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螺钉技术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2例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45.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12例,T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并下螺钉技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5~285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为360~1 600 mL,平均650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19/22)。21例患者术后获12~45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1例失访。21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3.0个月,平均2.2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移位。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为8~18分,平均16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8/21)。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1例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1)。结论骨折解剖复位后应用下螺钉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内固定强度,避免骨折再移位,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佳。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髋臼下螺钉
  • 简介:摘要骨折的手术目标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以满足髋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血栓形成、肺炎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近10年来,微创治疗理念发展迅猛,骨盆通道螺钉概念作为一种微创精准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中广为应用。其中包括下方通道螺钉。下方通道是在髋关节内侧,经过前柱及后柱并且平行于骨盆四边体的一条通道。下方通道螺钉是平行四边体螺钉技术和骨盆通道螺钉技术的结合,应用于骨折中伴有前后柱分离的骨折类型。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发现超过90%的人群存在可以安全置入5 mm螺钉的下通道,并根据CT扫描数据描述了其进针点、角度、通道形态,并在体外力学研究中证实下方螺钉可大幅增强整体内固定的强度。临床应用验证了其临床技术的可操作性,患者良好的结果同时证明了下螺钉的应用价值,并衍生出逆行下方螺钉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微创经皮LCP(加压锁定钢板)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28例,应用微创经皮LCP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和对照组(28例,应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分析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结果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LCP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缩短四肢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 标签: 微创经皮LCP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患者 骨折愈合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严重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 60 例严重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钢板固定手术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移位的为 4 例,骨折愈合畸形的患者为 2 例,骨折不愈合的为 2 例,观察组出现术后移位的为 1 例,骨折愈合畸形的患者为 1 例,骨折不愈合的为 1 例,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可为骨折提供更好的愈合环境,并且提供更可靠的固定,加速患者恢复。

  • 标签: 严重股骨远端骨折 双钢板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究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的效果观察情况。 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加压支撑螺钉(CBS)与传统3枚平行部分螺纹空心螺钉(PTS)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2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患者自身意愿,60例接受PTS固定(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46.1±7.6)岁;改良Pauwels分型:Ⅰ、Ⅱ型17例,Ⅲ型43例。60例接受CBS固定(观察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为(44.8±8.1)岁,改良Pauwels分型:Ⅰ、Ⅱ型11例,Ⅲ型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依据Pauwels分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效(8.3%,5/60)、骨不连(5.0%,3/60)、<10 mm股骨颈短缩(10.0%,6/60)及向外侧退钉的发生率(11.7%,7/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8.3%(23/60)、28.3%(17/60)、41.7%(25/60)、71.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向内侧移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PauwelsⅢ型骨折中,观察组患者内固定失效和骨不连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改良Pauwels Ⅲ型骨折还是Ⅰ、Ⅱ型骨折,对照组患者<10 mm股骨颈短缩和内固定物松动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TS固定相比,CBS固定显著降低了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在高能量改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类型中。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