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1998年3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拍摄X线片确诊的6例肱骨病例,其中在外伤后摄取X线片无意中发现1例,肱骨骨折手术后复查发现1例,因患者触痛就诊4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60.5岁。发生部位,左侧2例,右侧4例。结果4例门诊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不等,未见突增大。2例手术证实。结论肱骨临床罕见,双侧均可出现,而以右侧居多。诊断需依据临床、X线摄片确诊。治疗方面无症状者,无需处理;疼痛明显者,需手术治疗,切除骨、Struthers韧带及其周围骨膜,以防日后复发。

  • 标签: 肱骨 髁上突 X线摄影术
  • 简介:摘要肱骨欧洲人多发,我国较少见,自1991年来全国约30余例报道,尤其基层医院对该病认识更少,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我在医院进修期间遇到一例因肘关节外伤附带发现的肱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髁上突 喙状突 骨软骨瘤 软骨帽 干骺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9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14例肱骨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1例、女3例,年龄2~86[33(22,48)]岁,位于左侧肱骨8例、右侧肱骨6例。14例患者均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其中6例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测量和计算肱骨的相对长度比(肱骨侧位DR片长度与根部肱骨横径比值)、距肱骨内的相对距离比(肱骨距肱骨的距离绝对值与根部肱骨横径比值)、体部与肱骨干远端的夹角,观察基底宽或窄、尖端指向以及有无骨髓腔与软骨帽。结果14例患者变异侧肱骨下段前内侧见骨性棘状物突起,相对长度比为0.44±0.13,距肱骨内相对距离比为1.87±0.28,体部向肘关节倾斜或与肱骨干垂直,体部与肱骨干远端的夹角为63.60°±21.20°。14例肱骨均为宽基底,前端尖细、指向内,骨性突起的境界清楚,密度略低于或基本等同于骨皮质密度,未见软骨帽及骨髓腔。结论肱骨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距肱骨内3~8 cm处肱骨下段前内侧,起源于肱骨骨皮质的鸟嘴状或棘状骨性突起,基底较宽,尖端较细并指向肘关节方向,体部向肘关节倾斜或与肱骨干垂直,无骨髓腔与软骨帽。

  • 标签: 肱骨 肱骨髁上突 遗传变异 数字化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诊疗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此病进行全面阐述,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4例肱骨患儿的临床资料;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以"肱骨/supracondylar process"和"儿童/pediatric"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所获得的1篇9例中文文献和4篇4例英文文献,共报道13例,结合本中心接诊的4例患儿临床资料,对该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中心报道4例肱骨患儿,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1例年龄4岁男孩行骨、Struther韧带及附近骨膜切除术,术中发现骨有韧带(Struther’s ligament)与内相连,并形成孔,肱动脉或正中神经穿行其间,术后病理证实为肱骨,随访3.5年未见复发;其余3例患儿门诊平均随访2.5年,未见增大和产生压迫症状。文献报道的13例患儿,年龄2岁~11岁,平均5.3岁;男6例,女3例;6例临床有症状的患儿(6例均有疼痛、4例有正中神经卡压症状)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痊愈且无复发;另外7例保守观察者,未见突增大及临床有疼痛或神经压迫症状。肱骨在X线及三维CT重建显示肱骨下段前内侧源于骨皮质的鸟嘴样骨性突起,容易误诊为外生性骨软骨瘤,两者的区别在于,肱骨的密度稍低于骨皮质,无髓腔及软骨帽,尖端常指向关节,骨软骨瘤具有骨皮质和骨髓腔,且均与母骨连续,尖端有软骨帽,轴心常背离关节。结论肱骨是一种先天性骨发育变异,属于返祖性骨性结构,儿童肱骨在临床上尤其需要与骨软骨瘤相鉴别。对无症状的肱骨患者通常不需要手术干预;而短期内快速增大,有神经、血管压迫症状者可行骨、Struther韧带及附近骨膜切除,以利于根治和防止复发。

  • 标签: 肱骨 儿童 肱骨髁上突 骨软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以来收治的骨折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法复位后,用牙弓夹板做单颌固定,并辅助头帽颏兜制动4~6周即可。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再植术在颈部高位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颌后切口,下颔支部垂直斜形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将游离取出,体外与升支后缘骨块复位固定后再植入,最后复位固定升支截骨部。结果:10例14侧采用本方法复位固定,经1周~3年临床观察,面部形态及张口咀嚼功能均满意。结论:颈部高位骨折并严重移位、脱位者,可用本方法手术治疗。

