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鼻窦恶性肿瘤在头颈肿瘤外科中较常见,由于-鼻窦解剖部位深在,管腔狭窄,解剖精细,构造复杂,故开放性传统手术对-鼻窦损伤和破坏性较大,并发症多且重,而内镜-鼻窦恶性肿瘤手术可以克服传统手术的这些缺点。本文就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优点、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方法及效果等作一综述。

  • 标签: 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内镜 手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50例,采取其他方式治疗的患者50例,并将鼻腔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他方式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7%,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7%,对比组间差距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距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手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成功率,并且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1。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初探
  • 简介:目的总结颅联合入路切除颅沟通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颅联合入路术式进行治疗的7例颅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肿瘤均全切除。1例摘除眼球,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病例。随访,7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颅联合入路术式切除颅沟通肿瘤,具有视野好,能彻底切除肿瘤,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的优点。

  • 标签: 颅鼻沟通肿瘤 联合入路 显微手术 颅底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手术治疗阻塞及治疗前后阻力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阻塞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取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内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阻力的改善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2%,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阻力有所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取内镜手术治疗阻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阻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阻塞 鼻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与开放式入路对前颅底肿瘤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前颅底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6.68±8.54)ml]少于对照组[(72.23±14.56)ml],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2.24±0.42)、(7.20±1.88)、(14.76±2.95)d]短于对照组[(3.30±0.59)、(11.29±2.54)、(20.08±3.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5.00%(8/32),P<0.05。结论与开放式入路手术比较,内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神经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 鼻内镜 前颅底肿瘤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鼻腔肿瘤切除过程中使用侧切开的疗效。方法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内窥镜手术治疗侧切开手术治疗,两组共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2月—2016年5月间收治通过随机分组所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均为100%,P>0.05,表示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两组复发率比较,P<0.05,因而我们认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0%。结论侧切开鼻腔肿瘤切除疗效良好,同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手术后复发率,因而值得我们在鼻腔肿瘤切除的过程中优先考虑。

  • 标签: 鼻侧切开 鼻腔肿瘤 切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外科收治的64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观察组采用内镜微创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年随访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15%(5/3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8.71%(12/31),P<0.05。随访1、2年,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随访2年各项得分高于随访1年(P<0.05)。观察组随访1年和2年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91%、78.79%高于对照组的70.97%、54.84%(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

  • 标签: 鼻窦 肿瘤 微创 鼻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是否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进而进一步确定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本文选择 46 例患有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患者,并对他们的病情进行有效的回顾,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来探讨内镜手术这种方式能够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患者起到良好的效果。 结果: 在

  • 标签: 鼻内镜 手术入路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庭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的21例前庭囊肿患者采取内窥镜鼻腔前庭囊肿前壁做局部侵润麻醉,于前庭囊肿顶端行圆形切口,将粘膜瓣揭开,吸净囊液,用双极电凝将囊肿内侧囊壁彻底烧灼,止血,创面无出血,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伤口恢复良好,随访未有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前庭囊肿创伤小,方法简单、有效、实用,适合各级医院开展。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鼻内窥镜 双极电凝
  • 简介:摘要海绵窦区结构复杂,诸多神经及重要血管穿行其中,累及此处的肿瘤治疗方式包括硬膜内入路、硬膜外入路和内镜经入路。本综述围绕内镜经入路,就海绵窦区肿瘤的种类、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等进行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过30年的探索和积累,经内镜鼻腔鼻窦-颅底肿瘤手术在国际和国内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仍有许多临床问题尚待探讨。本文分别针对鼻腔鼻窦-颅底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鼻咽癌内镜手术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密切的多学科团队合作都是完成手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均经内镜治疗,其中52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行鼻窦清除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组织;26例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行鼻窦清创术,将受累的鼻窦黏膜及骨壁广泛切除,术后使用抗真菌药物巩固治疗。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78例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手术视野清楚,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伤口愈合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尿推广。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阻塞在内镜的手术干预治疗下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阻塞患者80例案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放性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内镜处理,而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阻力的治疗后改善情况上,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2.5%。结论通过内镜做阻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的创伤,提升手术恢复速度,同时具有较好的治愈率,更好的改善阻力情况,提升患者鼻部功能。

  • 标签: 鼻阻塞 鼻内镜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源性头痛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镜下手术治疗源性头痛效果满意。结论内镜下手术治疗源性头痛将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及鼻窦的生理功能,纠正内解剖结构异常。内镜下手术治疗源性头痛优于传统方法。

  • 标签: 鼻内镜 鼻源性头痛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准切除外恶性肿瘤以及准确评估、合理修复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外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6~86岁。肿瘤病理类型包括基底细胞癌29例,鳞状细胞癌11例,外毛根鞘癌6例,腺样囊性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肿瘤切除以传统的安全缘扩大切除为主,对于明显影响修复效果的切缘,即病变邻近鼻翼缘、小柱或深部易贯通切缘采用Mohs显微描记手术原理,尽可能缩小切除范围。全部病例均采用肿瘤全切及一期/分期皮瓣修复方法完成,以皮瓣转移为主。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肿瘤安全切缘以4~10 mm为主,其中24例采用了Mohs手术方式。外局限缺损38例,选择邻近双叶瓣、风筝瓣、鼻背眉间皮瓣以及唇沟瓣或游离组织修复;多解剖亚区、全层或累及鼻中隔的复合缺损共10例,有8例选择额瓣修复,包括单纯额瓣修复4例、额瓣+钛网支架重建2例、双岛瓦合额瓣修复2例。随访1~10年,所有皮瓣均成活,没有发生坏死的病例,绝大多数患者对术后外形及鼻通气情况满意。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2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有限度地应用Mohs手术原理基本能够满足外恶性肿瘤精准切除的需求,个体化应用邻近组织瓣以及多种形式的额瓣,是达到外修复满意、兼顾手术复杂性的合理选择。

  • 标签: 鼻肿瘤 癌,基底细胞 癌,鳞状细胞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