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对清水江流概况的分析入手,对在清水江流治理过程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涉水部门、涉水企业、公民参与、第三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并对在清水江流治理过程中采用的管制、直接供给、政府资助、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基本政策工具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清水江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 标签: 流域治理 政策工具 利益相关者
  • 简介: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粮食充裕,以粮食为酿酒主要原料的历史悠久。岷江流农业发达,酿造盛行。宜宾地区居其下游,得天独厚,以多种粮食为原料酿造的“杂粮白酒”别具特色,享誉古今。在宜宾酒文化探讨中,应区别古代的酱与酒,“葫酱”是酱而不是酒。“五粮酿酒”中,有玉米的配方应始于清代,明代前玉米还未传入四川。

  • 标签: 中国白酒 宜宾酒文化 蒟酱 五粮液
  • 简介:以商州区张地沟小流域为例,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张地沟小流域土壤全氮平均质量分数为0.986g/kg,变异系数为24.14%,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土壤全氮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空间分布上呈现斑块状和带状格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顺序为农地〉果园〉林地〉荒草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不同高程间具有显著差异,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降低;阳坡与半阴坡方向上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分别为最高和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丹江流农业结构调整、土壤全氮有效利用和水质清洁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全氮 空间变异 KRIGING插值 影响因素 丹江流域
  • 简介:利用1981—2010年怒江流9个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采用气候倾向率、R/S等方法分析了潜在蒸发量变化的趋势性和持续性,并探讨了影响潜在蒸发量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30年怒江流四季潜在蒸发量趋于减少,年潜在蒸发量以18.4mm.(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夏、秋、冬季和年潜在蒸发量具有持续性,未来将持续减少,尤其是冬季。在年代际尺度上,四季潜在蒸发量1980年代为正距平,1990和2000年代均为负距平。风速减小是四季潜在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不过春季潜在蒸发量的减少与降水量的显著增加也有关,且夏季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变小对潜在蒸发量减少的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怒江流域 潜在蒸发量 变化趋势 HURST指数 影响因子
  • 简介:据悉,长江流打击船舶保险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经验交流会在安徽召开。保险监管部门与长江航运公安、海事部门进一步加强交流,探索建立全流域执法协作机制。

  • 标签: 长江流域 协作机制 执法 保监会 反欺诈 船舶险
  • 简介:“二十四块石”自20世纪50年代敦化境内牡丹江流首次发现以来,是渤海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留有特殊的人文信息,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是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在逐渐丢失,结合保存现状的田野调查,是提出如何采职保护措施与解决保护问题的信息基础和科学依据。

  • 标签: 二十四块石 调查 保护
  • 简介: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乌江流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千百年来,苗族、土家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及其先民在乌江流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乌江流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快发展,各族人民的社会生产、

  • 标签: 乌江流域 少数民族 教育发展研究 求实创新 教育公平 评介
  • 简介:应用HBV-D水文模型和多个气候模式预估了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珠江主干流西江的径流过程,分析了21世纪水资源量和洪水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050年后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较基准期(1961—1990年)明显增加;流域平均的月降水量和径流量在5—10月间均呈增加趋势,12月至次年2月呈减少趋势;年最大1d和7d洪量逐渐增加,重现期逐渐缩短。2030年前枯水期径流增加有望缓解枯水期用水压力,而2050年之后丰水期径流量以及洪水强度、发生频率的增加将给珠江流防汛抗洪带来更大压力,在制订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适应性对策时应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

  • 标签: 珠江流域 HBV-D水文模型 洪水 枯水 预估
  • 简介:跨地区水生态补偿,以受益者负担为原则,是流域下游水生态受益地区向流域上游水生态保护建设地区实施补偿的一种活动。它旨在通过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协调地区之间的生态保护和利益冲突,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的共同目的。作为跨域治理的具体形态,跨地区水生态补偿主要有支配性治理和区域合作治理两种模式。在实践中,基于执行落差和实施范围的限制,支配性治理模式并不高效;由于利益的高度分化,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同样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新安江流生态补偿机制融合了区域合作的自愿要素和来自中央政府的执行强制要素,展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跨地区水生态补偿法制协调机制。

