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在饮食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烹饪规模越来越大,厨艺水平也显著提升,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饮食文化的集大成时期。自清入关以来,以满汉为主,其他民族为辅,在各民族互相影响的推动下,饮食文化呈现出自然的交流状态,最终影响了当今北京城的饮食文化。关键词满族饮食;北京菜系;满汉全席;满汉融合本文讨论的是自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的饮食文化对北京饮食文化的影响。后金建立到清入关以前,这一时期的满族社会经历不同社会阶层和等级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一、入关前的满族饮食文化首先,表现为饮食来源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食物品质与数量上的不同,当时满族的食物来源相对匮乏,大多是打猎得到的食物,还有少数是通过交易完成。而贵族阶级食物,则主要是通过渔场或者猎场以及贡赋得到。其次,表现为饮食内容的差异。统治阶级虽然颁布了对饮食内容的规定,但从相关资料及史实中不难发现,这项规定仅仅是针对民间而非贵族阶层,贵族阶层的饮食内容并未受到影响和限制。比如,清朝天聪元年,皇太极颁布诏书,昭告后金广大民众,要求上至大汗贝勒,下至平民百姓,凡是用以祭祀或者殡葬等不能够使用大型的牲畜,比如马、牛、驴和骡等。《满文老档天聪汗下令不得任意宰杀牛马骡驴》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867页。最后,还表现为饮食器具的差异性。民间器具大多为铁质、铜质或者陶制炊具。盛具,却仍以木器为主,虽有少量的瓷器和金属器,但并非是普遍现象。而贵族们的饮食器具则涵盖了金、银、铜、锡、瓷等制品。二、入关后的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及其特点清政府正式成为华夏民族的统治者之后,满族饮食文化开始逐渐在华夏大地承担着核心的角色。而北京作为清朝首都,受的影响更为深远。首先表现在饮食文化的汉化。清朝在以北京为都城之后,满汉以及其他民族的交流会变得日益频繁,不同民族之间的饮食文化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就实现了自我的交流。尤其是满族的“皇亲国戚”,在和汉族官员来往时,往往会吸收汉族的一些习惯模式,然后再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善,于是“满汉全席”的概念开始出现。由此又进一步衍生成五族共和宴,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联盟宴。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有以下特点首先,官府以及贵族阶层的的家宴,是市井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地位不容忽视。官府菜与官府文化关系之密切,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官宦家族的几代兴衰与记忆。其次,宫廷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相对特殊的一部分。清代宫廷饮食的演变更为完善,达到其无法超越的水平。统治阶层对于饮食口味的完美追求,以及当时的物产富饶,社会稳定的宏观环境,这为宫廷的饮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最后,市井饮食文化开始成型,那些可以体现北京市井饮食习俗的各种烹调技艺,以及饮食特性都基本明确。那些特色小吃等,开始得到各层民众的广泛认可。北京当时作为清政府的都城,其中的民众贫富差距极为显著,官家菜、宫廷菜和民间菜具有典型的差异。三、满族饮食文化对北京的影响满族入主中原之后,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文化上,满族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在饮食文化方面,同样起到了主导作用。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避免被同化,必然要保持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所以那些传统的习俗依然得到传承。而我国传统的华夏饮食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引入满族的一些饮食习俗。其影响表现在丰富了北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内容。第一是食材的多元化。随着满族入关之后,长白山、东北三省的那些大量美食开始从盛京源源不断的运送至北京、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满族人极为喜爱糕点类食品,因此这种习惯开始逐渐流传到整个华夏大地。例如知名的满族食品,那就是萨其马,现在依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第二,随着清政府的统治日益深化,满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些饮食礼仪也开始影响到汉族民众。其中最为典型是在满汉全席中上菜需要使用两至三天的时间,而且在上菜之后,还需要做到三撤席。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满族贵族当时的待客之道,并被汉族的贵族阶层所接受且遵循。第三,在满族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开始满族化,蒙古贵族阶层在宫廷饮食方面满化较小,但是日常习俗方面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满化。如,“立春吃萝卜,立秋吃大白菜包”林洪《中国食疗大全》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99页。等等。四、结语长期以来,北京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汉族聚居地,其饮食文化被打下了浓重的汉族饮食文化烙印。然而北京在古代,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四战之地,因此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或多或少的有所留存,所以北京饮食文化中,包容着北杂狄虏的属性,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京菜系。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M北京光明日报社,1989年。2《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七》M,台湾华文书局。3《满文老档》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4吴正格《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8年。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0。6鄂尔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7李民寞《建州闻见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8孙进己,张璇等《女真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9刘小萌《满族的部落与国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10郎秀萍《满族家庭常用食谱》A,《广东满族研究资料汇集》C,广州广州天成印刷厂,1995年。11万建中、詹娜《满族饮食习俗的生态意蕴与生存智慧——以辽宁满族春节饮食为例》,《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12期。12吴正格《满族饮食的改良与创新(二)》,《烹饪论坛》总第101期2010年第27期。13郝德利《入关前满族社会风俗变迁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李自然《试论满族入关前饮食文化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2002年第4期(总第71期)。15万建中《北京建都以来饮食文化的时代特征》,《文化广角》2012年第5期。16李学成《试论满族饮食文化的发展》,《辽宁广播电视学报》2001年第2期。17刘威《近代开原满族的衣食住行变化》,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何雨《东北满族饮食中的面食文化研究》,《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2期(总第138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中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国人来说,饮食,就成为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厨房,也就成为了人们满足饮食需求最重要的地方。我们一方面惊叹于厨艺的高深,一方面细心的钻研着厨房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本文有限介绍了一些在厨房中出现的物理方面的问题,并阐述期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将深奥的物理知识和通俗易懂的厨房知识连接在一起。便于同学们理解以便于加深记忆。

