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皮瓣移植提供更精准的动脉走行、分支、分布、动脉网构筑及皮瓣切取范围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采用36例成人头颈部新鲜标本制成血管铸型标本(72侧),向双侧颈外动脉内注入红色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填充剂,观测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和动脉网的构筑特点。结果动脉由面动脉距下颌骨下缘(1.50±0.50)cm处发出,起始处直径(1.50±0.85)(0.6~2.3)mm。动脉主干长(5.5±0.5)cm,沿下颌骨下缘稍后方向前走行,沿途发出(9.0±3.0)(7~13)条分支,直径0.1~0.5 mm,主要分布于下区皮肤和浅筋膜。主干行至距下颌骨中线3.0 cm范围内分为升支、水平支和降支,升支1~5条,向上越过下颌骨下缘与下唇弓分支吻合,或参与构成下唇弓;水平支1~2条,向内又分为数支与对侧分支吻合;降支1~3条,行向后下方,与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吻合。在下区,动脉各分支间及与周边动脉的分支间相互吻合,构筑成密集的1~3层动脉网,主网区范围约7.0 cm×5.0 cm,网内主要血管直径0.1~0.2 mm。结论动脉主干较长,分支较多,分支间吻合丰富,构成密集的动脉网,为皮瓣提供了足够的蒂长、丰富的血供和切取面积,该皮瓣既可进行游离移植,也可转位移植。皮瓣最佳切取部位为动脉网近中线区,切取面积以7.0 cm×5.0 cm为宜。

  • 标签: 颏下动脉 颏下皮瓣 动脉铸型 显微外科解剖
  • 简介:目的:评价逆行面动脉-动脉下颌骨肌瓣修复Brown2A型上颌骨缺损的可靠性。方法:以逆行面动脉动脉下颌骨肌瓣修复8例因切除良性肿瘤造成的上颌骨缺损。男5例,女3例,年龄16~33岁。其中,上颌骨牙源性黏液瘤3例,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成釉细胞瘤各2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结果:应用逆行面动脉动脉下颌骨肌瓣同期修复Brown2A型上颌骨缺损,所有骨肌瓣均成活,未出现供区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美观效果及功能恢复。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逆行面动脉-动脉下颌骨肌瓣修复上颌骨缺损快速、简单、安全可靠。

  • 标签: 上颌骨 BROWN 2A型缺损 骨肌瓣 重建外科 义齿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支皮瓣在咽喉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行带蒂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的口咽癌(10例)和下咽癌(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3例,女4例,年龄40~70岁。口咽癌中扁桃体癌5例,其中4例行颈-口联合入路扁桃体癌扩大切除术,1例行下颌骨裂开扁桃体癌切除术,舌根癌5例均行经颈外舌骨入路舌根癌切除术;下咽癌中梨状窝癌16例,均行保留喉功能的部分下咽部分喉切除术,咽后壁癌1例行部分下咽切除术。分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咽癌及下咽癌缺损的预后、吞咽功能和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66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1例下咽癌患者因局部复发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因食管癌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舌根复发带瘤生存,余24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和远处转移。估算2年生存率为92.9%,3年生存率为88.9%。术后并发症方面皮瓣坏死1例次,咽瘘1例次,皮下脂肪液化和积液2例次,淋巴瘘1例次。25例患者术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2.6%,其中下咽癌拔管率为16/17,口咽癌拔管率为9/10。25例成功拔除鼻饲管,完全经口进食率为92.6%。结论动脉穿支皮瓣制备成功率高,修复口咽和下咽癌术后缺损能够很好的恢复吞咽和喉功能。

  • 标签: 口咽肿瘤 下咽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咽肿瘤术后缺损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76岁;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T2N1M0 1例、T2N2M0 1例、T3N1M0 3例、T4N1M0 1例;皮瓣大小3.5 cm×5 cm~5.0 cm×8 cm;累及食道入口修复2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吞咽功能和GRABS嗓音量表评估发音质量,观察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结果6例患者手术切取皮瓣顺利,术后获随访2~36个月。患者皮瓣全部存活,切口一期愈合,无咽漏,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GUSS评为0级1例、1级3例、2级2例)。5例不同程度恢复发音功能(GRBAS评分0分2例、1分2例、2分1例) ,1例全喉切除患者丧失发音功能。3例术后1~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1例全喉切除、2例放疗后喉部水肿患者至末次随访尚未拔除气管套管。1例术后6个月发现肺部转移,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动脉岛状皮瓣血供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下咽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头颈部缺损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
  • 简介:通过对恒牙期52例正常个体X线头颅侧位片的测量分析,探讨正常人部对谐调颜面外观方面的代偿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①正常人部深度方向的代偿机制与下颌基骨位置无关,骨性额部相对下颌骨的突度与软组织部厚度互相补偿。②正常人部高度方向软组织厚度随下颌体前缘高度的相对增加(减少)而相对减少(增加)

