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式选择、临床疗效和围期处理。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58例≥70岁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围期死亡5例,病死率8.6%。53例生存患者中46例(86.7%)患者心绞痛消失或减轻,心功能改善。结论CABG式的选择不影响高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只要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密切监护,可以确保手术的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老年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3G)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科自1994年1月至1999年8月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3例.由于加强了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使23例患者都顺利地渡过手术危险期并康复出院.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临床护理 术后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桡动脉序贯吻合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09例接受桡动脉或大隐静脉序贯吻合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61.1±8.0)岁。根据移植血管材料分为桡动脉组(47例)和大隐静脉组(62例) ,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超声心动图结果、移植血管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方式(停跳或不停跳、乳内使用、远端吻合口数目和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脑血管事件、术后感染和二次开胸发生率均高于大隐静脉组;大隐静脉组在术后心肌梗死、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发生率方面高于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中应用桡动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且采用序贯吻合法,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序贯吻合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旁路血管的选择一直是冠状动脉外科领域的热点。动脉旁路血管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远期通畅率。近二十年的临床观察和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胸廓内动脉是"金标准"旁路血管。多支动脉和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国内外学者大力提倡多支动脉或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形成了相应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我国的冠状动脉外科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随着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临床和常见物理检查等综合资料对冠心病诊断程度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搭桥123例患者术前1临床和彩色多谱勒、心电图、X线胸片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多项检查资料,分析各检查特点、术前诊断价值及限度。结果123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全部发现异常,以多支病变者为主,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多见;其次,右和左回旋支近段及中段等均多见,管腔明显狭窄甚至闭塞,其中3例为PTAC+STENT术后再狭窄;术前彩色多谱勒检查,91人有异常改变,左室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壁增厚、主动脉增宽、左舒缩功能减退。其中11例并存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室壁瘤。32人未见明显异常;109人心电图发现异常,以ST—T段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大和心律失常多见,14人为正常心电图;X线远达胸片、肺瘀血55例、左心室增大69例、主动脉增宽64例、心胸比率>0.5者76例,另有11例少量胸腔积液(左心功能不全)。结论常规物理综合检查仍不失为诊断冠心病的最简便、有效、经济和患者乐于接受并较普及的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则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尤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前,更为必须。

  • 标签: 老年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术前诊断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护患关系之间的亲和力,使病人由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合作,参与配合,建立良好的共同参与的护患关系模式。方法应用临床路径,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的病人的健康需求,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路径。结果通过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的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运动方法,配合选择治疗方案,遵医行为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实用性强,效果好,促进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的康复,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5年间我科完成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例231例。其中男性162例(73.2%),女性62例(26.8%),年龄31-76(57.5±8.4)岁。全组手术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总结所有患者的术前诊断,合并症及手术方法,统计学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无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表现者174例(临床痊愈,75.3%),症状较术前减轻者52例(好转,22.5%),死亡5例(2.2%),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病例。统计分析表明手术年份(P=0.000)、高血脂(P=0.041)、陈旧性梗(P=0.000)、室壁瘤切除(P=0.005)、房颤(P=0.040)和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患者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目前成人心脏外科最常见的手术。虽然静脉仍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旁路移植材料,但利用左胸廓内动脉建立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旁路已成为"金标准",对年轻患者应争取使用更多的动脉旁路。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旁路移植可以达到最好的完全心肌血运重建,对不适合胸骨正中切口和体外循环的高危患者,应合理选用非体外循环和各种微创旁路移植技术。采用旁路血流测定、术后"快通道"加速康复、强化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争取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并获得最佳的中远期效果。尽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已经是成熟的外科手术,但仍需要设计更多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解决临床常见问题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目的本文报道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搭桥),并进行了临床分析。方法1996年前8例病例采用低温间断晶体停跳液灌注技术,于1996年超全部采用了新的体外循环技术-低温一次性含血停跳液顺灌注加连续性逆行灌注晶体停跳液。结果严重并发症6例,住院死亡率1.7%。结论就①体外循环技术;②高龄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③搭桥中使用内乳动脉;④在低排综合征中使用IABP;⑤不停跳心脏搭桥及双侧内乳动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内乳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9例同期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资料。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25例,Ⅲ级65例,IV级9例。二尖瓣病变66例,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病变单支42例,2支27例,多支30例,左主干病变8例。术前心肌梗死13例,房颤43例,左房血栓19N。共移植桥血管195支,其中LIMA61支,SV134支,平均每例患者(1.97±1.0)支;MVR43例,MVP23例,AVR21例,AVR+MVRl2例,TVP23例。左心房血栓清除19例,室壁瘤切除3例,升主动脉成形3例,脓肿清除2例。结果3例术后30d内死亡(2例因低排、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恶性心律失常死亡),97例痊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平均(27.3±15.3)个月,失访16例,随访期间死亡13例(6例心血管病因,7例非心血管病因)。术后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心功能(NYHA)I级56例,II级10例,III级2例。结论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可以完成心肌再血管化并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