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应用血管内再通术与劲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由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患者组成,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行支架置入术(35例),实验组给予血管内再通术(35例),相较其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评分情况。结果 由两组 NIHSS、Rankin评分情况可知,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闭塞中血管内再通术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疗效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 血管内再通术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比组。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两组的内中膜、血瘀斑块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劲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动脉内中膜增厚率91%,血瘀斑块发生率74%;对比组动脉内中膜增厚率71%,血瘀斑块发生率4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中94例有内中膜增厚的情况,其中90%发现有劲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比组内中膜增厚率为50%,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占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有极大可能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两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内中膜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部分社区年龄≥55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城乡3个区(宣武、大兴、怀柔)中各选出一个社区,选取1557人(男706人,女851人)年龄≥55岁的人群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1mm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开始的标志)、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88.4%。其中单纯IMT增厚、单发斑块、多发斑块、至少一处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2.7%、21.3%、38.9%和5.6%。②单纯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且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91.3%比84.5%;40.1%比28.7%,7.7%比3.9%),均P〈0.01。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男性65—69岁年龄段检出率增长最快,女性则为70~74岁年龄段。③城市居民颈动脉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90.9%、37.7%和7.4%,高于乡村居民的87.1%、31.9%和4.7%,P〈0.05。④城市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脂的发生率(57.4%、22.2%、20.5%和34.1%)均高于乡村(39.6%、8.6%、12.1%和13.0%),而吸烟的比例低于乡村(15.5%比30.4%),均P〈0.01。结论北京地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城市居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高于乡村。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杉醇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股腘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疗效及不同病变特征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阜外医院血管中心125例经DCB治疗的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41侧肢体)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纳入病变平均长度(138±78)mm,总体术后12、24个月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1.4%和60.8%,免于再干预率(free of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f-TLR)分别为90.1%和83.0%。亚组分析显示在TASC C/D级原发病变中合并严重钙化者的一期通畅率以及累及腘动脉病变者f-TLR率显著下降。多因素分析显示TASC C/D级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均是术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高血压是独立保护性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n-stent restenosis,ISR)亚组分析显示累及腘动脉段的ISR靶病变预后劣于单纯股浅动脉ISR。结论DCB在股腘动脉病变治疗中取得较满意的中期靶病变通畅率,但复杂性病的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药物球囊 股腘动脉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存储系统中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CDFI首次评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并且于初检后完成12、24、36个月CDFI规律复查的患者279例。记录病变血管残余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并根据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是否进展为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或闭塞,分为进展组(40例)及非进展组[239例,进一步分为稳定组(210例)和改善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服用降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d)等对狭窄进展的影响。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这些因素对颈动脉狭窄进展的影响。结果进展组24、36个月时狭窄病变的残余管径较稳定组和改善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狭窄处及其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和改善组(均P〈0.05)。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OR=2.686,95%CI:1.120~6.442,P=0.027)和吸烟(OR=2.265,95%CI:1.081~4.746,P=0.030)是影响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是延缓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保护因素(OR=0.383,95%CI:0.178~0.827,P=0.01)。结论CDFI可以客观评估颈动脉狭窄的进展。吸烟和高血压是加速狭窄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延缓颈动脉狭窄的进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进展 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四肢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肢体的大、中动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以致闭塞,使患肢出现缺血性症状。在四肢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远高于上肢。目的讨论闭塞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本病由于是慢性病并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使病人自理能力降低,易出现焦虑、情绪低落,而对残疾的恐惧可加重其不适。护士应了解病人恐惧的感受,积极主动地指导病人促进血流循环的方法,重点介绍足部护理。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 心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0例及无明显心脑血管体检患者60例,对观察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48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43例,50~70%12例,>70%5例。对照组60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20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54例,50~70%4例,>70%2例。脑梗死组颈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颈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即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颈动脉狭窄。

  • 标签: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因素
  • 简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carotidatheroscleroticdisease,CAD)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重要原因,占到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是老年全身CAD的重要组成部分[1].研究表明,CAD患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以及死亡的风险均增加.通常男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比女性患者要快,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但通常年龄>60岁的老年人会经常出现症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造成受累动脉供血区域的缺血及坏死,其后果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消耗,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掌握其发病特点与防治原则对于减少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早期诊断
  • 简介:本文对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状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闭塞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无微不至的护理,39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通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反应、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失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VCD)的发生。通过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可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心理因素 双心医学
  • 简介: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闭塞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诊断方法等,得出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疾病要早期诊断、评估及干预,系统地治疗才见效。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诊断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诊断中,使用颈动脉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愿参与试验研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共40例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并将其命名为观察组;收集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试验对象入院检查时间均处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范围内。比较不同组别试验对象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硬度指数β(Lβ)、阻力指数(RI)均高于与对照组,而颈总动脉峰值最大血流速度(Vmax)、颈总动脉峰值最小血流速度(Vmin)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颈动脉超声 诊断 检查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1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部最为常见;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多于女性;声像图特征以扁平斑多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靠方法,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提供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