  • 标签: 高中物理知识 生活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化消费是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也使现代的社会生活和消费市场变得丰富多彩。商品离不开包装,包装设计要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商品包装的文化设计就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包装文化设计核心与关键是建立、健全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包装设计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如何建立、健全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本文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 标签: 文化消费 包装设计 文化特征
  • 简介: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对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约束,和谐统一,稳定,理念的一致性等传统的文化特征明显地反映为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并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传统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 创新理念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电视、电影、动漫、网游等多种形式的视觉产品,这些产品的主要特点是以视觉形象为主体,通过这些鲜活的形象吸引人们的眼球,因此,整个世界充满了视觉性的形象,人们的生活也被打上了感性的烙印。视觉文化的时代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并逐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选择。人类文化已经逐步像视觉文化转向了,视觉文化日益成为文化的一种趋势和心态。

  • 标签: 视觉 文化 视觉文化
  • 简介:摘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在酒的酿造和种类以及酒的各种文化都有着共通点,也有各自独特的魅力。本文首先介绍了酒的历史,然后具体的阐述了中日酒文化。最后总结出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异同点。

  • 标签: 酒的起源 差异与对比 民族特征
  • 简介:摘要服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篇文章将对中美两国在传统服饰的款式、材料和色彩特点以及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着装的特点进行比较,来分析和解读中美文化的诸多差异,以便更好的完成跨文化交际。

  • 标签: 服饰 中美文化 差异
  • 简介:摘要所谓基层文化即是指人们在自我职业以外,自我娱乐、自我参与、自我开发的具有社会性的文化。由于群众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所束缚、文化设施状况、文化发张资金不足等,因此基层文化的建设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所以,此时群众文化辅导就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群众辅导的基础上,基层文化才能更好地得以建设。

  • 标签: 群众文化 辅导 基层文化建设 影响
  • 作者: 曲玲玲1奚晓丹2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2-10-20
  • 出处:《赤子》 2012年第10期
  • 机构:曲玲玲1奚晓丹2(1、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2、黑龙江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 作者: 吴杰(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0-04-14
  • 出处:《魅力中国》 2010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徽菜作为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深得人们的喜爱。同时徽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其产生至今,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正是从徽菜原料选用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变迁、徽菜的烹制特色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变迁和徽菜的消费群体由以前的特殊群体向现代社会的大众变迁三个方面来阐述徽菜文化的变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课与课外体育进行比较与研究,结合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提出了高校体育工作应从体育课程转移到课外体育上来,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与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一一以课外体育为中心,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使高校体育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 标签: 课外体育 园体育文化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