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巨细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3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碘酊、酒精局部灭活+水泥填塞术14例,肿瘤段切除+人工金属假体置换术4例,截肢术2例,肿瘤切除+病灶清除术2例,肿瘤刮除+植术1例.结果治愈20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2年~7年5个月,平均3年6个月.结论我们提倡GCT采用临床、X线和病理三结合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对提高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肿瘤切除 骨巨细胞瘤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病灶清除术 合方
  • 简介:目的了解复发性巨细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巨细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巨细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巨细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巨细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巨细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巨细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巨细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复发 治疗
  • 简介:患者男,37岁。1997年2月始左环指掌侧近侧指间关节处长一肿物,渐大,后有约花生米大小。1998年2月在当地医院做手术切除。术后月余原刀口处又长出一不规则肿物,又去当地医院给予切除。术后20天再次复发,再次手术给予肿瘤切除。体送病理报告为恶性腱鞘巨细。1998年4月来我院就诊,查体见: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及,无压痛。左环指近节掌侧可见一纵行刀口,长约1.5cm,已愈合,局部无红肿。胸部摄片正常。左手摄片正常。B超肝脾肾无异常。随即在臂丛麻醉下行右环指切除术,术

  • 标签: 手指恶性腱鞘巨细胞瘤 诊断 外科治疗 病理检查
  • 简介:病例男性,33岁,战士。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腕背部肿物,无疼痛,质硬。在外院诊断为腱鞘囊肿,行囊肿切除术。术后4年复发,形成多发肿块,有酸痛,劳累后拇指感觉麻木、刺痛。局部检查:腕背部桡侧及桡骨茎突处有两个大小为2cm×1.5cm×1cm肿块,质硬,无移动及压痛,腕关节背伸活动轻度受限,肿物穿刺未抽出液体。X线片显示桡骨茎突、腕舟状有多处密度减低区,与正常骨质分界清楚,临床诊断:腕背部腱鞘巨细,手术见肿瘤呈黄褐色,有包膜,质硬韧呈分叶状,与腱鞘紧密相连,彻底切除,见桡骨茎突及舟状有多处压迹及

  • 标签: 腱鞘巨细胞瘤 腕背部 桡骨茎突 囊肿切除术 腕舟状骨 术后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腱鞘巨细的好发部位,以及临床上出现皮质侵蚀,受累关节退行性改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3年间32例手部腱鞘巨细入院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就其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及出现皮质侵蚀,受累关节退行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该肿瘤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左手好发,好发部位为拇指和中指.复发病例中常见皮质侵蚀和关节融合的退行性改变.结论局部体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的最佳治疗方案,对多次复发有恶变倾向者应行根治性手术.

  • 标签: 巨细胞瘤 腱鞘 手部 肿瘤 手术方法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4岁,因左下颌渐进性肿胀半年而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出现全身乏力、消瘦,且时有下腹部绞痛,曾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右肾积水",经对症治疗症状好转;7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手无名指肿胀,右上臂疼痛,经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左手无名指、右上臂巨细"遂在该院行左无名指切除,右上臂夹板固定;半年前发现左下颌部肿胀,且伴有右下肢疼痛、无力,遂就诊我院门诊以"左下颌巨细"入院诊治.

  • 标签: 亢进并发 原发性甲状旁腺 变例
  • 简介:巨细病毒感染及巨细病毒疾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巨细病毒性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巨细病毒疾病的主要类型,如未能及时检出和救治则病死率极高,为探讨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人巨细病毒的方法学,指导临床治疗,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病毒抗原血病的检测,并与巨细病毒血清学检测进行了对比,45例中38例患者进行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骨髓移植,5例外周血与骨髓共移植,移植前,对供/受者均进行巨细病毒抗体检查;移植后,受者采用本方法进行抗原检查,结果表明,有25例患者发生巨细病毒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移植后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时间为18个月),根据巨细病毒检测结果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预后较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有明显差异。预防组巨细病毒相关的死亡率为1/29,未预防组为12/16,提示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可更早期、快速的检出巨细病毒感染,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 巨细胞病毒感染 CMVpp65恶性血液病
  • 简介:患者,女性,1995年6月初因右眼红伴少许分泌物诊断为右眼结膜炎。1周后又因右眼痛、视朦再次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15,不能矫正;左眼1.0。右眼轻压痛,少许分泌物,中度混合充血,角膜轻度雾状水肿.大量羊脂球样带褐色素环(kp),Tyndall征(+++).前房深浅正常,瞳孔直径2mm,光反射迟钝,瞳孔区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虹膜纹理不清,

  • 标签: 葡萄膜炎 巨细胞病毒 诊断 分泌物 左眼 轻度
  • 简介:目的:探讨nm23,mdm2,p185,p21及p53在巨细(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3,mdm2,p185,p21p53在52例GCT中的表达(GCT按Jaffe分级,I级15例,II例25例,Ⅲ级12例),结果:52GCT中nm23,mdm2,p185,p21and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21/52),34.6%(18/52),21.2%(11/52),13.5%(7/52),26.9%(14/52)。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797,0.871,0.441;0.658;0.699)。nm23,mdm2,p185,p21,p53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9/13),30.8%(12/39),61.5%(8/13),25.6%(10/39),38.5%(5/13),15.4%(6/39);23.1%(3/13),10.3%(4/29),46.2%(6/13),20.5%(8/39)。nm23,mdm2表达与GCT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3,0.018),而p185,p21,p53的阳性表达与GCT复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m23,mdm2,p185,p21及p53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无关,而nm23,mdm2的表达与其复发有关。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复发
  • 简介:患者,女性,71岁。因口服卡马西平1个月出现四肢麻木、行走不稳就诊。患者1个月前因牙痛并颌面部阵发性疼痛,在某院口腔科给予卡马西平(每片200mg)每次1片,每日1次口服。服药后有困倦感,未在意。服药1个月时,四肢远端麻木,足底踩棉感,行走不稳,持物易掉落,无耳鸣及视物旋转。既往健康,否认糖尿病、溃疡病、肝、肾病及血液病史。

