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要保护和发展好民族文化政策,制定一系列具有强制性的具体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政策难以落实

  • 标签: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我国 我国民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09
  • 简介:摘要西北地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行政区划上的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和内蒙古最西部,自然区划上的西北地区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西北地区荒漠广布,人口密度小,但国际边境线漫长,利于边境贸易。古今以来,西北地区的变化瞬息万变。

  • 标签: 西北 变化 丝绸之路 考察
  • 简介: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选择,经历了从以社会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坚持公平到追求均衡、从注重数量到重视质量、从强调一致到关注差异的演变。纵观整个演变历程,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呈现出三个特点:从注重间接价值向注重直接价值的转变、从注重实然价值到注重应然价值的转变、从注重显性价值到注重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相统一的转变。无论是何种转向,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始终没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这些价值取向体现出民族教育政策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既是民族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标,也是民族教育发展的坚强保障。

  • 标签: 改革开放 民族教育政策 价值取向 演变
  • 简介:摘要曾静案中曾静在投书中给雍正塑造了一个失德暴君的形象,但《大义觉迷录》曾静在供词里又把雍正塑造成了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圣君形象。通过分析《大义觉迷录》原文,对比曾静心中雍正形象的变化,追溯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大义觉迷录》中,曾静对雍正个人形象的认识前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那些因素导致了雍正“暴君”形象的形成,又是那些因素促成了曾静心中“从古所未有”的仁君形象的形成呢?

  • 标签:
  • 简介:摘要《雍正王朝与大义觉迷录》是美国著名学者史景迁依据《大义觉迷录》对雍正时期曾静案的叙述。旨在关注雍正驳斥曾静所传达的思想观念,以及乾隆对满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强化。该书所体现的不仅是上层统治者和普通百姓的天下观,还体现了从雍正到乾隆时期天下观的变化。

  • 标签: 雍正 《大义觉迷录》 天下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11
  • 简介:1984.  [6] 蒋介石.开发西北与建设宁夏[J].开发西北,并于开发西北建设西北之事业,[10](P36)蒋介石认为西北是复兴民族的精神源泉

  • 标签: 战略观 蒋介石西北 西北战略
  • 简介:语言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没有强制性的语言政策,但州政府在移民语言和民族语言的传递历程中极力维护英语的强势地位,对其他语言采取了排斥的态度。作为美国学校语言教育重要内容的外语课程和双语课程发展不是很顺利,正面临严峻挑战,但家庭语言教育则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征。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对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启示包括:营造语言学习环境、保护和开发民族语言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族语言教育。

  • 标签: 美国 语言政策 语言教育 民族地区 双语教育
  • 简介:摘要这次大西北考察总共花了我们十天时间,这十天里我们由西至东,参观了大西北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文化,我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得到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

  • 标签: 大西北 自然景观 人文 传统文化
  • 简介: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源。受到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少数民族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结合民族地区急需紧缺的三类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特征,运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战略思路,构建少数民族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的理论模型。

  • 标签: 少数民族 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路径
  • 简介: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居民文化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这些隐藏在建筑中的文化标志反应着不同地域的自然特性。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鄂西北民居建筑的自然特质。

  • 标签: 民居建筑 自然环境 兼容多元 天地人和
  • 简介:早在二十多年前,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莫氏家族曾来南京寻根,并带来《莫氏家谱》。家谱序文中这样记载:“详考我莫式,尚有士焉,生著金陵,长养南京珠玑巷,自洪武十二年新正,民庆贺元宵,触犯官事,发配西土,拨属下卫所百户管理。”其实珠巩巷仅仅是南京回族聚集区之一。在全国各地的家谱(回汉家谱)中多次出现源于明初南京的老地名,如柳树湾、二郎岗、高石坎、水西门外拴马桩等。笔者曾在《南京穆斯林》2015年第4期发表《历史上南京回族集居地地点的考证》一文。遗憾的是当年未能将珠巩巷考证列入其中。

  • 标签: 珠玑巷 南京 回族 明初 源头 西北
  • 简介:摘要西北回族积淀着回族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文化的、诸多内涵,是回族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承载体。而服饰文化作为传播的实物媒介本身就是文化传播与交流互鉴的媒介以及衍生物。本文以西北回族的服饰文化为主要线索探讨回族服饰文化的传播功能。西北回族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从古至今一直是各国文化尤其中亚文化的交汇于传播地带,服饰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让回族的历史文化通过服饰体现出来,并传承下去。

  • 标签: 西北回族服饰 丝绸之路 文化 传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0
  • 简介:在徐松的西北史地研究中,祁韵士西北史地著作中有三种主要的资料支撑,这些在徐松的西北史地著作中无论就质还是量言

  • 标签: 史地研究 嘉道西北 徐松嘉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06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20
  • 简介:[6]对徐松《西域水道记》的校订研究见于朱玉麒《徐松与<,《西域水道记序》,《西域水道记》卷首

  • 标签: 史地研究 嘉道西北 徐松嘉道
  • 简介:摘要我国建筑领域中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泵送混砼具有输送混凝土能力大、速度快、降低成本及持续作业的特点,尤其在高建筑结构物彰显其特点,在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方面起关键的作用。高墩柱混凝土需要良好的均匀性,高墩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由混凝土的备制、运输、浇筑过程及后期养护等是其质量的关键,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因此,控制砼质量就成为日常常见的工作。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 标签: 混凝土 配合比选择 设备选择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4-03
  • 简介:建国初期内地会教徒的增长是循道公会教徒的10倍以上,  1.1内地会葛布教区(苗系)  黔西北基督教葛布教区属苗系教区,内地会葛布教区及循道公会石门坎总教区

  • 标签: 历史回眸 基督教历史 建国初期西北
  • 简介: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分别对鄂西北竹山县和谷城县红椿天然群落的乔灌草层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椿为群落优势种和建群种;竹山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灌木>草本>乔木;谷城Shannon-Wiener指数:草本>灌木>乔木,而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为:灌木>草本>乔木.谷城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和均匀度相对均略高于竹山.2个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灌木层间差异不显著,草本层间差异极显著.不同群落内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水平,在生境异质性下形成结构上的差异.

  • 标签: 鄂西北 红椿 天然群落 Α多样性
  • 简介:本研究以教育部1987—2018年《工作要点》为文本,选取有关民族教育的相关政策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民族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脉络是着力外力帮扶向注重内生发展能力培育演进,形成了'追赶'阶段(1987—2001年)、'跨越'阶段(2002—2013年)、内生力培育阶段(2014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民族教育政策秉持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在始终坚持促进民族平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目标诉求前提下,其变迁脉络呈现出适切性、公平性和差异性特征。基于新时代民族教育工作的内外部形势,我们认为民族教育政策优化一要激发教育活力,促进内生发展;二要推进制度建设,保障教育权利;三要优化发展机制,形成共生合力。

  • 标签: 民族教育政策 政策变迁 《教育部工作要点》 文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