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点环节干预对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和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6月—8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00名临床护士,应用自行设计的标本采集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依据干预前收集的资料分析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从标本采集前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存储及送检三方面进行重点环节干预。干预后收集2016年9月—12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时应用相同的问卷对干预后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干预前后临床护士的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及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对标本采集的认知评分(18.60分±1.36分)高于干预前(12.25分±3.32分),不合格标本率(0.18%)低于干预前(0.6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加强重点环节干预,可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有效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 标签: 标本采集 重点环节 不合格标本 认知 干预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临床采集末梢血标本中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认为影响检验前未梢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具体为对患者交待不细使患者准备不足;采集标本方法不当;患者和标本不符。采取的对策是对病人进行采血前详细准备指导,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加强查对制度,充实检验的相关知识。因此,加强检验分析前的各环节质量控制,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末梢血 标本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集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对策。方法2017年1月~2月,采用观察法,分别对儿科、普外科、门急诊、体检中心、内科等科室,进行血液标本采集过程观察,判断采集过程质量,分析存在问题,共观察采血500次。调取医院同期各科室的采血质量报告。结果4例采血工具选择失误,42例采血部位与血管选择失误,消毒处理不合格12例,按压方法失当62例,抽血手法错误8例,拔针手法差错17例,采集后预处理不当6例。各科室重复采血率,从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儿内科4.42%、门诊3.96%、内分泌科3.88%。溶血占重复采血的34.6%。结论采集血液标本的问题较多,从采集器械的选择到血液标本预处理都可能出现差错,这可能是科室重复采血主要原因。需要加强采血各个环节的质控,规范采血部位、途径选择策略,加强采血技术流程管理。

  • 标签: 标本 血液标本 血液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本中心于 2015-2016年间所有体检疗养员中抽取 150例血液检验标本,并将其分为输液同侧(研究组)与对侧采血组(对照组)、溶血标本(研究组)与未溶血标本组(对照组)、有凝块标本(研究组)与重抽血无凝块标本组(对照组)。记录各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液检验结果,将结果差异进行统计学的比较分析。结果:血液标本采集时所产生的差异对检验质量有显著影响。对不同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检验结果分析表示: AST、 CK-MB、 ALT、 APTT、 NA项目之间( P<0.01),血液检验比对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血液标本采集时,标准的控制对检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在临床医学中,应多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提高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血液检验质量 影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未按照标准量采集标本和按标准量采集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按标准采集组与标准采集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环节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采集的患者血液标本500份,在各个时间段将本组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其后选择同期入院患者的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将其进行生化检验,最后将不同标本所得数据进行研究,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血液标本不同采集时间、采集部位以及不同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明显。结论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采集留置时间、采集部位以及溶血情况等,只有对其采集工作进行规范才能使检验准确性得以提高。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环节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结论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的监督,强化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不合格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不用不同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检验质量的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2014年月来我院进行细菌标本检验的1567例人员,随机分组,实验组804例,采用标本规范的采集、运送以及处理和质量反馈,对照组763例标本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人员标本检验的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检验的总合格率为98.51%,对照组检验的总合格率为91.6%。两组标本检验的质量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运送以及处理和质量反馈,能够促使细菌检验质量得到提高,准确率提升,值得推荐。

  • 标签: 细菌检验质量 不同标本采集方法 医院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受到标本采集的影响和干预措施。 方法: 选取我院 118 例需进行血液检验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采血护理。研究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采血护理。 结果 :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96.61% 高于常规组的 74.58% ,两组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有一定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标本采集需要医务人员之间密切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实施针对性采血护理,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标本采集 血液检验 影响和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精准性的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检验科2015年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120份溶血标本,作分析组,其采集时长均已超过一个小时;同期选取血液规范标本共120份作对比组,对两组入选标本实施生化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客观比对。结果研究中,两组入选标本的胆红素值、肌酐值、谷丙转氨酶以及乳酸盐脱氢酶等生化检验指标对比后发现结果有差距(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所以,需要促使血液标本采集程序得到进一步优化。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小组活动在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建立QC活动小组,分析影响痰标本采集合格率的因素,制订可行性对策并实施,解决住院患者痰标本采集送检率、合格率低的问题。结果QC小组活动后痰标本送检率为90.2%,合格率为82.7%,患者满意度为95.9%,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QC小组的活动形式能明显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是采集痰液标本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QC小组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随机选取采集的患者血液标本500份,常规进行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选择同时期住院患者的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进行生化分析,最后将不同标本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血液标本不同采集时间、采集部位以及不同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明显。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于生化质量有较多的影响,临床上应规范采集操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环节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出体检采血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便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外出体检的人次当中所有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于相关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计调查外出体检的人次为10256次,存在有血液标本不合格87份,其具体表现为血量不足,存在有凝血、溶血和标识不清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采集和运送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结论在外出体检采血的时候,需要强化相关护理人员的体检知识培训工作,对于采集和运送环节不断地加以规范,以便于提高血液标本运送和采集的质量,提供无偿献血血液的指标。

  • 标签: 外出体检 采集不合格 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所采集的200份患者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本文分别从血液样本采集时间,采集地方,溶血标本和检验时间分析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不同采集时间、采集部位以及不同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明显。结论为了减少血液样本采集的生化试验、血液样本采集工作的影响需要抓住时机,控制误差,规范采集工作,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液样本采集 生化试验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我们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送检血液标本5062份做为研究对象,将其检验误差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标本检验误差发生情况5062份血液标本中,85份出现检验误差,误差发生率为1.7%。标本检验误差引发因素有血液标本送检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时间不当及溶血等。结论影响血液标本检验准确性因素较多,临床只有加强血液标本采集管理,才可提高血液标本检验有效率与质量,其对保证患者临床诊断准确性及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方法 血液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采血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标本溶血是否会对血氨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1日—11月1日我科住院期间的20例患者的正常血标本的血氨值和人工溶血后的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标本的血氨测定值显著高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标本发生溶血可直接影响血氨测定结果,医护人员在抽血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标准操作流程,总结溶血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溶血率,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抽血 溶血 血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