  • 标签: 髁状突 骨折 下颌升支部截骨 髁状突再植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收集整理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和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科2001年~2010年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256例,对其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合并伤、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患者主要为青年男性,病因以交通伤为主,坠跌伤居其次,多合并有其他创伤。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都比较满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区疾病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探讨手术指征和处理方法。方法非手术治疗45例对于骨折可先通过颌间结扎、牵引等方式。对于颈部骨折,移位,以及发生在的疾病57例可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选择耳屏前切口以及颌下切口。结果状突发生在帽部骨折以及儿童,大部分通过牵引方法而治愈。对于移位,颈部骨折以及疾病,影响咀嚼及张口受限,通过手术方法,能改善症状以及治愈。结论通过对发生在区骨折以及关节疾病,影响到张口和咀嚼功能,可通过手术方法改善。该区手术操作较复杂,容易引起相应一些损伤并发生并发症。

  • 标签: 髁状突 疾病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P<0.05)。结论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 口腔结构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骨折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交流讲解、示范,书面指导等方法对36例骨折患者在心理、饮食、口腔卫生、功能锻炼、专科特别指导等五方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结果出院后回防,患者张口自如,上下颌咬颌关系良好,骨折恢复理想。结论骨折患者出院前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既有效的保证了疾病的早日康复,又为患者节约了大笔的医疗费用,融洽了医患关系,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髁状突 骨折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截断尺骨鹰嘴入路暴露,交叉克氏针结合“Y”形钢板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0年收治21例肱骨间、粉碎性骨折病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74岁,平均45.5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4例;车祸8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21例均骨性愈合,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4例延迟愈合,经二期切开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骨,均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n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肱骨间、粉碎性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情况,视野清楚,有助于术中复位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肱骨间、粉碎性骨折手术入路。

  • 标签: 肱骨髁间 髁上粉碎性骨折 尺骨鹰嘴 克氏针 &ldquo Y&rdquo 形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截断尺骨鹰嘴入路暴露,交叉克氏针结合“Y”形钢板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0年收治21例肱骨间、粉碎性骨折病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74岁,平均45.5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4例;车祸8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21例均骨性愈合,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4例延迟愈合,经二期切开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骨,均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n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肱骨间、粉碎性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情况,视野清楚,有助于术中复位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肱骨间、粉碎性骨折手术入路。

  • 标签: 肱骨髁间 髁上粉碎性骨折 尺骨鹰嘴 克氏针 &ldquo Y&rdquo 形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共收治股骨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患者12例。患者均采用股骨钢板联合拉力螺钉以及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12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及随访后,伤口、骨折均属一期愈合。未出现术后感染及骨折再移位等情况。患者植骨融合度较优,且患者治愈后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均属于良好程度。结论股骨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属于较复杂且严重型的骨折类型,对于患者手术前应详细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确保冠状面骨折及其它一些隐匿性骨折的检出,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中采取有效股骨钢板固定及植骨方法以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股骨髁间髁上骨折 合并髁冠状面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共2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治疗措施以及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平均时间为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为1期愈合,没有出现感染或者涎瘘等并发症出现。2例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及1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或者切开复位等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收到突出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翼外肌附着应该保留,手术方法经过颌后区入路,能够降低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的概率;对囊内粉碎性骨折以及骨折伴有关节盘显著移位的患者,需要有妥善的处理和护理,避免出现颞下颌关节强直症状。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临床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间固定治疗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骨折患者施行颌间固定治疗,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总结。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施行颌间固定治疗骨折的患者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骨折患者施行颌间固定并配合详尽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护理 颌面部损伤 髁状突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通过68例状骨折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骨折的治疗,临床观察、总体疗效满意,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认为颌间固定保守治疗,仍为首选治疗,手术切开固定应严格选择适应症1。

  • 标签: 下颌髁状突 骨折 治疗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胫骨间隆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胫骨隆撕脱性骨折II型、III型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后膝关节活动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胫骨间隆骨折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创伤较小,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并发症,较好的回复患儿膝关节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骨科 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 关节镜
  • 简介: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于(hé)重建时如何确定最适颌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的概念、参考位与骱重建的关系、TMD患者的(hé)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的最适位,可以用于建(hé),但TMD病人的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的。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的MI建(hé)。若MI不是生理性的,应首先调整肌肉的状态,然后再选在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hé)。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病 髁状突参考位 颌位 he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