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蛇莓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应用绒毛尿(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血管新生模型,在培养的第7天,分别给予大、中、小三个剂量的蛇莓水提物,培养至第9天收集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蛇莓给药组血管新生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载体下CAM新生组织中新生血管数显著减少,并可见大血管结构破坏迹象,载体周围CAM组织中仅见少量新生血管。而对照组的载体下组织及周围CAM中均见大量新生血管。结论:蛇莓可明显抑制绒毛尿血管新生。

  • 标签: 蛇莓 血管新生 鸡胚绒毛尿囊膜
  • 简介:摘要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已被公认为一种崭新的抗癌战略,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绒毛尿研究疾病机理、血管生成通路,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因实验模型的局限性,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本文对绒毛尿应用于血管生成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 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川芎嗪对绒毛尿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90只8d龄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组、贝复济组、盐酸川芎嗪A组、B组、C组、D组),建立CAM模型,将NS、bFGF、4种浓度的川芎嗪分别加在CAM表面的载体上,继续孵育3d后制备CAM标本,观察血管生成表现,并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川芎嗪各浓度组新生血管数增加,与生理盐水组和贝复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具有促进绒毛尿血管生成作用,川芎嗪促血管生成作用与其浓度有一定依赖关系。

  • 标签: 川芎嗪 鸡胚 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
  • 简介:兰坪绒毛因全身羽毛呈丝状而得名,是集观赏、肉用、蛋用于一体的生态放养土鸡,其肉质细嫩而鲜美,营养丰富,蛋的品质优良。2009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本文就兰坪绒毛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探讨。

  • 标签: 兰坪绒毛鸡 生态养殖 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蛋方便食品关键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清洗后的蛋在沸水中预煮8min后,去除蛋壳并在盐水中漂洗5min,在熬制好的卤汤中煮制30min后捞出,再在160~190℃热油中炸制150s,冷却后进行真空包装杀菌。

  • 标签: 鸡胚蛋 方便食品 加工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双绒毛三羊膜(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DCTA三胎妊娠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7例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首先单纯以减少胎儿数目为目的进行分组,分为期待妊娠组(27例)和选择性减胎组(30例),进一步将选择性减胎组根据不同减胎方式分为保留单绒毛双羊膜(MCDA)双胎组、保留双绒毛双羊膜(DCDA)双胎组以及保留单胎组3个亚组。比较期待妊娠组以及选择性减胎组3个亚组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选择性减胎组分娩孕周为(34.5±5.7)周、足月产率为53%(16/30),分别高于期待妊娠组的(29.9±6.0)周、7%(2/27);选择性减胎组流产率为10%(3/30),低于期待妊娠组的33%(9/2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选择性减胎组的孕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ICU(NICU)入住率也显著低于期待妊娠组(P<0.05)。选择性减胎组中,保留MCDA双胎组(6例)、保留DCDA双胎组(13例)、保留单胎组(11例)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2.2±4.3)、(33.0±6.3)、(37.4±4.7)周,流产率分别为1/6、1/13、1/11,早产率分别为4/6、7/13、0/11,足月产率分别为1/6、5/13、10/11,至少一胎儿存活率分别为5/6、12/13、10/11,NICU入住率分别为6/8、9/18、0/10。保留单胎组足月产率最高,NICU入住率最低,分别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留DCDA双胎组比期待妊娠组的足月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TA三胎妊娠风险高,早期减去MCDA双胎保留单胎的足月产率最高、新生儿结局最佳。对于希望保留双胎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充分告知风险,可考虑减去MCDA中的一胎,保留DCDA双胎继续妊娠。

  • 标签: 妊娠, 三胎 妊娠减少, 多胎 射频消融术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单绒毛双羊膜双胎的孕期管理及分娩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资料完善的双胎妊娠孕妇205例,分为单绒毛双羊膜组(单绒毛组)、双绒毛双羊膜组(双绒毛组),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分娩方式和围产结局。单绒毛组又分为普通孕检组、加强孕检组,比较不同孕检方式的围产儿情况。结果单绒毛组与双绒毛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双绒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组有4例在孕期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12.5%;有6例发生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18.6%。结论对于单绒毛双羊膜双胎妊娠,应加强孕期管理,改善围产儿预后。

  • 标签: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孕期管理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绒毛与双绒毛双胎妊娠围生儿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定期分娩的320例双胎临床产妇,根据绒毛性分为单绒毛组(120例)和双绒毛组(20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并发症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单绒毛组中低出生体重儿62例,占总数的51.7%;极低出生体重儿13例,占总数的10.8%;新生儿窒息11例,占总数的9.2%;畸形儿4例,占总数的3.3%;双胎输血综合症14例,占总数的11.7%;围生儿死亡5例,占总数的4.2%;双绒毛组中低出生体重儿54例,占总数的27%;极低出生体重儿7例,占总数的3.5%;新生儿窒息9例,占总数的4.5%;畸形儿3例,占总数的1.5%;双胎输血综合症0例,占总数的0%;围生儿死亡1例,占总数的0.5%。由此可见双绒毛组的产妇围生儿出现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明显低于单绒毛组产妇,且双绒毛组产妇没有出现双胎输血综合症。结论单绒毛双胎妊娠围生儿结局明显比双绒毛双胎妊娠差,针对双胎妊娠产妇应该尽快确定绒毛性质,早期做好监护和护理干预,提高围生儿质量,改善围生儿结局。