  • 标签: X线头影测量 骨骼 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 方法: 研究时间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研究对象 50 例口腔 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按照软组织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方法 , 观察组采用 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方法。 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工作,整理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瘢痕挛缩、肿物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等数据。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仅 1 例患者出现瘢痕挛缩,较之对照组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软组织修复效果显著,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较之对照组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针对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修复中,分析了传统修复方法和 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方法的最终修复效果,认为 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方法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面部外形,符合审美标准。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口腔颌面修复 恶性肿瘤 术后 软组织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岛状皮瓣修复上颌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上颌窦癌、上颌牙龈癌、软腭癌患者行上颌病灶扩大切出术,同期采用岛状肌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组织,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皮瓣最小4.0cm×10.0cm,最大6.0cm×12.0cm。结果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过坏死组织切除后,二期愈合。随访3~18个月。所有病例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面部外形较满意。结论岛状肌皮瓣适合同期修复上颌组织缺损,疗效良好。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上颌恶性肿瘤 修复缺损
  • 简介:有一种鸟叫红点。这种鸟要进食的时候。能逼真地模仿蟋蟀、蝼蛄、金铃子等昆虫的叫声。被模仿的昆虫听到叫声后,以为是同伴在呼唤,很快便会聚集过来,这正好上了红点的当,成了它们的美味佳肴。照此情况,红点应该有丰盛的食物。可事实上,红点却吃不到几只昆虫,两个有趣的现象就能证明这一点。

  • 标签: 昆虫 模仿 蟋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红点儿是一种鸟,学名叫红靛。我们老家肇源一带乡下把它叫白了就成了红蛋。每到春夏之交,这种鸟儿便从南方飞回北方。鲜红鲜红的

  • 标签: 永远红点颏
  • 简介:摘要2017年1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例64岁男性喉癌术后咽瘘患者,患者咽部皮肤软组织类圆形缺损,直径约2.5 cm,形成咽瘘。分两次手术对其进行修复。一期手术中设计并切取动脉岛状皮瓣,将皮瓣翻转180°后形成衬里,通过瓦合及嵌合技术,增加皮瓣与瘘口周缘的贴附面积,封闭瘘口,继发创面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吸引治疗。二期手术植皮封闭创面,患者瘘口得到完全修复。术后随访2年,咽瘘无复发,供区隐蔽,外形良好,患者能经口进食,借助电子喉可以部分恢复发音功能,修复效果良好。

  • 标签: 外科皮瓣 咽,瘘 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超声测量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肢血管手术和泌尿系碎石手术患者272例,拟于喉罩全麻下完成。年龄25~78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0~85 kg,机械通气时间30~120 min。使用超声测量舌距(TT)、舌骨距离(DSHB)、会厌距离(DSEM)和声门距离(DSAC)。依据说明书选择喉罩型号。记录以下情况的发生:首次喉罩置入失败;机械通气期间喉罩套囊周围漏气;气道峰压>20 cmH2O;超声诊断胃进气。出现1种及以上情况者为通气不良。根据是否出现通气不良,将患者分为通气正常组(N组)和通气不良组(P组)。绘制超声测量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CI)、灵敏度、特异度及临界值。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866(0.813~0.919)、0.755(0.683~0.827)、0.835(0.772~0.899)及0.705(0.628~0.782)(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T≥6.140 cm、DSHB≥1.145 cm、DSEM≥2.175 cm和DSAC≥1.075 cm均为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可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发生。

  • 标签: 超声检查 喉面罩 预测
  • 简介:(中山医科大学《家庭医生》医学整形美容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摘要目的就部美容整形100例临床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进行部美容整形的患者100例,男29例,女71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43.02±0.31)岁,根据患者部畸形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100例部美容整形患者,只有1例患者在进行硅胶假体隆术之后,出现一侧的下唇和部感觉迟钝,术后2个月恢复感觉。其余病例全部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唇沟明显,部外形满意,无下唇外翻等畸形现象出现。结论部的美学形态是圆形伴有轻度前倾,鼻尖与部连线正好接触红唇,如果部过于前凸或者后缩,均会影响脸型的完美,应该进行整形术予以调整。

  • 标签: 颏部 美容整形 临床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患治疗中使用岛状皮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9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胸大肌皮瓣修复治疗46例为对照组,接受岛状皮瓣治疗病患46例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患的皮瓣成活率为95.65%(44/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P<0.05);而观察组病患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1.30%(42/46),显著高于对照病患的76.09%(35/46)(P<0.05)。结论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患使用岛状皮瓣进行术后面部缺损修复有较高的皮瓣成活率,且病患的满意度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颏下岛状皮瓣 治疗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岛状皮瓣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0.05~2023.12,1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为样本资料,随机化分组,对照组(n=7)胸大肌皮瓣修复治疗,实验组(n=8)岛状皮瓣治疗。对比:(1)皮瓣成活率、伤口感染率;(2)治疗满意度;(3)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研究结果有积极的改善,(P<0.05)。结论:岛状皮瓣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疾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提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是否伴有颈淋巴结转移,分为48例阳性组和36例阴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肿瘤局部扩大切除+岛状皮瓣修复,阳性组术中行颈清扫+术后放射治疗。比较(1)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2年复发率及2年死亡率。(2)两组患者对外形满意度。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皮瓣坏死,所有患者术后均能正常吞咽、发音。张口度达到2横指以上。(2)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2年复发率及2年死亡率分别为(12.5%、87.5%)、(1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对外形满意度分别为93.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不影响淋巴结患者的术后生存周期。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修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缺损
  •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脸型正面看去美丽、可爱,但从侧面看时,由于下颌后缩畸形的存在,使嘴巴显得前突而失去了优雅的外貌,给人一种不和谐、不完美的感觉。人的下巴约占面部的1/4。下巴的美观与否会影响面部的整体协调和美观,精致的下巴能够突显脸部的轮廓,增强立体感。有人曾说:美丽的下巴是脸形娇美的基石。只有侧面看也美,才会百看不厌。因此,需要通过手术让下巴俏丽起来。

  • 标签: 瓜子 日常生活 立体感 侧面 面部 美观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部美容整形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采用整形方法治疗。结论假体充填隆术、自体骨移植隆术以及面截骨前移,小畸形矫正术等都是有效地面整形手术,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 标签: 颏部美容整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