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也称作大自然的放电现象。“轰隆”一声雷响,可以产生巨大的电能。科学家算了一笔账,一次雷电产生的电能大约可以供10万只100瓦的电灯泡点亮一小时。可惜的是人类至今无法利用这笔巨大的电能,只能让它白白跑掉。

  • 标签: 雷电 发脾气 自然现象 大自然 电能 科学家
  • 简介:经常性倒时差会给大脑的健康带来危害。如果一个人经常横渡许多时区,他的大脑将会受到损害并带来记忆方面的问题。其罪魁祸首可能是大脑在人们频繁倒时差的过程中释放的应激激素,应激激素会损坏顶叶和记忆。

  • 标签: 记忆 时差 应激激素 大脑
  • 简介:通过对天峻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分析,结合雷电的产生条件、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雷暴的移动和发展,总结出了该地区雷暴天气的基本特征,并具体阐述了观测该地区雷电天气的注意事项。

  • 标签: 雷电 天气 观测 浅析
  • 简介:摘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公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高等级路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阐述了具体防治措施。

  • 标签: 水泥混凝土 路面 损坏 防治
  • 简介:2012年5月中旬至9月底,大气探测研究所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开展了第7年的广东闪电综合观测试验(GCOELD)。该试验在人工引雷试验场、从化市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局3个观测点实施。人工引雷试验场主要围绕人工引雷开展闪电光电磁综合测量,通信基站、风力发电机防护试验,高压输电线感应过电压特征观测以及闪电化学效应的测量,同时兼顾对自然闪电的观测;

  • 标签: 大气探测 雷电 观测试验 人工引雷 综合测量 风力发电机
  • 作者: 杨磊1张玲燕2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2-03-13
  • 出处:《赤子》 2012年第3期
  • 机构:杨磊1张玲燕2(1、宁夏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12、宁夏国土资源环境监测院,宁夏银川750001)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针对雷电给建筑物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而后对于目前现代建筑的雷电灾害规避实践做出了必要讨论。

  • 标签:
  • 简介:利用雷电监测定位网2007—2010年4a时间的雷电资料,对金华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地区雷电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受季节性变化以及昼夜变化影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受到纬度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金华地区 雷电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我国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不断的完善,道路交通量开始增加,车辆的不断增加,使得路面增大了交通压力。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整体结构性能也在随着公路环境开始变化,沥青混合料路面出现了塌陷、车辙、开裂等现象。

  • 标签: 沥青 混合料 路面 损坏 措施
  • 简介:摘要雷电灾害对于智能化建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我国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城市智能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危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如何做好智能化建筑雷电防护至关重要。论文重点探讨了雷电形成及入侵途径,并重点分析了智能化建筑雷电防护关键设计。

  • 标签: 智能化建筑 雷电防护 设计
  • 简介:在分析移动基站系统遭受雷击损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基站系统雷电防护的具体措施。移动基站系统的雷电防护应作为系统工程来考虑,要强调全面防护、综合治理。在具体的防护技术上,应采用“躲避一分流一均压一屏蔽一接地”系统技术。以防止雷电雷电电磁脉冲危害,并有效地解决雷电磁兼容性问题。

  • 标签: 天馈线 网络线 躲避 分流 均压 屏蔽
  • 简介:2011年是陕西省雷电天气频发的一年,通过对全年雷电监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全省共发生闪电152818次,集中发生在7—8月;陕北南部、渭北和陕南西南部为陕西省雷电高发区;全省100个县中镇巴县发生雷电最多,武功、杨凌、兴平最少;雷电流强度在20~50kA的闪电占总闪数的69%;陕西雷电以负闪为主,但正闪雷电流强度明显高于负闪,正负闪雷电流强度分布呈单峰型;8月14-17日大范围强雷电天气过程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共同影响造成的;蒙古冷涡是7月13—24日局地强雷电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

  • 标签: 雷电 分布特征 天气过程 陕西 2011年
  • 简介: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交流电能转变为不同电压、电流等参数的另一种电能的设备。变压器内部一旦发生严重过载、短路,可燃的绝缘材料和绝缘油就会受高温或电弧作用,分解燃烧,并产生大量气体.使变压器内部的压力急剧增加.造成外壳爆裂,大量喷油,很容易造成火灾,引起大面积停电。绝缘损坏、导线接触不良、负载短路以及接地不良是导致运行中的变压器发生火灾和爆炸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止这些故障的发生呢?

