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隐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hepatitsBvirusinfection,OBI)是指血清HBsAg阴性,在患者肝脏中或血清中存在HBVDNA,表现为病毒载量持续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OBI形成的分子基础是在肝细胞核酸内持续存在的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cccDNA).本文就OBI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隐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机制流行病学检测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2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隐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HBV中的一种,但其检出率并不高,这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检测显示阴性相关。这一类患者是导致输血传播途径难以彻底阻断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分析这一类患者的特点,甄别相应输血传播风险,制定科学合理输血传播风险预防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HBV传播概率。

  • 标签: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表面抗原 输血传播途径 输血传播风险
  • 简介:摘要2018年10月欧洲肝脏研究协会组织专家在意大利陶尔米纳举行了一个专门针对隐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的研讨会,回顾现有的关于OBI的知识,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突出现有的争议和新出现的观点,对2008年的共识意见进行了更新。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感染 疾病传播 隐匿性 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 再激活
  • 简介:隐匿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机制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显示:乙肝病毒复制水平较低、病毒变异导致现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试剂难以检出以及外周血单核细乙肝病毒感染隐匿乙肝病毒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宿主因素以及丙肝病毒感染、血吸虫感染和长期饮酒等也与其发生有关。目前隐匿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尚不一致。急需统一隐匿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并对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不同分子模式的发生频率开展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肝炎 乙型 病毒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隐匿乙型肝炎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HBsAg阴性但肝组织或血清中能持续检测到相应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或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状态。OBI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病毒载量低、表观遗传调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等有关。OBI在全球范围分布,主要受地区、患者特征差异、诊断技术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国家OBI的流行率有明显差异。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到2030年消除病毒肝炎的战略,世界卫生组织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肝炎发病率减少到90万例,并将每年因肝炎导致的死亡人数从140万减少到50万,但目前发现和治疗OBI的困难对这一目标提出了挑战。OBI是一个普遍存在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过去数十年间,随着血清学及病毒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对OBI的认识有了较大提升,然而仍有疑惑未得到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隐匿乙肝(OBI)的定义、诊断方法学、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系统阐述。

  • 标签: 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OBI);HBV DNA;基因检测;血清学标志物
  • 简介:摘要对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筛查,特别是HBV核酸检测,使得隐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供血者引起的HBV感染较以往已显著减少,但其风险仍然存在。现就OBI认识的发展与更新、OBI的发生机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及输血筛查HBV DNA技术的发展与不足进行综述。此外,基于我国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普遍接种近30年和广泛开展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现状,展望未来输血安全筛查应做的一些改进。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隐匿性感染 输血后感染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严重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96亿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而HBsAg阴性的隐匿乙肝病毒感染者(OBI)尚未引起重视。传统观念认为OBI患者肝脏几乎无炎症反应、是“安全的”,但近年研究发现,OBI不仅可以引起肝炎,而且可以引起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病变。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种疾病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正确认识与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就OBI的最新定义、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免疫学、治疗学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探讨。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流行病学 感染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及其产生的蛋白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结局,导致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在急性乙型病毒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强有力的适应免疫可以清除病毒。而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都受到HBV及其产生蛋白的持续抑制,不利于清除病毒。本文就急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近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临床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急性乙型肝炎究竟会不会变成慢性肝炎甲为什么有些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表面抗原、e抗原会转阴,而有些却不会?无症状HBV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到底有什么关系等等,不搞清楚HBV感染的来龙去脉,就无法正确回答这些复杂的临床状态。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携带者 感染者 无症状 转阴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析无偿献血者中隐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突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惠州市中心血站2011年3月至2015年7月对常规血液实施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的筛选结果,以二对半检测方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通过综合检测结果,对标本感染状况+献血者HBVDNA予以判断,从中选择隐匿HBV感染标本+部分HBsAg-HBVDNA作克隆测序及S区巢式PCR,分析基因突变与分型。结果在无偿献血者250480份标本中,共筛查出HBsAg-DNA+196例,其中有171例OBI;在171例OBI中,46例作巢式PCR扩增,扩增出S区有16例,其中,C亚型有13例,发生突变5例;B亚型有3例,发生突变1例。结论在无偿献血者中,OBI具有较高的存在概率,基因突变和分型在各个地区都存在差异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无偿献血者 隐匿性 抗原突变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HBV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易感宿主范围狭窄,仅限于人、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HBV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很难在普通实验动物中建立疾病模型.本文就HBV感染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作一综述.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细胞模型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2000年5月-2014年5月出生并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新生儿2100名(观察组)进行调查,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为标志物,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为指标,并与1985-1999年以前未接受乙肝免疫接种的1900例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以及HBV流行率。结果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2.33%),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11.89%)(P<0.05);观察组抗-HBs总阳性率为(52.95%),而对照组抗-HBs总阳性率为(24.36%)(P<0.05);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5.2%),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后<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大规模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可明显降低HBV感染率和流行率,增加抗-HBs水平,从而有效控制HBV的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流行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酒精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方法 实验开展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选取70例酒精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实验组,70例单纯酒精肝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包括AST、ALT、GGT、TBI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乏力、肝脑病、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酒精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造成肝功能的下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治疗效果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02月-2018年0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出率和ALT、AST水平。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组ALT(256.81±172.63vs76.26±52.66)、AST(216.29±180.59vs68.36±42.71)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检出率,又可以很好的反应病毒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和健康孕妇各56例分别入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程序行产前检查及保健,观察组则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防治,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产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无1例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结论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多方面的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可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乙型肝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住院患者HBV传播感染,有必要探讨HBV在住院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2270名住院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住院患者HBV感染率62.47%,其中HBsAg阳性率12.73%。正常对照组HBV、HBsAg阳性率为50.10%、3.87%.对2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分型,E抗原阳性率35.99﹪,E抗原阴性率64.01﹪。正常对照组E抗原阳性率10.13﹪,E抗原阴性率89.87﹪。对各感染率进行标化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标化后住院患者HBsAg感染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0倍(P<0.01),E抗原阳性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5倍(P<0.01),HBV为健康体检组的1.23倍。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住院患

  • 标签: 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经注射、输血、针刺及创伤等途径传播。血液透析室临床工作的特殊为其传播提供了条件,而且尿毒症病人缺乏免疫力,常不能消除病毒,因而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相对较高,并有可能传染给其他患者、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甚至他们的家人。国外报道,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国的血液透析中心传播率很高。经统计1994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患者21例,占总透析人数的22.8%〔1〕。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心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传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情况介绍一下我们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经验。1 血液透析室易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1.1 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1.1.1 直接传播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制品 携带率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