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动第Ⅲ、Ⅳ、Ⅵ对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Ⅲ、Ⅳ、Ⅵ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例,采用常规针刺+枕项部针刺法;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共治疗30天。比较治疗前后瞳孔、眼裂大小及复视、眼球运动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主要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枕项部针刺法治疗Ⅲ、Ⅳ、Ⅵ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可用于治疗Ⅲ、Ⅳ、Ⅵ神经麻痹

  • 标签: 颅神经麻痹 针刺 项针 枕项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眼神经麻痹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原因为外伤、微血管病变及内动脉瘤等。由于内动脉瘤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因此及早明确动脉瘤的存在并及时采取干预极为重要。约90%的内动脉瘤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而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伴瞳孔回避者极为罕见,瞳孔回避是指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患侧瞳孔和对侧差异小于1mm,且对光反射正常。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 瞳孔回避
  • 简介:中文摘要目的对近年来部分针刺对于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近况进行文献综述,了解针刺对于展神经麻痹的治疗近况。方法按照针刺疗法、针刺加点按、针刺加滞针动法、针刺配合电针、电针加穴位注射、电针加理疗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加滞针动法和电针加理疗效果显著,除此之外,电针加穴位注射也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中文外展神经麻痹 针刺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治疗方法、效果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外展神经麻痹的47例患者。结果外展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有糖尿病性外周神经麻痹(26%);非特异性炎症(17%)。结论外展神经麻痹病因多样且复杂。

  • 标签: 眼肌麻痹 外展神经疾病 外展神经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中医针刺(主穴:健侧合谷穴及患侧颊车、太冲、牵正、地仓、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治疗,两组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4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良好。

  • 标签: 针灸疗法 面瘫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患者资料。结果经过对患者的精心治疗,已经有44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现留院继续接受观察治疗。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获得健康。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用中医中药治疗;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麻痹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药 面神经麻痹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良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2例患儿就诊时均为双眼外展神经受累,第2例发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左眼外展受限8 d后又出现右眼外展受限。2例患儿各项辅助检查均未见异常,排除其他病因,诊断儿童良性外展神经麻痹。给予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等免疫治疗,患儿在病程5~6周症状稍有好转,在病程12~14周完全恢复,各种症状消失,双眼视物无重影,无外展受限,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提示儿童良性外展神经麻痹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因素有关,经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外展神经麻痹 第Ⅵ对颅神经麻痹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面神经麻痹属于神经内科诊断病症中的一种。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我科11年下半年共对9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诊断与治疗,现将体会综述如下

  • 标签: 神经内科 面神经麻痹 诊断与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面瘫后自我锻炼、按摩、理疗非常重要,主要为防止麻痹肌的萎缩及促进康复。具体做法是指导患者注意西部保暖,耳后部及病侧面部行温热敷。因面肌瘫痪后常松弛无力,而且面肌非常薄,馥病后印应送行局部按摩,援摩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方法对镜用手紧贴于瘫痪侧面肌上做环形按摩,每天3次,每次10~15min,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可减轻瘫爽肌受健侧的过度牵引。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鼓励患者练习瘫痪侧面肌的随意运动。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搜集本神经科室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动眼神经麻痹的2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4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15例临床高度怀疑为内动脉瘤者行DSA检查,5例做神经传导速度,4例进行腰穿检查,针对不同的病因诊断进行相应处理。分析其病因组成、临床表现、早期行DSA检查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结果24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7例(30.8%)是由糖尿病引起,为首要致病原因;6例(25.0%)为内动脉瘤引起,为第二致病原因;再次分别为脑干缺血性血管病5例(19.2%)、结核性脑膜炎1例(3.8%);其它病因包括痛性眼肌麻痹脑桥海绵状血管瘤1例,4例患者不能明确病因。依据出院时眼肌麻痹的恢复情况可分为治愈3例(12.5%),好转15例(62.5%),无效6例(24%)。结论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多样,有些甚至危及生命,需仔细鉴别,及早明确诊断,并且仍需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才能确定各种病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动眼神经麻痹 动脉瘤病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