔延迟强化。病理诊断为母细胞癌。

  • 标签: 毛母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古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家族舞蹈,原始古朴。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土家族先民在远古时期的信仰、生产和生活,它是舞蹈的“活化石”。我们应该对古斯舞蹈进行挖掘搜集,梳理剖析,把舞蹈中所展现的土家先民的古朴风貌真实、准确地发扬下去。在其传承与发展中要掌握好平衡,如果融合了太多现代元素,可能会使其失去古朴风格,应保留古斯舞蹈的精髓,去除糟粕,在今后还需要不断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发现左眼内眦灰褐色肿物半年患者就诊眼科,行左眼眼睑肿物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肿物囊壁由角化的层状鳞状上皮构成,内部由胞质丰富淡染的毛发上皮细胞组成,内部有多个角囊肿形成,诊断为左眼睑鞘棘皮瘤。术后随访2年未复发。(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27-22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蝶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水平。方法收集并回顾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病理确诊的5例蝶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结果5例患者中,1例以头痛首诊于神经内科,2例以眶周胀痛首诊于眼科,2例以嗅觉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咽异物感等鼻部症状首诊于耳鼻喉科。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头颈部手术外伤史,均行鼻窦CT和增强MRI检查,怀疑恶性者行ECT检查,明确无远处转移病灶和手术禁忌,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下行蝶开放术,其中3例辅助影像导航系统。术后病理回报1例脊索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浆细胞瘤,1例低分化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局灶恶变。脊索瘤、腺样囊性癌、低分化癌及内翻性乳头状瘤局灶恶变术后转入肿瘤科行放化疗,浆细胞瘤单纯手术,因个人原因未进一步治疗,术后随访16~50个月,随访截止于2018年10月1日,低分化癌患者随访12个月出现肝转移死亡,其余4例均生活良好,继续随访中。结论蝶原发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就诊时很多已属晚期。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的制定有重要作用,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蝶窦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冠状静脉扩张的超声诊断方法和思路。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4月进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显示冠状静脉扩张的孕妇43例设定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产检冠状静脉正常孕妇43例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胎儿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胎儿冠状静脉特点。结果: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冠状静脉矢状切面面积逐渐增大;研究组胎儿的冠状静脉矢状切面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

  • 标签: 产前检查 冠状静脉窦 扩张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肝阻塞综合征(HSOS)是肝血、肝小叶中央静脉和/或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以肝损伤和急性窦性门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大多数HSOS为轻型经过,但严重患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病死率高达70%~80%。因而尽早识别HSOS,并给予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现介绍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HSOS的标准,包括改良Seattle标准、Baltimore标准和"南京标准",并对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改良Seattle标准 Baltimore标准 "南京标准" 综述
  • 简介:摘要:普光气田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气田。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勘探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普光地区气具有埋藏深、温度高和含酸性腐蚀气体的特点,认清气地质特征,可以指导该类气的开发。

  • 标签: 普光地区 构造 地层划分 裂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扶贫战略导向下,关注区教育发展十分必要。深入分析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明确目前藏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育人内容、方法、师资队伍、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与创新,从而推动区教育工作在全新环境下实现创新发展。

  • 标签: 藏区教育 多元发展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