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愈后.方法回顾分析16例硬膜外血肿的受伤机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方法.结果16例病人均手术治疗,1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预后较好,单纯性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 治疗 诊断 临床资料 颅内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的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6例硬膜外血肿病人均采用枕部幕上马蹄形皮骨瓣开颅,先清除幕上血肿,再经静脉与颅骨内板之间的空隙清除幕下硬膜外血肿。结果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中失血少。术后5例血肿基本清除,1例幕上残留少量硬膜外血肿。出院时5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结论采用枕部幕上马蹄形皮骨瓣开颅,能够顺利清除幕上、下硬膜外血肿,且手术时间短,清除血肿迅速,操作简单,出血少,术后不遗留颅骨缺损。

  • 标签: 颅脑损伤 幕上 幕下硬膜外血肿 横窦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颅窝的硬膜外血肿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中22例行手术治疗,6例血肿量少而先采用保守治疗(其中又有2例因复查CT提示血肿增大而改为手术治疗)。28例患者按GOS分,24例手术患者中有23例恢复良好,中残1例,4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复查CT,及时手术是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颅脑损伤 横窦 硬膜外血肿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骨瓣开颅术治疗的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24例的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为5分有18例,4分有4例,3分有2例,2分有0例,死亡0例。结论骨瓣开颅术治疗的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骨瓣开颅术 骑跨横窦 硬膜外血肿 预后
  • 简介:摘要创伤性迟发性双侧硬膜外血肿(TDBEHSTS)临床发生率低,但病情凶险。由于起病隐匿,随病程进展可出现急性临床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迟发性血肿出血来源为静脉源性,临床表现与血肿体积不成正比,使得病情评估及手术时机方式选择面临困惑。精确病情评估和手术方式选择与预后密切相关。微创手术对静脉来源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好,已获临床广泛认可。但改良钻孔引流手术对于TDBEHSTS的治疗效果及技巧尚无相关临床经验。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医联体医院收治的17例TDBEHST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改良钻孔引流术对TDBEHSTS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肿,硬膜外,颅内 引流术
  • 简介:<正>儿童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少见,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则鲜有报导。本院从1985年10月至1994年10月共收治13例,全部治愈。现就其诊断,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讨论如下。临床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3—14岁。坠落伤4例,跌伤3例,车祸伤4例,铁器砸伤2例。均为枕部着力。原发昏迷6例,时间5

  • 标签: 硬脑膜外血肿 迟发性 外伤性 硬膜外血肿 头颅CT扫描 颅内血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伴有狭窄的静脉相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因静脉相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收入院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9年12月为末次随访时间,分析入组患者临床特点、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腰椎穿刺压力和脑脊液成分,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纯音听阈、眼底检查、颈动脉B超、骨密度、内分泌六项),耳鸣残疾量表评分,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随访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83例患者入组,其中女性74例(89.2%),男性9例(10.8%);右侧耳鸣54例(65.1%),左侧耳鸣26例(31.3%),双侧耳鸣3例(3.6%);静脉优势回流右侧56例(67.5%),左侧16例(19.3%),双侧均衡型11例(13.3%);双侧狭窄46例(55.4%),单侧狭窄37例(44.6%);体质量指数(BMI)超重及肥胖者41例(49.4%);耳鸣残疾量表评分3级及以上者66例(79.5%)。最终33例患者选择观察(39.8%),选择乙状相关手术、介入手术及导静脉封闭的患者分别为40例(48.2%),8例(9.6%)及2例(2.4%)。74例随访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6.2个月。对48例手术患者的分析显示,乙状相关手术后耳鸣消失又复发的患者,其静脉内压力差高的比例较大;介入手术若同期植入支架则治疗效果好;导静脉封闭患者术后效果不佳。对26位腰椎穿刺患者分析发现,正常颅压8例、颅高压18例,两组患者静脉内压力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而发病年龄、伴随症状、BMI、空蝶鞍及视乳头水肿比例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伴有狭窄的静脉相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评估需要规范的流程,视乳头水肿不能作为早期颅高压患者的敏感检测指标,静脉内压力差可能是提示颅高压的指标之一。减轻体重可以作为观察期的保守治疗方法,静脉明显狭窄是乙状手术患者复发的风险因素,介入支架手术是治疗继发于狭窄的耳鸣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耳鸣 横窦 颅内压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尿道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29例因尿道伤导致尿道部分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行开放性手术(开放手术组),另外14例患者有13例行内镜下尿道会师术,1例在外院行膀胱造瘘2周后,再转本院行内镜下尿道会师术(尿道会师组)。术后常规行尿道扩张4~6次,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尿道会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均P<0.01)。尿道会师组的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66.67% vs. 11.11%,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勃起障碍及尿失禁发生。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伤导致尿道部分断裂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且疗效相同。尿道完全断裂患者尿道会师术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高,早期实施一期尿道吻合术,进行彻底清创,不仅可减轻术后尿道瘢痕狭窄,而且还能有效恢复尿道的连续性,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低。