  • 标签: 绝缘损坏 变压器 原因 预防 电磁感应原理 交流电能
  • 简介:加拿大一座已运营40年的4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C形梁桥受冲击荷载损坏,采用3层预应力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薄板进行加固。为研究预应力CFRP板锚固系统的可靠性和加固的有效性,进行锚固系统可靠性能的试验、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锚固系统设计可靠;CFRP板的初始脱胶荷载稍低于目标预应力水平;牵引板端部应力集中明显,是导致脱胶的重要因素,建议在锚固设计中考虑牵引板端部的剪应力;加固后,桥梁抗弯、抗裂能力能恢复到未受损状态;相比受损状态,加固后边梁的挠度和内部预应力钢绞线应变都减小了5%;加固后各梁段间的荷载重新分配。AASHTOLRFD评估表明该桥加固后在设计车辆荷载下是安全的。

  • 标签: 桥梁 主梁 桥面板 冲击荷载 损坏 预应力CFRP板
  • 简介:利用由江西省闪电监测网获取的南昌地区2004—2010年雷电监测资料,计算评估对象周围5km范围内的雷击密度,雷击主导方向、次主导方向以及雷电幅值参数。结果表明,使用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值,比用雷暴日计算得到的值得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分析得到评估对象所在地雷击主导方向、次主导方向,能为雷击风险评估提供真实数据;根据评估对象周围雷电流幅值概率的分布特征选择的雷电流幅值,使电涌保护器雷电流参数选取更加科学、准确。

  • 标签: 雷电 风险评估 监测数据 应用
  • 简介:为了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使全国新机组安装建设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并为发电机组选型、安装、调试、检修等单位提供经验或借鉴资料,针对一起大型发电机组事故所暴露的问题以及电机制造厂对该起事故的分析作一介绍,总结电源及新机组建设的经验教训。

  • 标签: 定子绕组 短路 端部绝缘 试验 设计制造 柃修工艺
  • 简介:[摘要]:一般来说,不同区域的建筑应选择符合该区域级别的SPD进行安装。如大型建筑,应进行电源3级SPD防护。即在总配电盘各相安装电源SPD作为第一级保护,在楼层配电箱安装电源SPD作为第二级保护,在被保护设备前安装电源SPD作为第三级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对电源线路入侵的LEMP进行有效的防护。[关键词]:电源安装防护建筑的防雷电电磁脉冲危害的基本设计思路,应该考虑到闪电的各种物理特性和其它作用,而采取三维空间的综合立体防护设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考虑某一方面或忽略某一方面的防雷保护都是不完善的。针对建筑可能遭受的雷击破坏,可将建筑的雷电防护分为5个方面的系统防护设计。一、防直击雷击系统建筑物外部应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网)或避雷线等防直击雷保护,接闪器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所谓滚球法,就是以规定半径的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 标签: 建筑物雷电 浅议建筑物 电磁脉冲进行
  • 简介: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辅助手段——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等,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的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的典型震害为代表,重点分析了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简单结构房屋的红外图像表现。本文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红砖、黏土、楠木、石棉瓦、水泥板等;表面装饰层材质有红漆、白色抹灰、黄色涂料、白色壁纸、红色瓷砖、白色瓷砖等。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现出的红外图像特征差别较大。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的表现效果在下午时段优于中午时段和上午时段;晴天拍摄图像的表现效果最佳,雨天次之,阴天最差。同时,要考虑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漏水破坏的优势,充分利用雨天对建筑物破坏的影响;光照射情况与红外图像表现效果的关系为:直面照射条件优于倾斜照射和不能照射;破坏程度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构件的"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增强;而构件的"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无显著变化;对结构类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底框架结构图像的表现效果优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简单结构;装饰层材质分类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表现效果与材质性质、颜色、表面粗糙状况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 建筑物震害评估体系 建筑物结构类型 典型震害红外热像 无损检测技术 统计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检验pacO2和ph对神经系统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7月我院重度窒息新生儿67例,无窒息新生儿80例进行pacO2和ph值检查,对比两组新生儿是否存在差异。根据是否有神经系统损害对新生儿进行分组,观察对比pacO2和ph值检测结果。结果重度窒息新生儿与非窒息新生儿比较,pacO2和ph值均有明显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神经损伤的患儿pacO2更高,ph值检测水平更低,与无神经损伤的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检验pacO2和ph值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重度窒息新生儿 pacO2 ph 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