  • 标签: 单绒毛膜 双绒毛膜 双胎妊娠 围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羊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回顾患有绒毛羊膜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她的感染途径等,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结论根据不同的发病时期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绒毛膜羊膜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绒毛单羊膜(MCMA)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终止妊娠的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产前检查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的年龄为(31.0±4.1)岁,其中,初产妇44例(73%,44/60)、经产妇16例(27%,16/60)。经产前诊断并在产后证实为MCMA双胎妊娠58例,中位超声确诊时间为12周(范围:8~30周)。60例MCMA双胎妊娠中,产前超声检查提示6例合并联体双胎、5例合并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征(TRAPS)、另有10例存在其他胎儿结构畸形。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中,19例孕28周内自然流产或由于胎儿畸形、胎死宫内等原因引产,41例进入围产期,共70例新生儿存活。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胎儿发育异常。结论MCMA双胎妊娠有较高的胎儿异常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早期诊断、加强孕期管理及监测、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 标签: 妊娠,双胎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 胎儿监测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总结单绒毛单羊膜(monochorionic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并发脐带缠绕的围产儿预后和产科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2例MCMA双胎妊娠并发脐带缠绕的病例,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学习。结果2例MCMA双胎妊娠均在孕11~12周经超声确诊后保持密切随访。其中1例于37周择期剖宫产时发现脐带缠绕,另1例于孕21周发现脐带缠绕,孕29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母儿结局良好。结论目前大多数学者建议对MCMA双胎在妊娠32~34周择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并于分娩前应用类固醇激素促胎肺成熟。但临床处理应在遵循该原则的基础上,重视胎心监护和超声的综合评价,针对具体病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 双胎妊娠 脐带缠绕 超声诊断 终止妊娠
  • 简介:综述目的与双绒双胎妊娠相比,单绒双胎妊娠有非常高的胎儿丢失率、围产期死亡率和发病率。这是因为双胎间无法预料的血管交通吻合及单个胎盘的不均衡分配。最新发现尽管某些特定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和激素可能参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病理生理过程,但通常认为TTTS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以血管构建为基础的。关于减少羊水、胎儿镜下激光凝固术和造口术的大规模随机试验仍无结果。随着胎儿镜激光治疗所需的硬件和仪器进一步完善,单绒双胎在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生长不协调问题已得到解决。已提出几个TTTS的发病机制,但对于其发生过程仍知之甚少。而且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对双胎妊娠并无和单胎妊娠同样的预测价值。对双胎间的血管吻合进行预防性激光阻塞可以预防单胎胎死宫内这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但这一预防措施至今对改善妊娠结局并无任何益处。最后本文讨论了关于单绒双胎妊娠生长不协调和染色体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处理。通过针孔导入的激光和单极凝固术可以用来在妊娠早期进行选择性减胎或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妊娠晚期或血流动力学正常时,双极凝固术似乎更有效。总结近几年来,对单绒双胎妊娠合并症的理解已进一步深入。希望这些进步可以指导这类高危妊娠进行更好的检测,最终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单绒双胎妊娠 妊娠结局 双胎输血综合征 生长受限 不协调 胎儿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将护理干预运用于单绒毛双羊膜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效果。方法此文开展分析资料为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本医院纳入治疗的20例单绒毛双羊膜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均开展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及观察胎儿存活情况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不同类型胎儿的大、小胎儿出生质量。结果胎儿存活率为85.00%,Apgar评分在7分以下占11.76%,出生之后转入ICU占64.71%;sFGRI型、sFGRII型新生儿母亲分娩孕周、大胎儿出生质量相比,P>0.05,未显示数据间统计学意义,而sFGRI型小胎儿出生质量明显高于sFGRII型,P<0.05,显示出数据间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绒毛双羊膜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呈现较优效果。

  • 标签: 单绒毛膜 双羊膜囊 双胎 胎儿 生长受限
  • 简介:摘要绒毛癌(choriocarcinoma)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早期就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或器官。

  • 标签: 绒毛膜癌 肿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绒毛癌是指绒毛组织中有多量的恶性滋养细胞,其内含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它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死亡率极高。据统计,绒毛癌的死亡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占妊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50%。临床表现主要是不规则阴道流血、无排卵性月经、腹痛和盆腔包块等。晚期可发生肝、肺、骨、脑等转移。

  • 标签: 绒毛膜癌 药物化疗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