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术(topographyguidedcustomizedablation,TOGCA)治疗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05/09在我院屈光中心接受TOGCA的散光≥-2.00D的复性近视散光患者53例87眼。术前、术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及散光轴的变化。结果:术后裸眼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前眼总体散光-2.44±0.47D,角膜散光-2.56±0.58D,均为顺规散光。术后眼残留散光-0.17±0.34D,除1例(2眼)发展了-1.00D的散光,其余患眼均在±0.50D以内,角膜散光-0.10--2.60D,平均-0.98±0.46D,部分角膜散光欠矫与非角膜散光因素正相关。散光轴位变化较术前改变约14.13±19.18度。结论:TOGCA治疗高度散光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散光较术前明显减小,手术前后角膜散光轴均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

  • 标签: 近视 散光 角膜地形图引导 个体化切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屈光术验光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1-2023.1收治的接受屈光术高度近视、散光患者2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电脑验光、观察组电脑验光联合检影验光。对比散瞳后验光屈光状态、镜值与轴向关系。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电脑验光 检影验光 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角膜高度散光并发翼状胬肉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方法对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圆锥角膜高度散光并发翼状胬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该例圆锥角膜高度散光并发翼状胬肉患者左眼角膜散光完全治愈。结论建议患有翼状胬肉并发白内障患者应尽早治疗翼状胬肉,防止因翼状胬肉治疗过晚,出现角膜斑翳影响视力。

  • 标签: 圆锥角膜高度散光 翼状胬肉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度散光儿童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散光患儿82例(82眼),其中高度散光患儿64例(散光≥2.00 DC),中低度散光患儿18例(散光<2.00 DC)。采用SIRIUS天狼星三维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患儿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包括角膜参数和前房参数。角膜参数包括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最薄点位置、中央角膜厚度、角膜体积、角膜前后表面K1、角膜前后表面K2、角膜前后表面球镜度、角膜前后表面柱镜度、光学区4 mm球镜度、光学区4 mm柱镜度;前房参数包括前房深度、水平虹膜直径、虹膜角膜夹角、前房直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眼前节各生物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散光组儿童与中低度散光组相比,前房参数、角膜厚度和角膜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角膜最薄点位置分别有97%和89%位于颞下方,高度散光组角膜前、后表面K1值较低(t=-2.61, P=0.011; t=2.40, P=0.019),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及光学区4 mm散光度数较大(t=-11.00, P<0.001; t=5.58, P<0.001; t=-10.25, P<0.001)。散光程度较高组,前房直径较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3, P=0.036)。高度散光组屈光状态转化为等效球镜度,等效球镜度越小,前房深度和房角越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12, P<0.001; F=5.07, P=0.009)。结论:高度散光组儿童的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及光学区4 mm散光较大,角膜最薄点位置大多位于颞下方,角膜前后表面K1值较低,散光程度较高组儿童,前房直径较大,高度散光组等效球镜度越小,前房深度和房角越大。

  • 标签: 高度散光 儿童 眼前节生物学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与框架眼镜对高度近视和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惠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科门诊验配RGPCL且连续配戴1个月以上并在配戴RGPCL前连续配戴框架眼镜1个月以上的患者41例(75眼),其中高度近视眼38眼(高度近视组),高度散光眼37眼(高度散光组)。分别比较2组组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效果。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41例(75眼)均成功验配RGPCL。高度近视组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5.02±0.16,而配戴框架眼镜BCVA为4.9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4,P=0.001),其中13眼BCVA在配戴RGPCL后提高2行至2行以上,1眼视力下降。高度散光组配戴RGPCL的BCVA为4.95±0.10,而配戴框架眼镜的BCVA为4.8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01),其中12眼BCVA在RGPCL的配戴下提高2行至2行以上。结论:配戴RGPCL在矫正高度近视与散光的视力效果方面优于框架眼镜,具有临床优势。