  • 标签: 卡马西平 共济失调 巨细胞性贫血 治疗 副反应
  • 简介:人类巨细病毒(HCMV)在成年人群中感染很普遍,且随年龄增长,感染率明显增高。但多数呈不显性感染或潜伏感染,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HCMV的先天性感染或围产期感染常常危害胎儿和新生儿,因此早期准确诊断HCMV感染对指导防治,促进优生优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CMV,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年龄增长 潜伏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巨细病毒(CMV)IgG抗体阳性的新生儿肝脏功能状况。方法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CMV抗体。同时用速率法.终点法检测肝脏功能指标。结果160例CMVIgG阳性患儿IgM同时阳性的占38%胆汁酸(TBA)异常占98%,Y-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异常占82.5%,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异常占4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占18%,总胆红素(TBILI)全部异常。结论感染CMV是引起新生儿肝炎的重要因素、加强抗感染,做好孕期保健和围产工作是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关健。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IGG抗体 新生儿 CMV 免疫状态
  • 简介: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测定巨细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亲和指数(CytomegalovirusSpecificIgGantibodyavidityindex,CMV-IgGAI)的方法,作为有效的诊断工具用于区分CMV原发与非原发的感染。方法:以35mmol/L浓度的二乙胺(Diethylamine,DEA)作为温和的蛋白变性剂,采用洗脱法以标准间接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比较了不同的实验条件,共检测了96份标本,其中6l例为CMV既往感染标本(CMV-IgM阴性,CMV-IgG阳性),35例为CMV近期原发或近期复发感染(CMV-IgM阳性,CMV—IgG阳性)。当以CMV-IgGAI<40%作为近期原发感染,以AI>50%作为既往感染,以40%50%,平均AI为69.91%。而35例近期原发或复发感染标本中有7例(7/35,20%)<40%,为近期原发感染,平均AI=26.8%,1例为可疑原发感染,其余27例(27,35,77.1%)为复发感染,AI>50%,平均AI=75.59%。结论:用35mmol/LDEA洗脱1次10分钟的简易快速的方法适用于CMV-IgGAI的测定。联合检测CMV-IgM和CMV-IgGAI可能是目前区分近期原发与非原发感染的最好的血清学方法之一。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IGG抗体 亲和指数 测定 实验室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巨细病毒性视网膜炎预防、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病毒性视网膜炎11例(13眼)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13眼)均有特征性视网膜病变及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10例患者CD4^+T细胞计数〈50个/μl,均处于AIDS晚期,且合并有其他机会感染;5例CMV—PCR检测为阳性;8例CMVIgM检测中1例(+),7例(-)。6例经更昔洛韦治疗后视力提高,但需要较长的疗程;3例死于多重机会感染。结论巨细病毒性视网膜炎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常见机会感染,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对其治愈有重要意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应常规眼科检查和随访,尤其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病原学检测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巨细病毒所致婴儿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更昔洛韦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巨细病毒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由巨细病毒所致先天和围生期感染患儿肝损害发生率(75.0%),明显高于出生后感染患儿(18.7%)。更昔洛韦治疗组治愈率50%,对照组1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用更昔洛韦治疗巨细病毒所致婴儿肝损害更有效。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肝损害 更昔洛韦
  • 简介:目的:探讨巨细病毒(CMV),弓形体(TOX),单纯疱疹病毒(HSV)对围产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致畸作用。方法:对128例孕25-41周围产期死胎,死产,早产胎儿采用尸体解决观察各脏器发育以及感染所致畸形改变。PCR检测CMV,TOX,HSV三种病原体在肺,肝、肾,脾,脑,胎盘、肠脏器感染发生率。结果:CMV感染56.25%(72/128),弓形体13.28%(17/128),单纯疱疹病毒12.50%(16/128),CMV与TOX共同感染8.59%(11/128),CMV与HSV共同感染3.91%(5/128),TOX与HSV共同感染1.56%(2/128),CMV与TOX,HSV共届感染2.34%(3/128),128例尸体解决中发现畸形27例占尸体解剖总数21.09%,对照组100例胎盘三种病原体检测阴性,结论:CMV是死胎,先天畸形的主要致病病原体,并且感染为多器官性,HSV也表现出多脏器感染,是造成胎儿死亡的原因之一,TOX主要感染胎盘和脑。

  • 标签: 围产期 巨细胞病毒 弓形体 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 死胎
  • 简介: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巨细病毒肺炎的X线征象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包括4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病毒肺炎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巨细病毒肺炎患者,2例无明显肺部改变,其余10例X线改变早期为两肺野纹理增强、模糊不清、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其中,4例肺内出现小结节病灶,2例肺内散在分布斑片样病灶。对12例巨细病毒肺炎患者追踪观察,7例患者发病后2d-7d肺内不同程度出现新斑片样病灶。4例患者早期X线误诊为肺间质水肿、粟粒性肺结核,肺霉菌病以及肺部感染各1例。本组X线误诊率为33%。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出现上述肺部改变,应综合分析并考虑巨细病毒肺炎的可能。

  • 标签: 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肺炎 肺结核 肺炎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