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馆阁,是指古代的文史馆、集贤院、秘阁和天奉阁等馆的总称。馆阁体是明、清时候官场实用的书体,它要求每个字都乌黑油亮,不见枯笔,大小一律方方正正,平平稳稳,不得显现有半点个人主观意愿。馆阁体呆呆板板,少气

  • 标签: 体时代 时代潮流 馆阁体
  • 简介:申、乙、丙三人对丁的藏书数目作一个估计。甲说:“他至少有一千本书。”乙说:“他的书不到一千本。”丙说:“他最少有一本书。”

  • 标签: 小学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藏书
  • 简介:宋神宗元丰年间,司马光等耆英老臣创立了以"真率会"命名的怡老诗社,至明正统年间,七位馆阁文臣又集成以"三杨"为中心的"真率会",赋诗酬唱,怡养天年。明代馆阁文臣继承先哲的精神,步其芳躅,保留了"真率会"的内核,其诗作具有歌功颂德、重视道义、冲和典雅、雍容平易、简淡清丽的风格,这与明代初期的社会背景、帝王政策、诗风沿革以及老年馆阁文臣的特殊心理密切相关。

  • 标签: 明代 馆阁文臣 “真率会” 风格 原因
  • 简介:我从小就爱看童话书,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可是到了三年级,妈妈想让我多接触些其他种类的书,尤其是经典名著。她把一本本中外名著和历史书塞进了我的书柜,准备把童话书送给别人。我坚决不同意,那可是我的宝贝呀!可是妈妈却一意孤行,把童话书全部整理好,准备找个合适的时间送出去。于是,我整天都在盘算着怎样才能把书拿回来。

  • 标签: 书记 童话书 经典名著 中外名著 三年级 妈妈
  • 简介: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家极其重视藏书印,因而,在中国印学史上,它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结合藏书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概述了古代苏州藏书家的藏书印,对于我们了解吴文化,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 古代 藏书家 藏书印 苏州市 篆刻艺术
  • 简介:名人与故居我爱好读书,常常喜欢跑一些名人藏书故居。在武汉,跑过昙华林的恽代英故居、石瑛故居、徐源泉故居、夏斗寅故居、翁守谦故居。这些故居都是在很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早已物是人非了,但总能捕捉到一点旧的踪迹。在浙江,看过严子陵钓台、朱买臣故居、淳安海瑞祠、杭州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黄宾虹故居、吴昌硕故居、潘天寿故居、俞樾故居、史量才故居、章太炎故居

  • 标签: 名人 藏书 胡雪岩故居 品味 恽代英 夏斗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于清代中叶的扬州藏书家焦循(1763—1820),吴晗先生的《江苏藏书家史略》、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楼》,以及郑伟章著《文献家通考》等书,或者只字未提,或者涉猎太简,因而值得一说。

  • 标签: 焦循 图书收藏 人格修养 雕菰楼
  • 简介:文章从分析1991.5—1992.5入藏的汉文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的等级结构、年进书量与我校教学和科研的矛盾入手,管窥我馆在藏书建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以及当前图书馆界的困惑,提出了加强采访工作、提高藏书质量、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文献的数量、改进服务手段等措施。

  • 标签: 藏书建设 教学与科研 图书采访 资源共享 质与量
  • 简介:阅读实在是件美妙的事,对于我,没有比这更好的消遣了。然而,使我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是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一些事儿。

  • 标签: 父亲 藏书 阅读
  • 简介:小朋友,你拥有属于自己的图书吗?如果你拥有很多好书,你该如何表示这是属于自己的藏书呢?用手绘的方式做一张藏书票吧!

  • 标签: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藏书票》
  • 简介:馆阁体是流行于明清馆阁及科举试场的书体,又称“干禄体”、“干禄书”,它的前身是宋代的“院体”,而其渊源则可追溯到尚法的唐楷。由于馆阁文臣应诏撰写文章,士子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其文体书体均力求典雅工整,自成一体,故名馆阁体。这种书体在明代称“台阁体”,清代称馆阁体,二者异名而同质,均为标准的官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由于科举的要求,士子们为便利考试,

  • 标签: 馆阁体 继承与创新 科举考试 书法 书体 台阁体
  • 简介:文章从晁公武的生平、藏书管理、著书立说三方面,介绍了这位南宋时期藏书家对中国古代目录学的重要贡献。

  • 标签: 南宋 晁公武 藏书 著书
  • 简介:在北宋"临川三王"中,王安国流传至今的诗文数量虽然已经极为稀少,但在其所处时期却得享隆誉,表现出与其兄长王安石不同的诗学审美旨趣。其间所包含的意义深刻的文化内蕴,诸如对"馆阁气"官样诗文艺术风格的推崇与追求,表现出的正是盛宋时期士大夫文化中雍容典雅的承平气象、富贵气象与人文气象。这种诗学蕲向,自真宗朝的太平宰相晏殊那里导扬发轫,至元祐时期,以苏门学士为代表的馆职诗人那里,获得了更全面深入的发展。典范性地代表了上层士大夫所崇尚的书卷翰墨气息与学理思辨色彩。这之间,熙宁时期,王安国任馆职期间的诗美取向,便是勾连二者的伏脉,既与熙丰时期的时事动向存在紧密联系,又与元祐诗坛风尚存在过渡衔接。只是在这之后,退避政治的意识、淡然自定的心态调适,变得更加浓厚。

  • 标签: 王安国 馆阁气 熙丰—元祐诗坛 文化意义
  • 简介:<正>清代,随着满汉文化的交融,涌现出不少满族藏书家。诸如纳兰性德、揆叙、曹寅、昌龄、永瑆、毓本、震钧、盛昱等,其中以曹寅的楝亭藏书最负盛名。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别号楝亭。他是一位具有汉族血统的满洲正白旗包衣,自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其父曹玺初掌江宁织造时,尝於署内植楝树数株,旁筑草堂,颜曰“楝亭”。曹玺命曹寅居此读书,以后又送到宫中做康熙皇帝的伴读。由此,曹寅养成了“一意嗜书”的习惯。清初满族人尚武,射猎之风尤盛,曹寅亦能“间骑快马,拓弓弦霹雳声。”但他更主张“读书射猎,自无两妨”。其友韩菼称他“乃诚善读书者,其取之博,盖七略、四部、十二库,无不窥也。”

  • 标签: 曹寅 藏书家 《全唐诗》 朱彝尊 书亭 书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旧时,大凡说藏书丰富,辄用二酉名之,然唐宋及其以前,“二西语亦罕用”(明胡应麟语),是明清之时骤然兴起,诗词歌赋,笔记小说之中与“学富五车”相连如“书通二酉”之类,车载斗量,俯拾皆是,已成熟语。读书人对二酉尤为青睐,以之名书者,有明胡应麟《二酉辍拾》(收在《少室山房笔丛》

  • 标签: 胡应麟 笔记小说 诗词 读书人 唐宋 兴起
  • 简介:多年前,在北京报国寺文化市场购得陈觉民1975年五一节致周建人信札一通。信较长,写了满满四页。从信里透露的信息可知,陈是一位饱学之士,家学也不一般。其父名燮枢(1874-1958),字赞卿,

  • 标签: 藏书 绍兴 1975年 文化市场 周建人 五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