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宁可先生的学术研究,从专题来说,主要包括 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经 济、社会、文化及敦煌学等;就断代而言,他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代和隋唐五代,并延及宋代,乃至明和晚清(近承宁欣师姊相告,宁可先生正在撰写一部《六至十四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则其断代研究已至宋元明)。

  • 标签: 五代史研究 先生五代史
  • 简介:戴显群,男,1949年11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8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黄永年教授学习唐代和中国历史文献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民盟福建师范大学总支常务副主委、仓山区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 标签: 戴显群 隋唐五代史 古代史 史学理论
  • 简介:谈起,自然就想起了唐以后的梁、唐、晋、汉、周历史了。北宋初年在薛居正主持下编修了这个王朝的历史《》,又称《梁唐晋汉周书》,后来欧阳修又编著了一部《记》,时人称之为《新》,于是将薛居正监修的那部称为《旧》。这两部书在二十四史中都编排进去,因此,每当提到,

  • 标签: 旧五代史 南北朝 司马光 薛居正 唐前 唐太宗
  • 简介:薛居正等人所撰《旧》一百五十卷(以下简称薛),原成书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7),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朝廷嫌其繁冗浅陋而诏令削去,只用欧阳修所撰《新》,遂致此书逐渐湮没。至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薛原书已不可得。于是,馆臣邵晋涵等人便将《永乐大典》所采《旧》辑出,再参考他书,补苴成篇,由此薛失而复现。但薛辑本自产生之日起便残缺不全。因为其一,辑本所据明代《永乐大典》,几经劫难,到乾隆年间已缺两千四百多册,加之大典当初所采薛本不完全。

  • 标签: 《旧五代史》 薛居正 中国 历史考证 历史典籍
  • 简介:《旧》的新词新义比较丰富,是研究唐末语言很好的断代语料,体现出汉语词汇发展的新面貌。文章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选取若干词语,探讨该书在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这些词汇或词义的抉发,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和词典的编纂修订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旧五代史》 近代汉语 新词新义 语料价值
  • 简介:沿袭前人积极探索诗性语言的热情而来,隋唐五代诗人进一步发现和开掘出语言强大的构绘功能。他们灵活运用多种语言图像化的修辞手法,融合精妙的物象造型、色彩敷染甚至是镜头推拉、类蒙太奇画面等艺术手段,在诗行中生成了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美学效果。基于此,这一时期的诗歌不但在虚拟的图像空间里实现了丰厚的精神寄寓和阔大的襟怀抒写,而且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具有图像或镜像特征的诗性符号乃至由系列诗性符号构成的图像母题。同时,也因其呈现出的通达本体层面的"元美"境界而为后世"逸"品文人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诗画同构"的构思模式。

  • 标签: 隋唐五代 诗歌 语象 图像化修辞 语言构绘功能
  • 简介:《新》由於作者的巨大声名,在欧阳修生前及去世後不久即广为流布,本文通过对《通监考异》《鸡肋集·杂论》及吴缜《纂误》引《欧》的梳理,展示了《新》在欧阳修去世後二十年内各类文本的面貌,并通过抉发《新》北宋文本与现存宋元本之间的联系,梳理了现存宋元本的版本系统,并展示了现存宋元本各自独特的文献价值。

  • 标签: 新五代史 稿本 刊本 国图本 宗文本 庆元本
  • 简介:本文对三类问题进行了考证:一是由于版本流传而导致的错误二是记载方面的失实;三是后人考证方面的失误.

  • 标签: 旧五代史 考证
  • 简介: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和道教都在不约而同地对自己的宗教仪轨进行整理。到隋唐五代时期,这些仪轨已经以一种相当成熟与规范化的面目运用于各自的宗教活动中,同时也被普遍应用于民间的信仰活动中。过去仪式相对简单、粗陋的民间信仰活动出现了程式化的趋势。民间信仰在吸收、整合了佛道仪轨后,以一种十分复杂的面貌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宋明以后民众的诸类信仰活动。