  • 标签: 生态补偿 区域合作 财政转移支付 法制协调
  • 简介: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恢复或重建退化湿地非常重要。针对目前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恢复举措等宏观方面,缺乏在整体上考虑湿地之间的连通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在流域为尺度上,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湿地结构、湿地景观特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建设活动干扰下流域下垫面等因素对整个流域内湿地恢复的影响,以永定河上游流域为例,建立一个基于GIS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具体研究步骤包括指标信息提取、指标赋值及归一化和多指标综合。首先,选择河流等级、坡面流长、河流水质、饱和指数、水成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作为评价指标;然后,针对指标参量对湿地恢复的贡献度进行赋值,并做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值,根据加权值的正态分布对流域内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等级划分,并使用优序图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上游流域研究区内可恢复湿地面积约97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18%;其中,阳原县的可恢复湿地面积最大,约为131.6km^2,其次为怀来县,为129.1km^2;可恢复的湿地类型以水库/坝区型湿地和河流为主,分别占可恢复区域总面积的11.75%和11.33%。研究成果为湿地的管理和恢复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避免了依据单一生态环境要素或局部区域特征进行恢复对象选择的片面性。

  • 标签: 湿地恢复 流域尺度 多指标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 永定河上游流域
  • 简介:苍山洱海掩映下的大理坝子,随处都能见到残垣断壁、藓碣苔碑,历经沧桑,付与荒烟落照,虽然不起眼,却见证着太多的历史变迁,让人神思遐想。

  • 标签: 洱海 城池 流域 南诏 历史变迁
  • 简介:<正>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万物之基。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二是流域水环境日益恶化。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的迅速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水危机如影随形制约着前进步伐。胡若隐所著《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

  • 标签: 水污染治理 水资源污染 共治 流域水污染 流域治理 新模式
  • 简介: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涉水立法也是活跃和不断发展的。但是,从总体看,我国以流域为尺度的立法相对薄弱。通过分析我国流域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式"流域立法模式的概念,分析了这种立法模式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其突破,探索了这种立法模式的实现路径。流域立法模式研究旨在推进和完善流域立法,使我国的水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 标签: 流域立法 流域立法模式
  • 简介:摘要鲁甸县龙头山镇营盘小流域位于鲁甸县西北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以水力侵蚀为主,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必须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采取行之有效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通过林草、工程、耕作三大措施,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从而改善营盘小流域的人居环境,促进山区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 标签: 小流域 综合治理 现状 对策分析
  • 简介: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植被类型作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在ArcGIS支持下生成单因子敏感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域占大部分,达到62.02%;高度敏感区域其次,为20.82%;轻度敏感区域和极敏感区域较少,分别为16.92%和0.24%。其中,对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地方主要有天峻县西北部和海晏县东部。

  • 标签: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青海湖流域
  • 简介:激励相容度是衡量激励相容性的指标。只有激励相容度高的补偿方式,才是实现流域生态保护目标的有效方式。本文量化并比较了转移支付与异地开发两种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激励相容度,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具有不确定性,它受下游对减排综合收益的认可度、上游减排的成本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我国,由于流域生态保护的生态效益被严重低估;异地开发大幅度降低了流域上游的征税成本、行政管理与服务成本、污染控制成本等原因,异地开发方式的激励相容度更高。

  • 标签: 流域生态补偿 转移支付 异地开发 激励相容度
  • 简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徽省淮河流域城乡生活和工业需水量增长迅速,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此分析了区域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形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的对策和措施。

  • 标签: 水资源利用 形势 对策 淮河流域
  • 简介:利用1993~2009年长江上游气象站和三峡梯调自动雨量站逐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上游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干湿季节转换指标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850~1150mm,由东南向西北减小;三峡区间降水年际变化最大,四川盆地其次,乌江和长上干降水的年际变化相对稳定;三峡区间东段与川西北相比,雨季开始时间早56d,结束时间晚17d,雨季持续时间相差72d;夏季风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缓慢,冬季风由北向南推进迅速;统计各水文分区强降水发生相互关联度,其结果有助于对数值预报降水落区预报进行订正。

  • 标签: 长江上游 干湿季节转换 雨季临界值 降水分区关联度
  • 简介:详尽收集了1927—1937年安徽淮河流域初等教育研究的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对1927—1937年安徽淮河流域初等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1927—1937年安徽淮河流域初等教育虽有所发展,但速度缓慢。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拮据,教学规模难以扩大,师资质量不高,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混乱的社会环境等。

  • 标签: 淮河流域 初等教育 教育经费 小学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