  • 标签: 尿道 骑跨伤 尿道会师术
  • 简介: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中以腹主动脉栓塞(ASE)病死率最高。近年来,尽管该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病死率和截肢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00年1月-2006年7月收治腹主动脉栓塞2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 围手术期护理 动脉栓塞 病死率 截肢率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并评估一种乙状后入路开颅过程中快速准确定位乙状连接处(TSSJ)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至10月经乙状后入路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静脉减影,结合后处理明确乙状交界处在颅骨上的投影,术中在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随即扩大骨窗显露;对照组(31例)使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星点"钻孔开颅。评价2组开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长度、开颅时间、骨窗大小短于或小于对照组,分别为(6.8±0.5)cm比(8.0±1.5)cm、(37±8)min比(45±15)min、(8.7±1.2)cm2比(10.2±2.4)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开关颅出血量、静脉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颈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63%比38.71%;P=0.04)、切口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6±1)d比(9±2)d;P=0.01]。结论使用乙状后开颅方法,"关键孔"中心应位于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较传统的以"星点"为标志开颅方法,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切口疼痛缓解时间。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桥小脑角区 开颅 乙状窦后 骨性标识
  • 简介:为满足城市桥梁的景观和功能等要求,杭州湾大道十塘江桥设计为交叉式独塔斜拉桥。主桥采用(33+42+51+44)m独塔斜拉桥,桥面宽40.5m,在边、主各设1个辅助墩,形成四一联的结构体系;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六室箱梁;相互交错的大、小钢拱圈构成桥塔,大、小塔柱顺桥向倾角为10°,钢拱塔与混凝土塔座之间设4.5m高钢-混结合段;斜拉索采用扇形空间双索面布置,塔上采用销轴式锚固。桥塔采用分节段吊装施工,主梁采用分节段支架现浇施工。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该桥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 标签: 独塔斜拉桥 桥梁景观 钢桥塔 钢-混结合段 桥梁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跨上矢状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双骨窗开颅术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信息,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本院收集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近一年时间的跨上矢状硬膜外血肿患者资料52例,针对52例患者在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等方面进行恢复性分析。在52例患者中存在上矢旁单骨窗采取开颅手术的患者25例,针对患者的出血情况采取旁硬脑膜悬吊,附加明胶海绵堵塞填满的方式进行止血;另外,存在27例患者进行了双骨窗开颅的上矢旁治疗手术,在患者的矢状上保存原有的骨桥后硬脑膜悬吊方式进行止血操作。

  • 标签: 双骨窗 开颅术 治疗 骑跨上矢状 窦硬膜外血肿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区脑膜瘤32例,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和位置行肿瘤全切除29例,未完全切除的3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结果32例病人随访1~8年,全部存活.16例临床症状完全改善,13例症状明显改善,出现面瘫、轻度小脑功能障碍、脑积水各1例.未完全切除的3例分别于术后15、33和36个月复发.结论区脑膜瘤临床少见,以手术为主结合伽玛刀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区脑膜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膜瘤 横窦
  • 简介:目的探讨伽玛刀配合手术治疗矢状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6例矢状的脑膜瘤先行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残余部分再行伽马刀治疗。结果经5年随访,肿瘤消失8例,缩小11例,无变化5例,肿瘤复发2例。伽玛刀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利用伽玛刀治疗手术后残留的矢状的脑膜瘤,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减少了手术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 标签: 跨矢状窦脑膜瘤 伽玛刀治疗 手术切除 术后并发症 手术方法
  • 简介:桥梁在风作用下引起的静力及动力荷载,在抗风设计中可以使用简化的等效风荷载进行加载。然而目前相关规范中的风荷载加载模式不适用于多塔连悬索桥结构。针对多塔连悬索桥的结构特点,基于等效风荷载原理,对三塔两悬索桥在桥向风作用下的中最大桥向位移与中塔最大桥向位移的等效风荷载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将研究成果推广至多塔连悬索桥,最终获得了三塔及多塔悬索桥的风向荷载加载模式及阵风响应系数。研究成果可为多塔连续桥梁的风荷载提供设计依据。

  • 标签: 多塔悬索桥 等效风荷载 背景风荷载 惯性风荷载 阵风响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