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热惊厥患者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8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43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方法,并观察急救效果。结果患儿退热时长为(26.3±18.6)h,惊厥消失时长为(4.2±2.7)d,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急救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 标签: 高热惊厥 急救措施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高热惊厥后如何利用高效的临床护理提高疗效。方法对2010年01月至2015年06月间救治的2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其中男孩15例,女孩11例,年龄5个月~6岁。经积极有效救治及护理后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及时的急救护理可以帮助高热惊厥患儿及早康复,降低并发症,有效的健康指导可以减少病情复发。

  • 标签: 高热惊厥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热惊厥属于小儿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呼吸道感染早期症状,体温上升超过39度时,会出现惊厥表现。其排除了颅内感染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以全身或是局部肌群强直性抽搐、双眼斜视等为主要表现,同时还会出现意识丧失等表现。临床将高热惊厥分为两种类型,即一种是单纯性的高热惊厥,另一种为复杂性的高热惊厥。此病症好发于6个月至4岁小儿中,其中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预后较差。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在高热惊厥患儿实践治疗中,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辅助提升疗效,对提高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展开综述,现阐述如下。

  • 标签: 高热惊厥 护理干预 进展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它们是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症状。当体温升高到39度以上时,就会出现抽搐。排除颅内感染等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抽搐、双眼斜视等,也可出现意识丧失。临床上,热性惊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性热性惊厥,一种是复杂性热性惊厥。这种疾病发生在 6 个月至 4 岁的儿童中。单纯性热性惊厥预后较好,复杂性热性惊厥预后较差。因此,有效的治疗干预是必要的。在小儿热性惊厥的实际治疗中,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本文就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 标签: 高热惊厥 护理干预 进展
  • 简介:摘要 近年来,二胎政策的推行,直接增加了小儿数量,而高热惊厥作为小儿的常见病症,不仅具备较高的发病率,且具备较高的危险性,如处理不当,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为此,迫切需要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要点,辅以对症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高热惊厥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其发病机制、危害以及临床表现等,并整理护理要点,便于后续参考。

  • 标签: 高热惊厥 护理要点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上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要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7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结果急救护理,尽快降低患儿体温,预防患儿出现虚脱情况;发热护理采取有效地降温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惊厥的发生;一般护理,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医治防止由于快速降温以及过多的出汗导致患儿出现虚脱症状,惊厥发作时忌给患儿灌药,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的危险;健康教育,如果患儿出现抽搐情况,预防出现反流误吸情况,防止患儿咬伤舌部,预防出现感冒。结论临床上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十分重要。

  • 标签: 高热惊厥 发热护理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急诊接收的4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20例。为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为研究组患儿应用康复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患儿快速的康复,还能改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好感度,从而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小儿高热 惊厥患儿 康复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不同护理措施在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4例在我院儿科就诊的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睡眠质量,探析不同护理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作用。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惊厥症状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儿的睡眠质量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应用可有效促进高热惊厥患儿惊厥高热症状的改善,有助于患儿睡眠质量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高热惊厥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进行选取(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A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37例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就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护理总有效率(94.59%)较A组(67.57%)高(P<0.05)。结论 针对高热惊厥患儿,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高热惊厥 小儿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在门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就诊中,其家长大都焦虑、恐惧、烦躁不安、情绪高度兴奋状态,而护士在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给予镇静、退热等治疗及护理时却忽视了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因此针对这一点,我门对高热惊厥患儿的家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次数。方法运用门诊看病时对患儿家属进行有关知识的讲解,发宣传小册子等方式。结论在一系列措施后患儿的发病率大大减少。

  • 标签: 高热惊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44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2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组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5.45%同对照组患者的72.73%和68.18%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提高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高热惊厥患儿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发烧超过39℃以上,通常不伴有身体其他器质性病变,小儿高热惊厥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或眼皮上翻,孩子意识丧失。需要尽快进行降温处理,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高热惊厥发生主要是控制好孩子体温,发烧患儿超过38.5℃者建议药物和物理降温相结合[1]。高热惊厥-婴幼儿时期引起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但抽风往往在突然高热达39-40度时出现,一般极少发作2次以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2023年1月至10月为研究时间,选取到我院就诊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较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加速高热惊厥患儿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高热惊厥 循证护理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高热惊厥患儿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5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75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1年内有11例高热惊厥复发,复发率为27.5%,对照组发生4例,复发率为5.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惊厥复发率,对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高热惊厥 复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热惊厥患儿发作时的急救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急救护理体会。结果急救成功率达100%。15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患儿病情好转后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系统全面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对高热惊厥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热惊厥 急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中,综合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儿科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需接受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各项基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QOL得分更高,两组患儿数据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综合护理可行性更强,优势更为明显。

  • 标签: 高热 惊厥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