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修复术治疗哺乳期慢性乳头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2015年11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哺乳期慢性乳头损伤患者2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修复组87例,全部进行乳头修复术;敷药组92例,外敷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药物;联合组95例,先行乳头修复术,术后外敷rh-bFGF药物。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患者乳头损伤愈合程度及疼痛改善程度,其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治愈率和复发率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的χ2检验。结果修复组中45例患者乳头损伤完全愈合,22例好转,20例无效;敷药组中33例完全愈合,17例好转,42例无效;联合组中70例完全愈合,14例好转,11例无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52,P<0.001)。联合组乳头损伤愈合程度优于修复组,联合组与修复组均优于敷药组(Bonferroni校正P=0.018、<0.001、0.014)。修复组中40例患者乳头疼痛完全消失,25例好转,22例无效;敷药组中26例疼痛完全消失,29例好转,37例无效;联合组中61例疼痛完全消失,21例好转,13例无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07,P<0.001)。联合组疼痛改善程度优于修复组,联合组与修复组均优于敷药组(Bonferroni校正P=0.041、<0.001、0.026)。修复组、敷药组、联合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44.8%(39/87),26.1%(24/92) 55.8%(53/9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8,P<0.001)。修复组与联合组的治愈率均高于敷药组(χ2=17.470、7.149, Bonferroni校正P=0.008、<0.001),联合组与修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3, Bonferroni校正P=0.140)。在乳头损伤治愈患者中,修复组乳头损伤复发率为28.2%(11/39),敷药组为29.2%(7/24),联合组为24.5%(13/5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7,P=0.884)。结论对于哺乳期慢性乳头损伤的患者,乳头修复术不仅可以改善乳头损伤的愈合环境,缓解乳头疼痛,还有助于外用药rh-bFGF在损伤局部发挥促进上皮、组织、神经修复的作用。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乳头 疼痛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保留哺乳功能的微创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Ⅱ、Ⅲ型乳头内陷患者96例,通过自制改良乳头内陷矫形器进行治疗。随访7个月至5年,观察乳头矫正效果及哺乳功能。结果87例乳头内陷矫正评价为好,效果稳定,且不影响哺乳功能;2例Ⅱ型、3例Ⅲ型乳头内陷,评价为中等,乳头轻度回缩;4例佩戴时间均不到1个月,治疗效果欠佳。结论改良乳头内陷矫形器,适用于Ⅱ、Ⅲ型乳头内陷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乳头内陷矫形器 乳头内陷 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日渐成熟,但存在较高风险,术后有肿瘤残留,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或复发率较高,是否追加外科手术仍存在争议。现报道1例行改良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患者,术前通过超声胃镜评估有无胆胰管内生性生长,术中于胆胰管内放置鼻胆引流管改造的长支架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根据病理结果组织多学科讨论,旨在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内镜下乳头切除术 超声内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血性乳头溢液的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术中选择并完成保留乳头乳晕的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49.6±6.2)岁,年龄范围为41~70岁。肿瘤最大径(2.5±1.4)cm,最大径范围为1.0~6.0 cm。对于有非肿块样强化(NME)的患者采用切除乳头内全部乳管,仅保留乳头乳晕皮肤或楔形切除部分乳头皮肤以及乳头内乳管的手术;对于无NME的患者采用完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手术方式。结果13例患者行保留NAC的乳房切除术,3例患者行保乳手术。导管原位癌5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8例。术后乳头表皮坏死2例。随访24~4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对于伴有血性溢液但肿瘤未侵及NAC的乳腺癌,乳腺磁共振可作为保留NAC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同时对于NME延伸至乳头乳头内乳管线样强化的病例,采用乳头内乳管切除而保留NAC具有较好的肿瘤安全性。