  • 标签: 隋唐五代 民间信仰 仪式
  • 简介: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王朝人口政策、人口迁徙等,成为与城市人口增减颇为相关的因素。王朝更迭之际,人口虽偶有减少,全国总体人口、都城及主要地方性城市居民人数多呈增长态势。都市外来流动人口增多,人口密度上升,活动性增强,人口结构、布局与发展趋势发生明显变化。城市人口的增加,在促成新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利于城市内部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多样化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创造。外来居民与城市原住民融合,为城市繁荣带来新鲜气息,促进社会流动,改变着城市的文化、社会风尚、人口分布格局与城市空间。

  • 标签: 城市 人口 隋代 唐代
  • 简介:新旧《》均成书于北宋时期,是记载十国历史的基本文献,但两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成书历程、编纂体例、史料择取、叙事风格等方面,而且体现在它们内在的思想观念上。它们之间的差别尽管有史学思想本身演进的原因,但最为根本的乃是源于唐宋社会变革下的经学及其所代表的思想文化体系的转型。毕竟,经学作为儒学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左右着史学及其观念。可以说,新旧《》分别处于两个时代,是汉唐注疏之学(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两种经学范式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体系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欧阳修 薛居正 宋代经学
  • 简介:<正>490页9行,天成元年四月己丑“宋州节度使杜晏球、兖州节度使房知温等顿首言曰”。至月丙辰朔复云“贝州刺史李绍英、齐州防御使李绍虔等上言,前朝宠赐姓名,今乞还旧”,“诏并可之。李绍英复曰房知温,李绍虔复曰王晏球”。戊午“以贝州刺史房知温为兖州节度使,以齐州防御使王晏球为宋州节度使”。综览前后之文,是

  • 标签: 军节度使 旧五代史 刺史 宋州 检校 中书令
  • 简介:财经词语是国内研究的一个新兴的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宋代的财经词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成书于宋代的《平话》为基本材料,结合其他文献对该书所涉及的财经词语进行梳理。文章分类考释了有关货币、税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财经词语。

  • 标签: 宋代 财经 词语 五代史平话
  • 简介:黄金水道的开通隋朝灭了南陈,发现有两个吴州:隋朝的吴州治地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陈朝的吴州治地在吴县,因此后者必须改名。叫什么呢?这地方远在夏代前就叫姑苏,后来吴王阖闾又在姑苏山上造了姑苏台,经夫差增其规模扩建到横山后,名闻天下,故摘苏字为州名,改称苏州。这是苏州得名之始。当时苏州领吴、常熟、嘉兴、乌程、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仍以吴县为首县。

  • 标签: 苏州地区 吴越 姑苏 中原王朝 大运河 吴县
  • 简介: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精华之一,是对中国绘画创作规律的总结。中国古典画论以其鲜明的特点、伟大的创造性和深刻的见解力,在世界画论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在形成过程中,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所具备的内容的丰富性、见解的深刻性和艺术实践上的指导性,因此对于历代中国绘画的日臻完美产生了重大的作用。认真研究中国绘画理论发展过程及其特征,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艺术历史进程意义重大,并对我们建立当代绘画理论与艺术美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隋唐五代 画论 中国绘画理论 两宋 艺术思想 创作规律
  • 简介:隋唐五代是我国古代买卖活动比较活跃的一个时期.根据买卖活动主体、买卖标的物、买卖过程等的不同,这一时期的买卖活动可分为国内买卖与国际买卖、民间买卖与官民买卖、本人买卖与代理买卖、定点买卖与流动买卖、动产买卖与不动产买卖、一般买卖与抵押买卖、货币买卖与物物交换等多种类型.在长期商品交易的过程中,隋唐五代形成了许多买卖的原则和程序,包括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和牙人中介、讨价还价、签订契约、瑕疵担保等重要程序.为了维护正常的商业秩序,保证国家的安宁与和平,增进皇朝自身的利益,隋唐五代各朝曾对买卖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法律控制,包括严禁破坏市场秩序、控制买卖活动主体、限制买卖活动标的、约束买卖活动中介、加强买卖程序管理、禁止无端违毁契约、整顿官民买卖活动等.只是这些控制并没有完全得到贯彻和落实,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这成为隋唐五代时期买卖活动之法律控制的一大败笔.

  • 标签: 隋唐五代 买卖活动 法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