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患者左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以及窦性心律组,持续性房颤组有37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有30例患者,窦性心律组有31例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在入院以后,经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以及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在年龄与身高、体重以及疾病构成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在P波离散度以及P波最大时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患者的心房异质性与心房电传导时限都远远低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

  • 标签: 左心房重构 心房颤动 临床研究
  • 简介:【 摘要】 心病重构可导致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又会加重心房重构,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对心房重构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控制病因,进行早期的诊断与干预,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心房重构 常见病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昼夜不同时间对犬行右心房快速起搏(RAP)观察其对心房颤动(房颤)诱发情况及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18只杂种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白天起搏组(D组)、夜间起搏组(N组)和对照组(C组),各6只。其中,D组起搏时间为6:00至18:00,N组为18:00至次晨6:00,C组为装入起搏器不起博。所有犬饲养8周后测定其心率变异性(HRV)、各部位不应期(ERP)及房颤诱发情况,同时测定血清及心房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乙酰胆碱(ACh)水平,心房组织中交感神经(TH)和副交感神经(ChAT)的表达情况,以观察昼夜心房刺激对炎性因子及神经重构的影响。结果8周后,D组和N组HRV各参数除低频(LF/HF)外均显著高于C组,且D组亦明显高于N组,而C组中HRV各参数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各部位ERP均显著低于N组,ERP离散度(dERP)则高于N组[(27.33±5.16)ms对(17.67±6.86)ms,P<0.05];与C组比较,N组各部位ERP均较低且dERP较高[(17.67±6.86)ms对(9.50±3.27)ms,P<0.05]。D组的房颤诱发率显著高于N组和C组[(70.37%±18.14%)对(46.30%±19.14%),(11.11%±0.99%),均P<0.05]。与N组和C组比较,D组犬RAP可明显升高ChAT、TNF-α和IL-6,降低TH和ACh水平。结论长期间断白天心房RAP较夜间RAP更易诱发犬心房重构和神经重构,进而促进房颤发展。

  • 标签: 心房颤动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电重构 昼夜节律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房颤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房颤组按照疾病特征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9例),持续性房颤组(51例)和永久性房颤组(54例)3个亚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左房内径、血清MIF、Ⅰ型CP(PICP)、Ⅲ型NP(PⅢNP)水平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组及房颤各亚组左房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亚组间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左房内径增大,且阵发性房颤组显著小于持续性房颤组与永久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永久性房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房颤组及房颤各亚组血清MIF、PICP及PIII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亚组间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MIF、PICP及PIIINP水平增加,且3亚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相关性分析,左房内径与血清MIF、PICP、PIIINP水平均呈正相关(rMIF=0.7050,rPICP=0.6954,rPIIINP=0.6816;P<0.01)。结论MIF、PICP、PIIINP可能通过参与房颤患者心房结构的改变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 标签: 房颤 心房重构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Ⅰ型CP Ⅲ型NP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来一项关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指出,高龄、吸烟、肥胖、高血压、左心房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等容易促进房颤的发生[1].中国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房颤患病率为0.77%,根据我国标准人口构成校正后为0.61%,若按目前我国13亿人口计算,我国房颤人数接近800万[2].房颤可以造成心排血量减少、心室率过快或过慢,可加重心肌缺血及恶化心功能,此外房颤所致附壁血栓脱落还可引起体循环栓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肌电重构 心肌结构重构 心肌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MI)后心房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开胸后结扎前降支制作兔MI模型,24h后将存活兔分为心肌梗死组(MI,n=7)、药物干预组(Rt,n=8),并设假手术组(S,n=9)。瑞舒伐他汀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心房自主神经分布改变,检测心房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TH与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增加,TH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药物干预组TH与CHAT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减少,TH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MI后心房神经重构具有抑制效应。

  • 标签: 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 心房神经重构
  • 简介:目的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左心瓣膜置换术的二尖瓣或双瓣(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于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随访,93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38例为窦性心律,55例为心房颤动。超声测量并计算左、右心房容积(LAV、RAV)、左、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RVEF),按照测量时间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术后窦性心律组(SR组)和心房颤动组(AF组)患者左、右心房容积均较术前减小(P〈0.05);手术前后AF组的左、右心房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大于sR组(P〈0.05)。结论二尖瓣或双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较窦性心律患者重,术后左心功能和双房大小的恢复较窦性心律患者差。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室复建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房大小对瓣膜置换联合左心房后壁"X"型射频消融术后消融疗效,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二尖瓣病损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16例,按左心房大小(前后径60 mm为标准)分组,行瓣膜置换联合左心房后壁"X"型射频消融术,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中除房颤类型、性别、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外,其余临床资料、手术及围手术期各指标小左心房组均优于大左心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小左心房组均高于大左心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左心房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左心房前后径变化率均高于大左心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时间点,小左心房组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值均低于大左心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左心房会降低瓣膜置换联合心内直视射频消融患者术后的窦性转复及维持率,有更差的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恢复,术前充分评估左心房大小有助于判断预后。

