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流行腮腺炎的暴发流行进行预防控制方法进行探讨,达到更好的防控效果。方法 对校内836人进行调查,其中流行腮腺炎患者37例,对其进行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观察控制效果。结果 流行时间共40天,37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均痊愈,未见其他并发症出现,未在校内引起大面积爆发。结论 流行腮腺炎的暴发流行多见于儿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预防控制,能够杜绝疾病的传染和传播,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效率,缩短流行的面积和时间,对保证儿童校内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流行 预防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流行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80例流行腮腺炎患者,以患者发病时间和发病特点为依据进行统计,通过隔离观察方法予以预防控制,同时实施有关治疗方法、预防接种等方法,对预防控制结果、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80例患者经过预防治疗后均痊愈。80例患者中,65例显效,1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预防控制方法在流行腮腺炎暴发流行中应用效果明显,其有助于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疾病发生率,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 标签: 预防控制 暴发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流行腮腺炎的特征及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8例流行腮腺炎患者,对所患者的臨床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并总结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手段和流行腮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8例流行腮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例(61.11%),女性患者有7例(38.89%)。男女性别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患者例数为9例(47.37%),青少年患者例数为6例(33.33%),成年患者例数为3例(16.67%)。成年患者数量明显少于青少年和儿童,该组数据对比具有可比(P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控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2004—2021 年揭阳市流行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订流腮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与2013—2021年揭阳市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1年揭阳市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38/10 万,较 2004—2012 年的5.39/10 万下降了55.84%。揭阳市各个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均在5—7 月,高发年龄为5~9 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 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揭阳市流腮的发病控制效果明显。应继续落实MMR 疫苗免疫接种策略,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流腮的暴发流行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率 流行特征 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流行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流行腮腺炎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流行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制定防控措施。结果 男童群体较女童群体发病率更高,高发于每年的4-7月份,且5-8岁群体发病率最高,其次为〈5岁群体。结论  针对流行腮腺炎制定科学有效地防控措施,对疫情加强监测力度,不仅要做好接种疫苗工作,还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行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巧家县的流行腮腺炎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病流行病学的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所有患者中,<5岁的患者最多,占比31.1%,其次6-10岁、11-15岁者,分别占29.9%、20.7%;<5岁、6-10岁接种疫苗者流行腮腺炎的发病率均高于未接种疫苗者;流行腮腺炎的主要发病季节是春季,其次是冬季,不同季节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儿童流行腮腺炎的最主要的发病群体,因此应该加强儿童的整体疫苗接种,有效提高该病的疫苗接种率。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流行腮腺炎患者实施全科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情况。方法 在我院2018年6月~2021年7月收治流行腮腺炎患者52例中,按照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随机分成两组,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后者采用全科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就治疗的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96.15%)比对照组(80.77)明显要高。结论在治疗流行腮腺炎过程中,采用全科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护理模式。

  • 标签: 全科护理干预 流行性腮腺炎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腮腺炎针对护理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选取我院流行腮腺炎患者,随机数字对照法分成实验组、参考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针对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参考组(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 疼痛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喜平联合更昔洛韦在儿童流行腮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儿童流行腮腺炎治疗的患儿10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喜平联合更昔洛韦治疗,b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流行腮腺炎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流行腮腺炎患儿治疗效果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a组流行腮腺炎患儿治疗效果更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流行腮腺炎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a组流行腮腺炎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平联合更昔洛韦在儿童流行腮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理想,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喜炎平 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疗效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4—2020年湖州市流行腮腺炎流行特征,评价腮腺疫苗对流行腮腺炎的控制效果。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整理湖州市2004—2020年报告的流行腮腺炎个案资料,对病例做描述分析,比较疫苗常规使用之前(2004—2009年)、疫苗常规使用5年内(2010—2014年)和疫苗常规使用5年后(2015—2020年)三个时期流行腮腺炎发病率,描述三个时期湖州市各区县发病率情况,人群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分布情况。结果2004—2020年湖州市累计报告流行腮腺炎11 531例,年均发病率为23.45/10万,疫苗使用前、使用5年内和5年后三个时期的发病率分别为31.82/10万、30.92/10万和9.5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 955.233,P<0.001)。各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南浔区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0.75/10万;4—7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6 411例(55.60%);发病年龄段以5~<10岁最高,为248.64/10万,三个时期各年龄段中以2004—2009年5~<1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334.16/10万。结论湖州市实施含腮腺成分疫苗常规免疫后,流行腮腺炎发病率持续下降,预防效果良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疫苗接种 流行病学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某地流行腮腺炎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流行腮腺炎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300例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分析流行病学特点,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300例患者中,〈10岁人群发病率81.67%,其次为10-15岁人群发病率6.67%,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递减;300例患者中春季发病115例,发病率38.33%;夏季发病40例,发病率13.34%;秋季发病39例,发病率13.00%;冬季发病率106例,发病率35.33%。结论 〈10岁人群流行腮腺炎发病率更高,四季均可发病,且多见于冬春季节,所以可基于地区高发人群、流行季节,强化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校一起流行腮腺炎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此次校园流行腮腺炎流行概况、流行特点、症状表现以及流行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本次流行腮腺炎在全校范围内共发现45例,总患病率为3.1%(45/1485),学生患者中男生27人,女生18,男女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腮腺疫情持续3个月,波及11个班级,说明该校疫情应急处置体系较弱,导致疫病持续传播。该校学生腮腺疫苗接种水平较差,患病病例中(40%)未接种过相关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疫情发生后学校处置体系较弱,未能采取有效的隔离和应急处置措施,以及该校学生免疫覆盖率较低是出现流行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原因,需在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当中提高免疫接种率并及时应对疫情。

