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影响(ICP)增高的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68例持续ICP监测患者ICP增高原因。结果ICP动态监测过程中发现ICP变化受外诸多因素影响。根据影响ICP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准确判断影响ICP变化的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ICP增高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解除,能极大提高颅脑疾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脑卒中急性增高的重症监护的意义。对80例脑卒中急性增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密切进行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的监测,气道、输液管理,预见性护理以及心理、营养支持等,得到了良好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颅内压增高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脑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脑部疾病治疗的27例病患,对本次参加实验的所有病患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对其压进行有创监测,即将微型的传感器植入病患进行监测,分别使病患进行平卧,后将床头抬高,分别为10°、20°、30°、40°等进行监测。结果在床头处于0到40°之间时病患的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病患的平均动脉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当床头高度在0到30°时,病患的脑灌注有上升趋势,但床头高度超过40°时,成下降趋势。结论体位是影响危重症病患、脑灌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将病患的床头抬高30°左右对于病患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体位,不仅可以有效的使降低,同时还可以使得血压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正常数值,避免脑供血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有效的降低病患在手术后由此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 标签: 危重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58例颅脑术后患者持续监测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准确监测数值及波形识别;妥善固定光纤导丝做好仪器管理,注意管路护理。发现和避免影响波动的护理因素,做好降治疗护理。58例患者均在监测指导下合理使用降药物;12例患者经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行二次手术治疗;死亡4例,无1例感染。

  • 标签: 颅脑术后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小儿感染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76例感染患儿,根据用药情况将患儿分为甘露醇常规治疗组(n=38)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组(n=38)。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5d的脑脊液压力变化、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两组患儿在压下降、临床症状改善以及不良反应(肾功受损和电解质紊乱)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可用于儿科常见感染的治疗,其降疗效优于常规甘露醇治疗组,且在发生肾功损害、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

  • 标签: 甘露醇 甘油果糖 颅内感染 颅内高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监测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持续监测。结果3例患者自动出院,23例进入康复治疗阶段。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给予有创监测能够很好的判断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手术时间≥4h患者感染率大于手术时间<4h的患者,P<0.05;伴有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P<0.05;引流留置时间≥24h患者感染率高于引流留置时间<24h的患者,P<0.05。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及引流留置时间等因素是出现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得到临床重视,加强预防。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 颅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监测在小脑梗死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梗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监测,根据调节脱水剂的用量。结果监测5~15d,平均7.8d,无探头植入引起的大出血,1例发生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经过术后3个月~1年的随访,根据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2例。结论小脑梗死患者手术后持续监测,可指导降药物的实施,能及早、安全拔除脑室引流,对减少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小脑梗死 手术 颅内压监测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静脉血管疾病,病因复杂,其临床症状及预后与发病部位及原因有密切关系。本文现结合一例具体病例分析一下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便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颅内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神经镜治疗儿童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儿童蛛网膜囊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儿童蛛网膜囊肿患者在神经镜下行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与囊肿沟通术和囊肿壁部分切除术.结果14例癫痫患者,11症状未再发作,3例仍发作,继续药物控制.颅骨局部隆起1例及头颅增大1例随访3个月,未见继续增大.行CT和MRl扫描囊肿近消失3例,囊肿体积缩小1/2以上9例,另4例缩小1/3.结论应用神经镜治疗儿童蛛网膜囊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肯定.

  • 标签: 神经内镜 儿童 蛛网膜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显微手术关键点,研究动脉瘤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效果以及术中配合情况,为今后的动脉瘤手术提供可靠性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40例动脉瘤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临床体征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成功夹闭动脉瘤,在随访期间(2-12个月),恢复良好35例,轻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其中有1例在术后15天,动脉瘤再次发生破裂,手术重新夹闭后,1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适宜的手术时机在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成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手术除可有效的避免动脉瘤再次出血外,还可以减轻由于脑脊液和凝血块而造成的血管痉挛,若手术时期过晚,则会增加手术难度,失去治疗机会。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感染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对15例感染患者采用丁胺卡那霉素80.0mg,每次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经腰椎穿刺鞘注射,1次/天,至患者体温及脑脊液中白细胞恢复正常。结果治愈10例,好转4例,死亡1例,病死率6.0%,预后良好率达94%,结论丁胺卡那霉素鞘注射治疗感染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丁胺卡那霉素 颅内感染 鞘内注药
  • 简介:摘要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较严重的继发性病变。此类患者病情凶险、发展变化快,严重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应尽早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室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应对,配合手术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紧密配合手术进程,以达到顺利完成手术、控制病情、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有效的目的。

  • 标签: 颅内血肿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动脉狭窄经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存在动脉狭窄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对其经多普勒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老年缺血性卒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动脉呈异常流速,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峰值流速(Vp)及均值流速(Vm)呈减低趋势,而收缩—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呈增加趋势。结论经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发现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动脉狭窄及其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而且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检查迅速、可重复性好、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狭窄 颅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合鞘注射治疗颅脑外伤及开颅术后所致感染的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4年5月颅脑外伤及开颅手术后感染患者7例,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结合鞘注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引流7~12d,临床治愈6例,1例并发全脑室炎死亡。结论:颅脑外伤及开颅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在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前提下可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结合鞘注射,该方法简便、安全、疗效肯定。

  • 标签: 颅内感染 腰大池置管 鞘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