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分诊过程中院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3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沿用既往临床所用病情评估进行病情评估的1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按MEWS评分法进行病情评估的1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满意度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满意率分别为98.0%、96.7%、98.7%,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满意率为91.4%、90.1%、89.4%,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情评估在急诊患者分诊中应用的最大意义在于分值化患者病情,为临床分诊提供更为科学的分诊依据,使危重患者被尽早识别进而获得优先诊断。MEWS评分法病情评估效果优于临床沿用的病情评估

  • 标签: 院前病情评估表 急诊 分诊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0例急救患者进行MEWS评分,对处于不同评分阶段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急救处理等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及转归情况。结果:按照MEWS评分进行分组,0-4分1240例(对照组1),采用一般处理435例(35.08%);5-9分679例(对照组2),采用一般处理630例(92.78%);≥10分381例(观察组),采用一般处理37例(9.71%),采用紧急处理344例(90.29%);三个MEWS评分段一般处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以好转出院、急诊留观两个处理方案为主,总比例为67.09%;对照组2以转入专科病房为主,总比例为76.29%;观察组以转入ICU为主,总比例为75.59%;三个MEWS评分段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中采用MEWS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预后和转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院前急救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救老年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2022年急救的60 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采用现场 MEWS 方法,分析 MEWS 不同分数段患者的分布特点、病情 危重程度以及紧急处理的差异,并追 踪患者入院后的去向及病情转归。结果: 急救患者 MEWS 以 0~4 分 为 主 ( 64.13% ) ,5~9 分 24.80% ,≥10分仅11.06% 。不同分数段患者紧急处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5 )。 MEWS≥5 分与 MEWS≥10分患者入院后收住专科病房和ICU治疗的比率明显增加, 病情危重程度及病死率也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结论: MEWS 方法在急救中能早期预警潜 在危重患者,MEWS 分数段越高,病情越 危重,病死率就越高,当 MEWS≥5分时,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严密监护,对减少 死亡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救老年患者病情评估中,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院前急救 老年患者病情评估 急救时间 意外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任意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目标,并将其任意分成观察组(n=50)和对比组(n=50)。观察组采用序贯评估病情进行院急救,对比组选用常规护理程序进行院急救。比照分析两组病人抢救效率和预后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的预后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序贯评估病情进行院急救,能够显著提高急救效率,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序贯评估病情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序贯评估病情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通过我院接到呼叫电话后出车以及由“120”转发出车命令单出诊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抽选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护理,实验组给予此基础上进行序贯评估病情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费用、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序贯评估病情法在知道路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序贯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交通事故患者急救护理中采用序贯评估病情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交通事故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序贯评估病情法)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急救评估时间、转运时间、呼救至患者接受急救时间以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救评估时间、转运时间以及呼救到患者接受急救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患者急救护理中采用序贯评估病情法的效果满意,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交通事故 院前急救 护理 序贯评估病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序贯评估病情在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 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情评估与护理的不同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 序贯评估病情方法。以两组患者从呼救至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与

  • 标签: 序贯评估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序贯评估病情在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通过我院接到呼叫电话后出车以及由我院转发出车命令单出诊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抽选的方法平均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实验组给予此基础上进行序贯评估病情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费用、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序贯评估病情法在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 标签: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序贯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对在校大学生开展CPR培训的有效性。方法:研究样本均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校大学生2672名,实施现场指导和知识宣教,对比培训前后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结果:培训实施前后在基础知识、实际操作分数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校大学生开展CPR培训后提升了学生对CPR的了解,保证学生CPR的技能操作水平,促使CPR急救在社会上广泛应用,推广价值较高,可在各个校区实施。

  • 标签: 大学生 院前培训 CPR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急救方式临床效果进行风险评估,以期为今后提高医学临床中的脑血管意外患者急救护理手段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由我院进行接收并确诊的6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将其按年龄、性别等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2人。对观察组的32例患者采取由医院专业护理人员来对其进行院急救护理的方式,对照组的32例患者则由其家人对其进行院的急救护理,最终就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将两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急救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观察组的32例患者当中,呼吸道阻塞1人、神经性功能障碍2人、死亡2人;在对照组的32例患者当中,呼吸道阻塞4人、神经性功能障碍5人、死亡7人。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中,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由医院专业护理人员操作的急救护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入院后的手术治愈几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医学中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肿瘤化疗患者,由主管医生结合肿瘤化疗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由护理人员在化疗后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按照评估进行行评估计分。结果非渗出组选为没发生外渗的患者,渗出组选为发生外渗的患者,对二者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化疗周期、用药方法、药物性质方面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在给药途径、患者依从性、外周血管情况、家庭支持方面却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比较非渗出组与渗出组在化疗药物外渗高危因素方面的评分,得出非渗出组分值均数为15341,渗出组分值为17920,二者得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t=14930)。根据均数,发生外渗的非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小于17分,发生外渗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大于等于17分,1220例非高危人群中有43%的发生外渗,共计52例;580例高危人群中有276%的发生外渗,共计160例。与非高危患者相比,高危患者发生渗出的危险性是86倍,差异显著(P<0001,OR=8557)。结论本评估阳性预报率较为准确,易于操作,评估简便、直观,可以作为确定是否发生药物外渗的重要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评估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能作为一种用以参考的评估工具,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细致地区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对评估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及患者防范和认识化疗药物渗漏的能力。

  • 标签: 依从性 外渗高危人群 化疗周期 护理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急救中潜在的风险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39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在急救中潜在的风险,以及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及时、准确的评估病人潜在的风险,积极有效的采取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风险评估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急救护理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间就诊的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就诊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急诊科120接诊入院,在入院前进行院急救护理,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入,入院未进行院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急救时间、费用,在病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在急诊科急救时间、费用,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昏迷患者进行院急救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 标签: 昏迷 院前急救转送 护理
  • 简介:摘要在意识障碍下,晕厥属于常见症状,是指患者在脑缺血情形下,出现的自限性短暂性意识丧失现象,在急救中,晕厥比较常见,在内科临床中,由于对晕厥进行诊断时,探寻病因难度较大,再加上涉及方面比较多,因此,具有较高误诊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基于晕厥的病因分类,分别从现行判断、危险性评估急救原则三个方面,对晕厥症状予以探讨。

  • 标签: 晕厥 现场判断 危险性评估 院前急救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意外患者急救风险评估及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中心接诊的7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现依照救治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或者朋友送至医院接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急救护理措施,比较相关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62.86%,观察组为92.5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比对照组低,组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做好急救风险评估,制定出针对性护理计划,可全面提升抢救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风险评估 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