  • 标签: 校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20年上海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及流行腮腺炎(流腮)病毒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抗体变化趋势。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上海市10 828名未患麻疹、风疹和流腮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分为0~7 月龄、8~11月龄、1~2、3~4、5~6、7~9、10~14、15~19、20~29、30~39、40~49、50岁及以上12个年龄组。采集血清样本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10 828名对象年龄M(Q1,Q3)为8岁(9月龄,20岁);男性占48.34%(5 234/10 828),女性占50.92%(5 514/10 828),性别信息不详者占0.74%(80/10 828);MMR免疫史不详者占27.03%(2 927/10 828)。10 828名对象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76.78%、64.46%和64.29%,各年份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麻疹=1 049.50,P<0.001;χ2风疹=1 103.11,P<0.001;χ2流腮=782.59,P<0.001)。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GMC分别为541.45 mIU/ml、31.76 IU/ml和133.73 U/ml,各年份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血清IgG抗体GM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麻疹=180.74,P<0.001;F风疹=189.95,P<0.001;F流腮=122.40,P<0.001)。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高于风疹和流腮病毒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09,P<0.001)。结论上海市健康人群麻疹病毒IgG抗体水平较高,风疹和流腮病毒IgG抗体水平略低。

  • 标签: 麻疹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抗体 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讨在对小儿流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整体责任制护理。方法  实施随机数表法,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流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整体责任制护理。结果  观察组头痛、发热、呕吐症状好转速度更快,观察组男性患者中合并睾丸的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女性患者中合并卵巢的患者数量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小儿流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可结合整体责任制护理干预,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消解患者负性情绪的治疗目的。

  • 标签: 整体责任制护理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炎 护理干预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小儿流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应用整体责任制护理效果。方法:收治流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小儿患者30例,实施常规护理服务15例为参照组:开展整体责任制护理对策15例为探析组: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优势。结果:探析组护理有效度93.33%高于参照组的60.00%, P<0.05。探析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的40.00%,P<0.05。结论:整体责任制护理临床应用价值高,对小儿流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应用可确保预后,还可提高护理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 脑膜炎 整体责任制护理 预后 治疗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轮状疫苗)和麻疹-流行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 MMR)同时免疫与单独免疫其安全和免疫原性的差异。方法选择出生后未接种过轮状疫苗和MMR疫苗的8~9月龄儿童共1 752人,分为研究组(轮状疫苗和MMR疫苗)652人、对照组1(轮状疫苗)723人、对照组2(MMR疫苗)377人。观察接种后30 d内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在免疫前及免疫后35~42 d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抗体浓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间的轮状、麻疹、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免疫后的轮状、麻疹、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均高于免疫前。研究组腮腺病毒抗体浓度高于对照组2(P<0.05),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免疫后的腮腺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均高于免疫前。1 752名婴幼儿受试者中,发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54%(27/1 752),腹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63%(11/1 752),同时未观察到其他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结论单独接种及同时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

  • 标签: 轮状疫苗 麻腮风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养猪业作为其中重要的产业随之快速的进步,当前我国猪只的饲养量呈现逐年的增加,所以饲养生产者也更加关注日常生产中猪只的饲养管理工作。临床生产中因为饲养管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的差异性,所以猪群感染疾病的情况不尽相同,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情况比较多见,尤其是流行腹泻,会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猪群发生流行腹泻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总结相应的工作经验,供参考。

  • 标签: 流行性腹泻 发生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一次储液袋材质的耐受、冻存原液的病毒活力和工艺可操作,确认一次储液袋用于腮腺病毒原液冻存工艺的可行。方法使用两种品牌(TH和AB)的一次储液袋和1 L玻璃瓶各冻存3批腮腺病毒原液,并对冻存原液开展稳定性研究。结果使用TH、AB品牌一次储液袋冻存的原液置-20 ℃以下保存,至15个月病毒滴度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10和0.13 lgCCID50/m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估稳定期均大于15个月,远超现有原液有效期;用1 L玻璃瓶冻存3批原液在同等条件保存,至15个月病毒滴度平均下降幅度为0.17 lgCCID50/ml。两种工艺冻存的病毒滴度均符合标准(6.1~7.5 lgCCID50/ml),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储液袋可替代现有1 L玻璃瓶用于腮腺病毒原液的冻存,在无菌、有效等方面更贴合腮腺减毒活疫苗的生产要求。

  • 标签: 腮腺炎病毒原液 一次性储液袋 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