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大江流日夜,”(谢眺《赠西府同僚》诗句)“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词句)全长5800多公里的长江,流域18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从江西九江以下,巨大的水量连接着钱塘江流域的依托,进入浩瀚平缓的冲积平原,以2200多平方公里的太湖流域为中心,观照着钱塘江南岸河姆渡村一带,在江南形成一个“水乡泽国”式的特殊地貌.这里,阳光雨水充沛,气候温润潮湿,物产资源丰富.乔木插天,桃、杏梅、毛核桃、酸枣树生长.丛林苇草遍布,虎、豹、犀、象、野猪和鹿群出没,孔雀大约也曾到此栖止,水中菱角、芡实和鱼、蟹、龟、蚌孳生.

  • 标签: 长江下游 文明史 设计思想 河姆渡 文化遗址 物质和精神
  • 简介:<正>中华文明最早兴起于黄河流域,这一点殊无异议。不过这种文明的因素吸取了新石器晚期各区域文化中的精华特别是东南沿海文化的最优秀部分。在一度辉煌的“玉器时代”过去以后,中原黄河流域率先绽开了文明之花。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文明的典型代表。从此以后的数千年间,引代兴衰的历史悲喜剧皆以中原大地作为主要舞台。故尔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摇蓝。然而,不可忘记长江流域对奠定中华文明的历史功绩。考古资料告诉我们,从距今二百万年前的“巫山人”起,这一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郧县猿人、和县猿人、长阳人,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崇山峻岭叫就一直繁衍着人类的祖先,特别是旧石器中、晚期文化遗址都被普遍发现。新石器时代这里出现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稻作遗存——彭头山文化。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以

  • 标签: 文明模式 长江流域 楚国 早期国家 江汉地区 吴国
  • 简介:2012年12月7—9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无锡市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上海大学、湖州博物馆等10余家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长江下游地区商周时期古城·土墩墓·原始瓷”学术研讨会。

  • 标签: 长江下游地区 学术研讨会 商周时期 原始瓷 土墩墓 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本文根据考古发掘公布的数百座新石器时代墓葬资料,对长江三峡地区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之间的远古人类埋葬习俗作了系统研究,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个方面。

  • 标签: 三峡地区 新石器时代 埋葬习俗
  • 简介:1995年8月,杨振宁博士在湖北秭归考察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着长江这条母亲河,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杨振宁博士将长江称作母亲河并非溢美之词。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出土的大量考古实物资料表明,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一样伟大,一样古老,一样悠长。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北、南二元耦合共同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中华文明。

  • 标签: 历史考古 杨振宁 出土 江南 中华文明 天地
  • 简介:通过对三峡地区长江沿岸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远古时期人类居住遗址的所处位置、海拔高度,尤其是遗址地层堆积中往往还叠压有洪水过后的淤积,根据这些洪水淤沙层的位置以及其上、下堆积层中包含物的年代,我们可推测出远古时期三峡地区长江发生洪水的大致年代,洪水水位的海拔高度,看看那时的河床究竟是比现在高、还是低,从而为当今人们治理长江、开发长江提供科学的证据。

  • 标签: 远古时期 三峡 长江洪 枯水位 淤沙层 海拔高度
  • 简介:寺门口东吴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其独特的拊葬形制为本地区仅见,也是至今发现唯一一座侧室葬人的墓葬。根据墓葬的实物资料,并结合发掘的原始记录,本文对该墓葬的形制等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依据现有史料,通过对所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表的六朝时期拊葬墓材料的梳理,就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时期这一特殊葬俗的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方面的尝试性研究。

  • 标签: 马鞍山 寺门口 榭葬墓 墓葬类型