  • 标签: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框架眼镜 高度近视 散光 矫正视力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到本院及本人进修医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与散光患者共计60例(120眼),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和对照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一年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8(16.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ICL植入术 高度近视 散光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眼内散光的线性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6─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且散光度≥1.00 D的3~6岁儿童,按入选标准选取76例(126眼),收集睫状肌麻痹后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眼总散光度及轴位4组数据。运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三角函数公式分析并计算眼内散光度及轴向,对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遵循Ctotal=0.004+0.988×Ccorneal+0.928×Cintraocular(R2=0.998,P<0.001)。眼总散光轴向与角膜散光轴向、眼内散光轴向遵循Atotal=48.391+0.708×Acorneal-0.185×Aintraocular(R2=0.531,P<0.001)。126只散光眼的眼内散光中远视性散光92眼(73.0%),散光度最小值+0.25 D,最大值+2.00 D,平均(+0.58±0.29)D;近视性散光34眼(27.0%),散光度最小值-0.03 D,最大值-1.03 D,平均(-0.26±0.24)D。结论: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呈高度线性相关。可通过公式Ctotal=0.004+0.988×Ccorneal+0.928×Cintraocular反推计算出眼内散光度,且准确性高。大部分眼内散光对角膜散光起补偿抵消作用,对角膜散光轴向影响小,眼内散光以逆规散光为主。

  • 标签: 眼内散光 角膜散光 平行四边形法则 矢量分析 三角函数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球震颤视力的提升成度及控制近视增长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3年来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青少年眼球震颤伴有高度散光一例。检查项目包括:眼表检查(角膜、结膜、晶状体、眼睑、泪液分泌)、眼底造像、眼压、生物测量仪(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角膜直径、瞳孔直径)、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检查、综合验光检查、双眼视功能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除眼球震颤外没有其他不适应指症,故按其角膜特征设计相匹配的角膜塑形镜给予配戴,并按规定日期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视力提升效果:配戴3个月复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矫正视力由原来双眼分别为0.5提升为0.8。2 角膜的完整性:

  • 标签: 眼球震颤 角膜塑形镜 矫正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横切口对白内障合并角膜高度散光患者立体视觉与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白内障合并角膜高度散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治疗对照组患者在11点钟位置做3.0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后摘出,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治疗观察组患者首先同样进行对照组的手术操作,然后以最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做对横切口,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以及远立体视锐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观察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矢量、立体视锐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能够提高白内障合并角膜高度散光患者立体视觉与视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横切口 白内障 立体视觉
  • 简介:目的:观察长期配戴散光镜对散光的干眼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电脑验光仪筛查出正常人10例(20眼)及干眼病患者30例(60眼),并将干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A组:给予人工泪液治疗同时联合配戴散光镜;和对照B组:只给予人工泪液进行治疗。A组30眼,B组30眼。分别对其治疗前后进行DR-I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earbreak-uptime,BUT)检查。结果:干眼病患者的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检查结果同健康人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90d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治疗后14d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0d及90d后其DR—I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散光矫正镜对具有散光的干眼患者有提高疗效的作用。

  • 标签: 干眼病 人工泪液 角膜 散光镜
  • 简介: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我们验光后,大多数人会发现眼睛有散光,散光到底是什么?只有将其放入海阔天空的地方,才能说的清楚。我们知道,眼外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像。如图,物体A在视网膜上产生图像B。眼外物体上的每个点,在视网膜都有一个清晰的点与其对应。

  • 标签: 散光 视网膜 物体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眼内散光(ORA),并分析ORA对近视散光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SMILE的患者60例(115眼)。应用矢量分析法分析计算出ORA,根据ORA大小分为高眼内散光组(ORA≥1.00 D)42眼和低眼内散光组(ORA<1.00 D)73眼。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2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毕达哥斯拉长度、总高阶像差(tHOAs)、垂直三叶草差(Z9)、垂直彗差(Z7)、水平彗差(Z8)、斜三叶草差(Z10)、斜四叶草差(Z15)、斜二次散光(Z13)、球差(Z11)、垂直二次散光(Z12)、垂直四叶草差(Z14)以及85 cd/m2和3 cd/m2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矢量分析比较2组术后显然验光散光结果的矢量误差、大小误差、角度误差、矫正指数和成功指数。通过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高眼内散光组术后残余散光度数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01)。对2组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高眼内散光组矢量误差、角度误差绝对值、成功指数均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01;t=-2.326,P=0.020;t=-2.587,P=0.010)。SMILE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视力[高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低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高眼内散光组与低眼内散光组间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及3、4阶各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 cd/m2下18 c/d空间频率下低眼内散光组对比敏感度高于高眼内散光组(t=-2.877,P=0.005),2组患者术后毕达哥斯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散光的存在会造成SMILE对近视散光矫正的误差,使高眼内散光患者术后残余散光更大,且降低术后亮环境下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但并未对视力及高阶像差造成影响。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眼内散光 视觉质量 矢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