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疾病。作为心身疾病应具备以下6个基本条件:①必须具有躯体疾患;②发病前必须存在明确的心理因素,并且在疾病过程中,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相互交织影响;③必须具有以情绪障碍为中心的临床表现;④常有一定性格缺陷等易患素质;⑤心理治疗在心身综合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⑥一般预后较好,除非原发疾病不可逆转。在以上6个基本条件中,2、3、4项称为心身疾病的三大临床特徵。

  • 标签: 心身疾病 中医病机 心理因素 心身综合治疗 疾病发生 躯体疾病
  • 简介:摘要:通过梳理中医对痤疮病因病的研究,对痤疮的发病机理进行评述,来更全面地认识和提高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痤疮提供思路。中医认为痤疮的病因与外感风邪、肺经蕴热、湿热蕴结、痰湿互结、毒热互结、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有关;西医认为痤疮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痤疮丙酸杆菌作用、炎性因子作用、雄激素作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和遗传相关。临床西医治疗痤疮往往以维A类产品、激素治疗为主,效果局限。中医则多采用辨证分型方法医治痤疮,疗效显著却缺乏规范的研究方法,难以达成共识。笔者经过梳理文献估计,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痤疮方案提供借鉴。

  • 标签: 痤疮 中医 病因病机
  • 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3岁以下小儿,多数病情较轻,但重者可出现易惊、肢体抖动、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干脑炎,病情进展迅速,有生命危险。该病1957年由新西兰首次报道描述。1958年首次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英国伯明翰正式提出手足口病的命名。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因 病机
  • 简介:经对医院2002年病案书写的质量分析,尤其是56份乙级病案的缺陷分析,发现这些病案中存在的问题,寻找书写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加强病案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案书写重要性的认识,是改善病案书写质量的关键。

  • 标签: 中医 病案书写 乙级病案 书写质量 书写缺陷 医院
  • 简介:胸痹,即心脉病症,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胸痹"的病名,设有瓜蒌薤白白酒汤证治和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治等温通散寒方药专论,并归纳其病为"阳微阴弦"。

  • 标签: 胸痹 心脉病症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 简介:偏头痛是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特点,起病急,一般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很快得到缓解,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多在几小时内,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据临床统计,本病的发病率在头痛患者中占35%以上,5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有降低的趋势。女性多于男性,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

  • 标签: 中医 偏头痛 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血瘀络阻型 肝阳上亢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进行分析。方法:收纳在2021年度内经法医鉴定的49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根据法医学相关流程对以上尸体进行解剖术,对其颅脑内部情况进行医学查验,同时对其尸检报告记录存档,在尸检报告中对死者颅脑损伤死亡情况进行病理学分析,并将结论体现在档案中,最后对所有死者的尸检报告进行统计归纳整理。结果:死者颅脑损伤的外界因素包括(交通事故、高坠伤、钝器打打击伤、跌伤、爆炸伤) ,死亡原因为主要原发性损伤23例(46.9%),继发性脑干损伤24例(48.9%),并发症发生致死(4%)。结论:通过法医对尸体的进一步尸检,对死者的颅脑损伤死亡原因进一步分析,可明确死者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并进行全面的验证,使法医病理学分析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为警方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与证据。

  • 标签: 死亡 颅脑损伤 法医 病理学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小儿食管良性狭窄的理想的,操作简便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采用结肠代食管,结肠与上段食管吻合治疗小儿全食管瘢痕狭窄5例,对结肠代食管的几种吻合术作一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期手术成功,无吻合口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均进食正常,患儿发育正常,结论:小儿食管瘢痕狭窄首先手术重建食科,而结肠上颈段食管吻合优于其他方法,更适合于小儿。

  • 标签: 食管瘢痕狭窄 结肠代食管 上颈段食管吻合 小儿 食管重建术 手术方式
  • 简介: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远端正常的鳞状上皮被肠化的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食管腺癌的发生与BE有直接关系,是公认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研究发现,食管末端的腺癌几乎均起源于BE,而40%的贲门癌与BE有关.BE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的严重并发症.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BARRETT食管 研究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胃代食管和结肠代食管手术治疗儿童食管严重瘢痕狭窄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的149例食管严重瘢痕狭窄症儿童的临床资料,行胃代食管术的115例,行结肠代食管手术34例的。对照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替代物坏死、替代物扭转、胃排空延迟、结肠胃吻合口狭窄)和次要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腹泻、颈部吻合口狭窄、胃结肠反流)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结肠代食管组有1例(0.8%)出现替代物坏死,胃代食管组也有1例(2.9%)出现替代物坏死,结肠代食管组的次要并发症较胃代食管组高(P=0.001),但主要并发症较少(P=0.001)。所有并发症都给予正确的处置,没有出现不良后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结肠代食管术和胃代食管术都是儿童食管替代的理想手术方式。但在考虑到主要并发症的问题,结肠代食管术应该是儿童食管替代的最好的选择。

  • 标签: 胃替代食管术 结肠替代食管术 食管闭锁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进食困难3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2个月于2008年11月12日入院,2月前在外院行胃镜检查示贲门伤3cm食管狭窄伴潴留、贲门炎、胆汁返流性胃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符合贲门失弛缓症,在当地保守治疗不见好转,为近一步诊治来我院,

  • 标签: 食管破裂 医源性 胆汁返流性胃炎 贲门失弛缓症 临床资料 进食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管状胃组,各30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检测食管癌患者食管腔内24hpH值,记录接受检查的时间以及Demeester评分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三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检查总时间、立位时间及卧位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的DeMeester总评分(22.68±32.25)分、24h酸反流次数(17.22±24.14)次、〉5min的反流持续时间(2.62±3.72)min、最长反流持续时间(24.01±33.8)min、pH〈4.00的总时间(82.11±119.17)min,低于传统手术组的(43.31±52.45)分、(66.35±87.23)次、(5.76±7.58)min、(35.51±38.02)min、(164.87±201.53)min,高于对照组的(22.68±32.25)分、(17.22±24.14)次、(2.62±3.72)min、(24.01±33.85)min、(82.11±119.17)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能够使食管癌患者在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程度减轻,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 胃食管反流
  • 简介: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12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食管癌,将残胃或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弓下吻合4例;手工吻合2例,器械吻合10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结论:采用将残胃或连同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 标签: 食管癌 胃大部切除术 残胃
  • 简介: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为食管切除后使用管形胃重建食管。本研究对象均为高龄残胃食管癌接受结肠代食管手术治疗患者,残胃是指患者过往存在胃部手术史,由于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机体健康状态一般,手术风险较大,且高龄患者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围手术期生理应激反应,患者担忧手术结果产生术前焦虑表现。

  • 标签: 残胃食管癌 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切除 胃部手术 生理应激反应 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