  • 标签: 左心房 瓣膜置换 心房颤动 "X"型射频消融 转复率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房颤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既往大量研究阐明了增龄、心房衰老与房颤的相关性。本文将系统从心房衰老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讨论其通过电重构、结构重构、钙稳态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改变,调控房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针对以上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的特异性干预策略,望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衰老 电重构 表观遗传 病理生理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包括血栓栓塞性脑卒中、心力衰竭、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研究表明,心房的自主神经重构、电重构心房结构重构共同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其中心房内在自主神经重构在房颤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他汀类药物对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他汀类药物不但可以改善心力衰竭后心房结构重构和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的过度分布,还对房颤等房性心律失常具有防治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就心房自主神经重构与房颤发生的关系,以及他汀类药物对房颤及心房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房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 自主神经重构 他汀
  • 简介:父亲去世时,我正在北京上大学,寒假回到家,才知道父亲去世已一个多月了。可我没办法相信这是真的,父亲一直睡的炕的一角,那盖了好多年的蓝底白花的棉被,依旧整齐地叠放着,上方的墙上,依旧挂着父亲那熟悉的白顶帽,一切的一切与我走时的情景一样,只是我第一次没听到父亲呼唤我的声音。平时极其狭窄的房间,一下子变得那么宽大,父亲的气息无处不在。觉得父亲像平常一样,出门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去了,不知哪一天会突然回来的……如今,父亲离世已三十多年了,时间如一枝羽箭,恍如昨夕……父亲终究没有回来。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心房扑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心房调搏及介入治疗,I型房扑射频消融是首选方法,成功率达到83%~96%。房颤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消除诱因、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维持和预防栓塞。

  • 标签: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扩大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30例,其中慢性心房颤动伴左心房扩大患者60例,慢性心房颤动左心房无扩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食管超声检测患者左心房大小,并观察是否形成血栓。根据食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30例和无血栓组100例,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大组患者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8例(30.0%)高于左心房无扩大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2例(17.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很有可能导致其心肌收缩力下降,提高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几率,是诊断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房颤 心房扩大 心房血栓
  • 简介:历时五天的沈阳第五届房产交易展示会已落下了帷幕,人们再次看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场景。据了解,此次展会的规模和新楼盘的数量都大大超过往届,布展面积达20000m^2,汇集参展单位203家,参展楼盘159座,展销面积1338万m^2,最大户型达到670m^2,最小户型40m^2。同时,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力度比往届亦有增加,组织工作在几年

  • 标签: 房地产业 沈阳市 房屋价格 小康社会 国民收入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左心功能的研究多集中于左心室功能的研究,随着对心脏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左心房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左心房功能的损害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及危险因素[1],左心房大小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级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因此,早期准确、可靠地评价左心房功能及大小对临床有重要价值。左心房追踪技术(leftatrialvolumetrackingmethod,LAVT)是近年来研发的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全面快捷地评价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本研究对LAVT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左心房功能 临床研究 追踪 心血管疾病 早期表现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除外心脏瓣膜病引起的房颤患者500例,根据有无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62例和非血栓组438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PMP)水平,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结果血栓组患者PMP[(4.81±0.64)×105/mL]、hs-CRP[(2.02±0.37)mg/L]、D-D[(1.34±0.16)mg/L]、Fg[(4.38±0.69)g/L]、vWF[(145.31±14.62)ng/mL]均高于非血栓组[(3.67±0.58)×105/mL、(1.51±0.24)mg/L、(1.08±0.12)mg/L、(3.46±0.71)g/L、(122.16±12.31)ng/mL](t=14.296、14.487、15.257、9.582、13.523,均P<0.05)。血栓组LAD[(59.02±9.74)mm]高于非血栓组[(61.23±9.53)mm](t=4.085,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OR=2.624,95%CI:1.012~1.067,P=0.011)、持续性房颤(OR=3.426,95%CI:2.014~5.691,P<0.001)、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OR=1.702,95%CI:1.357-2.002,P<0.001)、PMP(OR=1.562,95%CI:1.124~1.968,P<0.001)、hs-CRP(OR=1.486,95%CI:1.077~2.043,P=0.013)、D-D(OR=1.765,95%CI:1.126~2.031,P<0.001)、Fg(OR=1.637,95%CI:1.077~2.043,P<0.001)、vWF(OR=1.812,95%CI:1.242~2.238,P<0.001)、LAD(OR=1.094,95%CI:1.043~1.152,P<0.001)为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房颤(OR=3.361,95%CI:1.658~6.543,P<0.001)、CHA2DS2-VASc积分(OR=1.721,95%CI:1.242~2.065,P=0.002)、PMP(OR=1.173,95%CI:1.086~3.981,P=0.016)为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CHA2DS2-VASc积分、PMP及两者联合诊断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95%CI:0.780~0.786,P<0.001)、0.744(95%CI:0.741~0.747,P<0.001)、0.853(95%CI:0.850~0.858,P<0.001)。结论PMP为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协助CHA2DS2-VASc积分提高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

  • 标签: 房颤 血小板微粒 左心房 血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传统诉权理论是罗马法诉权概念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法定诉讼”痕迹,对现代诉权理论产生深刘影响.本文在深入剖析现存诉权理论的误区的基础上,提出诉权人权论观点:诉权是当事人发动诉讼的基本权能。诉权既不是一般的实体权利,也不是一般的程序权利,而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属于人权范畴。诉权是主动的,审判权是被动的;审判权对于诉权具有应答性;诉权与审判权相互制衡。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诉权理论 审判权 人权 诉权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