  • 标签: 乳头溢液 乳腺癌 乳头乳晕复合体 非肿块样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给予乳头凹陷产妇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乳头异常矫正以及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乳头凹陷产妇 100 例展开对照研究,于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展开对照分析,将纳选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落实常规护理以及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比评估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为 P<0.05 ;对比两组患者异常矫正效果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为 P<0.05 。 结论:在乳头凹陷产妇护理期间落实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乳头异常矫正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 乳头凹陷 乳头异常矫正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该种病例4例,对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形态似涎腺的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并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4例均伴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增生的淋巴组织以CD3阳性的T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CD20阳性B细胞及CD138阳性的浆细胞。4例患者浆细胞表达IgG4。Ki-67阳性指数为1%~10%。术后随访1~6年,4例患者均无进展。结论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正确认识和诊断对临床医师的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 乳头状 淋巴囊腺瘤 甲状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乳头状腺瘤是肺部罕见的良性肿瘤,该文报道1例。患者女,56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由具有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构成,细胞大小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可见核仁,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细胞角蛋白(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Napsin A,不表达CK20、CK5/6、p63、p40和p53,Ki-67阳性指数很低。肺乳头状腺瘤的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其形态学特点极易误诊,需与肺乳头状腺癌及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等肿瘤鉴别,临床予局部手术切除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偶三角皮瓣重建男性乳头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0月至2019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4例男性乳头平坦或缺失患者,年龄29~45岁,平均37.2岁。其中先天性双侧乳头平坦1例,药物腐蚀致双侧乳头缺失1例,外源性损伤、双侧乳头重建失败后乳头平坦2例。根据乳头和乳晕区皮肤血运情况及弹性,设计对偶三角皮瓣行双侧乳头重建。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乳头感觉和形态进行随访。结果4例患者8个乳头中7个乳头完全存活,两侧基本对称,无皮瓣感染及坏死;1个乳头出现局部皮瓣坏死,直径稍增宽,高度降低。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重建乳头软,感觉良好,乳头高度3~4 mm,直径约5 mm,7个乳头形态良好,1个乳头形态稍差。结论根据乳晕区皮肤设计对偶三角皮瓣重建男性乳头,术后两侧乳头对称,外形满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乳头 男性
  • 简介:摘要喉乳头状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良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声嘶、喘鸣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完全性喉梗阻导致窒息。儿童喉乳头状瘤的病原体主要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且主要为低危型HPV6、11型,HPV11型感染和发病年龄早更容易导致不良预后。目前认为幼儿HPV感染途径主要为宫内感染、经阴道接触感染,但母体感染HPV并不是终止妊娠和剖宫产指征。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疫苗接种等辅助治疗日益发挥作用。

  • 标签: 儿童 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疫苗 围产期传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伴有微乳头结构的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试剂应根据检测目的而选择。用于宫颈癌筛查和分流侧重试剂的临床性能,经过国内外验证的试剂包括:美国凯杰公司的HC2,德国雅培公司的Abbott RT hrHPV test,美国罗氏公司的cobas 4800 HPV test,美国豪洛捷公司的APTIMA assay,中国凯杰公司的careHPV test。用于HPV感染及型别鉴定侧重试剂的分析性能,目前没有金标准,应考虑当地HPV亚型流行情况选择适宜的试剂,以避免掩盖真实感染水平。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检测试剂 筛查 感染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 TC)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亚洲人甲状腺乳头状癌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TPC)占原发恶性肿瘤的 78%~80%,为最常见的类型,并且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其在四种病理学类型中生长相对慢,恶性程度最低,预后相对较好。甲状腺乳头状癌以微小癌为主,临床预后较好。本文将结合文献主要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此病进行综合描述,为后期研究供以参考。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of the isthmus,PTCI)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目前对其诊治尚无统一的观点。我们检索了近5年国内外文献,对PTCI的流行病学及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PTCI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峡部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视乳头水肿作为一种眼部病理改变,一向被临床所重视。但相较于国际学术界,国内对于视乳头水肿的客观描述尚缺乏一个普遍接受、容易界定的分级标准,导致不同医师之间对视乳头水肿的描述存在很大差异。视乳头水肿Frisén分级发布于1982年,因其把握住了视乳头水肿的病理机制,具有分级界定清晰、直观、方便等特点,已经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本文就视乳头水肿Frisén分级方案诞生的背景、分级标准及临床应用进行介绍,旨在让国内相关专业医师更深入了解该分级方案。

  • 标签: 视乳头水肿 Frisén分级 修订版Frisén分级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呼吸道乳头状瘤(RPS)是一种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症状呈多样性,与其发生部位、临床表现、病理学行为关系密切。RPS诊治困难,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本文通过对RPS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呼吸道 乳头状瘤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68岁女性患者,以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半年为主诉入院。既往:20年前因子宫囊肿行子宫联合附件切除。查体:上腹部轻度压痛,余未见异常。全腹CT提示:脾区见多发类圆形、不规则形水样低密度影,较大病灶可见分隔,部分病灶边缘及分隔可见钙化,增强后未见明确异常强化。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诊断为脾脏乳头状囊腺癌。

  • 标签: 脾脏肿瘤,囊腺癌 诊治 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